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庭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庭筠812—约870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长于诗赋,精于音律。应进士考,每入试,押宫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因不修边幅,为士大夫所轻,始终没有考取进士,只做到国子助教、方城县尉这样的小官。他的诗辞采艳丽,与李商隐相近,有“温李”之称,但远不及李商隐诗深刻,多是一些描写旅途生活及自然景物的作品。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现存词六十余首,是唐词人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大都收入《花间集》。原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飞卿诗集》及词集《金奁集》。 共2首 (词)唐·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词)唐·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共2首 (词)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词)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共3首 (词)唐· 同伴,相唤。 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词)唐· 江畔,相唤。 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词)唐· 湖上,闲望。 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共7首 (词)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 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词)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 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词)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词)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 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歌或作柯,一名春宵曲。) (词)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词)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欹枕覆鸳衾。 隔帘莺百转,感君心。 (词)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共2首 (词)唐·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帏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国一作自,遥一作谣。) (词)唐· 香玉,翠凤宝钗垂𦋏𦌉,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共2首 (词)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词)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共3首 (词)唐·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词)唐·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裴回。 (词)唐·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共3首 (词)唐·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词)唐·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词)唐·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共3首 (词)唐·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词)唐·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词)唐·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潇潇。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共4首 (词)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词)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词)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词)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共15首 (词)唐·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唐·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词)唐·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文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词)唐·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词)唐·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词)唐·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䍡𦌉,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词)唐·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词)唐·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阑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词)唐·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词)唐·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词)唐·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词)唐·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词)唐·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词)唐· 宝函钿雀金鸂鶒,沈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词)唐·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共1首 (词)唐·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共1首 (一名一丝风) (词)唐·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共2首 (词)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 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词)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 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貌寝,人称为温钟馗。