鹦鹉能歌
唐代动物传说。见唐牛僧孺撰《玄怪录》卷二。相传吴兴柳归舜,隋开皇二十年自江南抵巴陵(今湖南岳阳),大风吹至君山下。因维舟登岸,寻小径,不觉行四五里,兴酣,逾越溪涧,不由径路,忽道傍有一大石,周匝六七亩,石中央又生一树,高百余尺,翠叶如盘。有鹦鹉数千,翱翔其间,相呼姓字,音旨清越。鹦鹉名武仙郎者问归舜曰:“君何姓氏,第几?”归舜曰:“姓柳,第十二。”鹦鹉因遥呼曰:“阿春,此间有客。”一青衣出,年始十三四,曰:“三十娘子使阿春传语郎君,请垂略坐,以具蔬馔。”即有捧水晶床出者,归舜再让而坐。有一鹦鹉即飞至曰:“吾乃凤花台也。仆在王丹(汉代隐士)左右一千余岁。”俄而阿春捧赤玉盘,珍馐万品,目所不识,甘香裂鼻。饮食讫,忽有二道士自空飞下,顾见归舜曰;“大难得!与鹦鹉相对。”因投一尺绮曰:“以此掩眼,即去矣。”归舜从之,忽如身飞,却坠巴陵。达舟所,舟人欲发。问之,失归舜已三日矣。后却至此,泊舟寻访,不复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