辞章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人称温八叉、温八吟。性放荡不羁,常出入歌楼妓馆。又尝于考场舞弊,以文为货,为当时士流所轻。又好讥讽权贵,亦为当道所恶,仅官随县、方城县尉及国子助教。其诗精雕细刻,设色秾丽,词藻繁艳,风格纤美,为北宋初西昆派所取法。某些吊古伤今和写景之作成就较高,如《过陈琳墓》、《吊五丈原》、《商山早行》、《利州南渡》等诗为人传诵。与李商隐齐名,但成就逊之。其词多写女色、相思,风格香软丽密,但也有较为清丽的作品如《望江南》、《更漏子》等。为第一个文人词作家,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今存词六十余首,大多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巳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 ☚ 方干 李群玉 ☛ 温庭筠 温庭筠温庭筠 (约812—866)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祁县)人。屡试进士不第。仕途不得意,曾为县尉,官终国子助教。文思神速,韵格清拔,诗赋兼工,与李商隐齐名。尤工词章,是《花间集》的重要作者之一。有《温庭筠集》。《全唐诗》 收其诗9卷。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题中南佛塔寺 ☛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后名庭筠,或作廷筠、庭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屡试不第,曾为随县尉、方城尉,官至国子助教。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八:“唐国子助教温庭筠墓志,弟庭皓撰,咸通七年。”据此可知温庭筠卒于咸通七年(866)。《全唐文》有咸通七年十月六日温庭筠《榜进士邵谒诗榜》一文,则其卒必在十月六日以后。《旧唐书》有传,《新唐书》传附《温大雅传》后。事迹另见《唐诗纪事》卷五四及《唐才子传》卷八。今人所撰专文有顾肇昌的《新旧唐书温庭筠传订补》、夏承焘的《温飞卿系年》、王达津的《温庭筠生平的若干问题》、陈尚君的《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等。温庭筠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他精通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晚唐以诗名,有《温飞卿集》七卷。同时,他又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为“花间派”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全唐诗》收录其词五十九首。王国维据《花间集》、《尊前集》等,辑为《金荃词》,收录七十首。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本《金荃词》,删去误入的一首,定为六十九首。温庭筠词的风格以秾丽为主,内容则众说纷纭。大别之有主张温词有寄托者,如张惠言《词选序》云“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飞卿词全祖《离骚》,所以独绝千古。”吴梅《词学通论》云:“唐至温飞卿,始专力于词,其词全祖风骚。”主张温词无寄托者,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李冰若《栩庄漫记》云:“张氏《词选》欲推尊词体,故奉飞卿为大师,而谓其接迹风、骚,悬为极轨。以说经家法,深解温词。实则论人论世,全不相符。温词精丽处自足千古,不赖托庇于风、骚而始尊。” ☚ 皇甫松 韦庄 ☛ 温庭筠 温庭筠801?一说812—867?一说870本名歧,字飞卿。排行十六。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居于鄠县(今陕西郊户东北)。少即颖悟,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人称“温八叉”、“温八吟”。然好游狭邪。被目为有才无行。唐文宗开成(836—840)年间,曾从庄恪太子游。屡举进士不第。武宗会昌元年(841),至淮南谒李绅。宣宗大中九年(855),沈询知举,庭筠以搅扰科场罪,为执政者贬黜。被贬为随县尉,后襄阳刺史徐商署为巡官,与段成式、周繇等游处酬唱。不久,离襄阳,客江陵,又去江东、淮南等地。约于懿宗咸通四年(863),在扬州因醉酒犯夜为虞候所击至败面折齿,“污行闻于京师”。咸通六年,任国子助教,世因称“温助教”。咸通七年,贬方城尉,世因称“温方城”。冬末(已入867年)卒。昭宗光化三年(900),韦庄奏请追赐庭筠、李贺、贾岛等人进士及第。庭筠在晚唐文坛卓为大家,诗、词、文皆工妙。与李商隐、段成式三人皆善为骈体文,当时齐名,三人排行皆为十六,时号“三十六体”。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胡应麟谓“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诗薮·外编》卷四)。其乐府、七律尤为后人称道。薛雪誉其为“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一瓢诗话》)。延君寿称其“七律如《赠蜀将》、《马嵬》、《陈琳墓》、《五丈原》、《苏武庙》诸作,能与义山分驾,永宜楷式”(《老生常谈》)。然张戒言“其意无礼,其格至卑,其筋骨浅露”(《岁寒堂诗话》卷上),颇加贬抑。以贺裳“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淡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载酒园诗话·又编》)之论较为公允。庭筠精通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成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著述甚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乾𦠆子》三卷、《采茶录》一卷、《学海》二十卷、《握兰集》三卷、《金荃集》一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全唐诗》存诗九卷,《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一首、断句二,《全唐诗续拾》补断句五。清曾益、顾予咸、顾嗣立有《温飞卿诗集笺注》。《旧唐书》卷一九○有传。《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有其附传。事又见《唐诗纪事》卷五四、《唐才子传》卷八等。夏承焘有《温飞卿系年》。 ☚ 皇甫松 刘得仁 ☛ 温庭筠约812—约870名一作廷筠、廷云,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被“花间词派”推为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与晚唐李商隐、段成式皆排行十六,其骈文称“三十六体”。少才思敏捷,每人试,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称“温八叉”。然恃才放浪,又好讥刺权贵,故累举进士不第。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后曾为方城尉。咸通七年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颇能悯擢寒士。后竟流落而终。自称江南客、吴客。原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乾𦠆子》三卷、《金奁集》十卷、诗集五卷等。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及《金奁词》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九卷,《全唐文》存文一卷。 温庭筠 (庭筠)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求数人”也。 诗赋韵格清拔,文士称之。 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 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温庭筠诗如浪蕊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庭筠七言律如“莽莽寒空”、“苏武魂销”、“曾于青史”三篇,乃晚唐俊调。“石路荒凉”、“羡君东去”、“倚栏愁立”、“龙沙铁马”四篇,有似许浑;“穆满曾为”、“曲巷斜临”、“曾向金扉”、“积润初销”四篇,有似商隐。 五七言古绮靡妖艳。 庭筠七言古声调婉媚,尽入诗馀。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体,酷相类。七言入录者调多清逸,语多闲婉,在晚唐另为一种……与义山相反者也。 传言庭筠薄于行,执政鄙其为人。今观其七言律,格虽晚唐,而清逸闲婉,殊无尘俗之态,何也? 曰: 摩诘、应物,所谓有德者必有言,庭筠之诗,则有言者未必有德也。 顾华玉璘曰:“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 大抵清高难及,粗浊易流,盖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雅,故特排击之。”愚意顾论诚然,然亦少过。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苧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七言古诗,句雅字琢,当其沾沾自喜之作,虽竭其伎俩,止于音响卓越,铺叙藻艳,态度生新,未免其美悉浮于外,有腴而实枯、纡而实近、中干外强之病。 温诗风秀工整,俱在七言,此篇(按指《侠客行》独见警绝。(沈德潜《唐诗别裁》) 大凡人具敏捷之才,断不可有敏捷之作。温太原八叉手而八韵成,致有“丝飘弱抑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上下情景不相属,竟是园亭对子。“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用事杂沓不伦,且难讲解,非以敏捷误之乎? 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学者不于温、李二公诗悉心体会,未见其能成咏,何以历李、杜之藩翰耶?惟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 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律诗之妙,略举一二便见。《陪河中节度游河亭诗》,写得节度何等风光,诗人何等牢落! 以极牢落之客,陪极风光之主,是何等局面,曲曲写来,何等彼此,真令人无奈。《过陈琳墓》一起,汉唐之远,知心之迩,千古同怀,何曾少隔?三四神魂互接,尔我无间,乃胡马向风而立,越燕对日而嬉,惺惺相惜,无可告语。《春日偶成》,读之不觉泪下沾襟。《寄岳州李员外》,细腻风光。《赠知音》直刺入未成名人心里。《山中与道友夜坐闻边不宁因示同志》:“边上正屯戊己,山中坐守庚申。”此时岂吾辈忘筹国、希长生之时哉! 身闲如云,心热如火,举世滔滔,谁其知我? 岂不可叹! 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词》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温诗五律在姚武功之上。盖温诗短篇则近雅,如五古“欲出鸿都门”一篇,实高作也。 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 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桐薪》 云:“温飞卿庭筠貌甚陋,号钟馗,不称才名。最善鼓琴吹笛,云:“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不必柯亭,炊桐”。“著《乾𦠆子》, 今其书不传。”愚谓飞卿才思艳丽, 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过陈琳墓》、《经五丈原》、《苏武庙》三诗,手笔不减于义山。温、李齐名,良有以也。 温飞卿五律甚好; 七律惟《苏武庙》、《五丈原》,可与义山、樊川比肩。排律则外强中干耳。 其源滥觞明远,而衍派子山,是义山一流。顾律多浮藻,无婉密之音。五音规古,自存璆亮。歌行炼色揣声,密于义山,疏于长吉。刘彦和谓“穷力追新”,陆士衡谓“雅而能艳”者。 温庭筠 温庭筠812—?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少敏悟,数举进士不第,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后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商罢相,贬方城尉,后流落以终。能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更出馀力,依新兴曲调作词,开五代、宋词之盛,与韦庄并称温韦。有《握兰》、《金荃》等集,皆散佚,《花间集》录其词六十六首,近人刘毓盘辑《金荃词》一卷,得七十六首。温词密丽精艳,然不乏绵邈深蕴之趣,宋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 “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之冠”,清张惠言《词选序》云:“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飞卿酝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鍼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 皇甫松 司空图 ☛ 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年少时,天资聪慧,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擅长诗赋。相传他每次参加考试,押官韵,能八叉手而成八律,时号“温八叉”。先后三次考进士,均名落孙山。向来不修边幅,行为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纵酒赌博,因得罪丞相令狐綯,被指为“有才无行”,故政治上终生不得志,只是晚年才当了方城(今河南唐河县)尉,最后官至国子监助教。他在政治上坎坷终身,在文学上却大放异彩,在唐朝后期的诗坛上,他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在唐朝词人中,他的词最多,影响深远,历来被誉称“花间词派”的鼻祖。现存诗三百多首,词六十多首。诗作多辞藻华丽,韵格清拔,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他写词刻意求精,继承了南朝宫体诗的遗风。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 温庭筠 温庭筠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词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本名歧,字飞卿。并州太原(今山西祁县)人。少敏悟,工为辞章,亦善鼓琴吹笛。神思敏疾,才情富丽,尤工律赋。押官韵作赋,每韵一吟而已,场中号曰:“温八吟”,或谓“八叉手而八韵成”,故又名“温八叉”。性浪漫,蒲饮狎昵,为士大夫所不齿。大中(847—859)末试有司,不第后留长安。宣宋微服遇之。以傲慢权贵,文多刺时,遂谪方城尉。咸通八年(867)尝为主试,颇悯寒苦,终官国子助教,后竟流落而死。飞卿善为律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然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迹近齐梁诗风。其词作成就为最,题材偏于闺情,谐协声律,遣词造境,风格柔丽,上承宫体诗风,下启花间词派,影响深远。律赋今仅见2篇,即《再生桧赋》、《锦鞵赋》,著有《汉南真稿》10卷,《握兰集》3卷,《金筌集》10卷,《诗集》5卷。 ☚ 舒元舆 曾巩 ☛ 温庭筠【同义】总目录 温庭筠温八叉 温庭筠 080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陕西祁县)人。他辞章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吟即告完篇,人称“温八叉”、“温八吟”。他常出入歌楼妓馆,儇薄无行,为当时士流所轻。仕途蹭蹬,曾做过随县和方城县尉,官终国子助教。他工诗及词。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作品成就远不如李,吊古伤今之作如《经五丈原》、《过陈琳墓》等感慨深切。他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词作秾丽侧艳,情挚韵远,被后来的花间派词人奉为鼻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花间集》收其词66首。 ☚ 杜牧 李商隐 ☛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Wen Tingyu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至其父时,家道已没落。屡试不第,一生困顿,又不受羁束,生活放浪。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此长期被摈抑。晚年官至国子助教。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八吟而成八韵即完篇,人称“温八叉”、“温八吟”。 ☚ 李商隐 皮日休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屡试不第,一生困顿,又不受羁束,生活放浪。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此长期被摈抑。晚年官至国子助教。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八吟而成八韵即完篇,人称“温八叉”、“温八吟”。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五言、七言古诗师法李贺,多以吊古伤今、抒怀寄愤为题材,或写边塞之荒寒,述田家之劳苦,辞藻瑰丽、意境悲凉。近体诗包括咏史咏物、感慨身世、友朋寄赠、山水行旅等内容,反映现实的面较宽。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温庭筠的词以浓丽绵密为主,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以景寓情。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收有他的词六十二首,是其代表作,原作《握兰》、《金荃》二集已佚,今所传《金奁集》为宋人揖本。 ☚ 李商隐 皮日休 ☛ 温庭筠 温庭筠812—?Wentingyun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矢志好学,才思敏捷,每入试作赋,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他恃才傲物,好讥讽权势,多犯忌讳,故为当时权贵所不容;又因他行为不检,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温庭筠传》),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所以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有《温飞卿诗集》和《金荃词》。温庭筠与李商隐并名,时称“温李”,但他的诗更多表现的是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然文采绚烂,但是过于雕琢,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上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论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温都不及李。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但他在中国古代词的发展中曾经有着不小的影响。他是晚唐第一位大力写词的文人,现存词70余首,几乎全是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词藻、若断若续的画面去表现女性的风情姿色和内心世界,构成了他所特有的香软绵密的风格。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所以在词的创作艺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展现人物的情思;艺术表现上讲求委婉含蓄;注意字句的修饰和声律的和谐,从而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等等。由于他努力写词,在艺术上力求精致,使词这种创作形式由民间转入文人手中,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他的词题材的过于狭窄,表现的过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也给后来的词人以消极影响,形成了一个把他尊为鼻祖的“花间词派”。 ☚ 唐诗三百首 唐宋传奇集 ☛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年时就文思敏捷,据说每入试作赋,八韵一篇,叉手而成,人称 “温八叉”。他生性孤傲,放纵不羁,喜欢讥讽权贵,所以多次遭打击,一生不得志,晚年才做了个随县尉方城尉,官终国子监助教,所以又叫 “温助教”。 ☚ 韩愈 薛涛 ☛ 温庭筠约812—866唐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屡举进士不第,潦倒终身,行为放荡。官止国子助教。词作数量居晚唐词人之首,技巧亦高,多写闺情,风格香软,现存60余首,多收入《花间集》。诗作间亦反映时政,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金奁集》、《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祈(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天资聪敏。每入试作赋,八韵一篇,叉手而成,人称“温八叉”。生性傲慢,好讥讽权贵,多触忌讳,屡举进士不第。48岁时授隋县尉,后为幕府僚史,官终国力助教。能诗善词,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诗作或抒发吊古伤今之情,或发泄个人落魄之感,或写自然山水之景,辞藻华丽,风格浓艳,常于咏史、咏物之中发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慨叹。他精通音律,尤善填词,与韦庄并称“温韦”。其词多为爱情相思、离别愁恨之作。词风红香翠软,浓丽绵密,上承五代余韵,下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对后世很有影响。他的写景诗《商山早行》等也为后世广为传诵。其诗今存300首。《全唐诗》录存其诗9卷,附词59首。 ☚ 李商隐 李璟 ☛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屡试不第。曾任随县尉、襄阳巡官、方城尉等职,官终国子助教。有才思,每入试为赋,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原有诗集5卷、词《握兰集》3卷、《金奁集》1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及《金荃词》。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多写个人落魄潦倒的生活,诗风华靡秾艳。《商山早行》较为著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向称名句。其词今存六、七十首,内容主要写闺情,词风香软,带有浓烈的脂粉气。但描写细腻,抒情也较含蓄,有些篇章尚清淡素雅,如《望江南》、《更漏子》等。在晚唐词坛上,他的作品最多,成就也高于其他词人。 ☚ 杜牧 李商隐 ☛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歧,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性放荡不羁,好讽刺权贵,以文为货,为士流所轻,直到晚年方做得国子助教一类小官。才思敏捷,每入试,叉手八次成八韵,人称温八叉。其诗精雕细刻,艳丽精巧,多表现个人沦落,某些吊古伤今和写景之作成就较高,如《过陈琳墓》 、《经五丈原》 等为人传诵。与李商隐齐名,因而有 “温李”之称,但成就逊之。他善词章,精通音律,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其词风格秾艳,多写青楼艳情,香而软,文辞工丽,是较早的文人词作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使词这种创作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也给后世词人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其词大都收在《花间集》 中,为 “花间词派” 之鼻祖。 温庭筠about 801~866Wen Tingyunfamous poet and lyric writer of the Tang Dynasty,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chool of Amongst the Flowers. Works: Early Walking on Shang Mountain,The Water Clock,Dream of Jiangnan,Poetry Collection of Wen Tingyun,etc. 温庭筠812—约870唐著名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敏悟,长于诗赋、音乐,“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行为不检,和一班贵族无赖子弟出入歌楼妓馆,赌博,纵酒。终身不为进士。仕途不甚得意,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助教。诗文与李商隐齐名,称为“温李”。所作诗,词藻华丽。词多写妇女闺情,风格浓绝。现存词六十余首,在唐代词人中数量最多,大部分收入《金奁集》、《花间集》中,对词的发展很有影响。有《温庭筠集》。 温庭筠约812—约870唐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年轻时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于八叉手间就写成,故有“温八叉”之号。但行为放荡,出入歌楼妓院,又得罪权贵,屡举进士不第,一生不得志,曾两为县尉,后官至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佳作较少。精通音律,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现存词共约七十多首,内容多写闺情,其风格以秾艳香软为基本特色,对后世虽有不良影响,但其词的成就和影响都在其诗之上,对词这种创作形式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后蜀赵承祚曾把晚唐五代与他词风相近的作品编成一集,收作者十八人,名曰《花间集》,故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现存后人所辑《温庭筠诗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唐·元和七年——咸通六年,812~866)山西太原人。本名岐,字飛卿。彦博裔孫。晚唐杰出詩人,與李商隱齊名,世有“温李”之目。性放漫不羈,不修素行,好忤上。大中(847—859) 初應進士,累年不第。咸通 (860—874) 中貶為方城尉,後再遷隋縣尉卒。庭筠敏慧多藝,能琴笛,工詞章,精駢文,詩賦格韵清拔,文士稱之。其風貌,藉斯時鷗外(指女冠詩人魚玄機)《魚玄機詩》得以想見。嗜豪翰。明董其昌云: “飛卿書 〈湖陰曲〉 似平原 (顔真卿) 書,而遒媚有態,米元章 (芾) 從此入門。”著述甚富,有 《握蘭集》、《金荃集》、《漢南真稿》、《温飛卿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