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温庭筠《菩萨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①水精:即水晶。颇黎:玻璃,亦即琉璃。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之锦衾。②“藉丝”句:描状衣上所绣图案及色彩。“人胜”句:描写头上所戴饰物及形状。胜:古时妇女之首饰,有“彩胜”、“金胜”、“华胜”、“人胜”之分别。据《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则知人胜乃人日(正月初七)所剪之胜,以彩纸或金箔为之,用作贴画或首饰。参差:状人胜之形态不一。③“双鬓”句:描写美人双鬓簪着香艳的红花。香红:既香且红,指代花;或云指美人粉面。“玉钗”句:描写美人头上所戴钗、胜等首饰随步颤摇生风。

【译文】 水精帘子真清明,玻璃为枕亦晶莹。鸳鸯锦被多绮丽,更有暖香入梦境。正是雁飞月残天,江风轻寒柳笼烟。藕银丝绸作衣裳。淡淡秋色浅浅妆。人日剪彩为人胜,形形色色好生动。双鬓簪花香又红,更着玉钗暗生风。

【集评】 清·张惠言:“‘梦’字提。‘江上’以下、略叙梦境;人胜参差,玉钗香隔,言梦亦不得到也。‘江上柳如烟’是关络。”(《词选》卷一)

清·陈廷焯:“‘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飞卿佳句也。好在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悟此方许为词。不则即金氏所谓雅而不艳,有句无章者矣。”(《白雨斋词话》卷七)

清·孙麟趾:“何云浑?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词迳》)

近代·李冰若:“‘暖香惹梦’四字,与‘江上’句均佳,但下阕又雕缋满眼,羌无情趣。即谓梦境有柳烟残月之中,美人盛服之幻,而四句晦涩已甚,韦相便无此种笨笔也。”(《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

现代·俞平伯:“飞卿之词,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在读者心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以此言,帘内之情秾如斯,江上之芊眠如彼,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点‘人胜’一名自非泛泛笔,正关合‘雁飞残月天’句,盖‘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固薛道衡《人日》诗也,不特有韶华过隙之盛,深闺遥怨亦即于藕断丝连中轻轻逗出。通篇如缛绣繁弦,惑人耳目,悲愁深隐,几似无迹可求,此其所以为唐代词。”(《读词偶得》)

加拿大·叶嘉莹:“此词全以诸名物之色泽及音节之优美取胜。……但以气味、颜色、名物唤起人之意象,而不予以说明,若飞卿此词,大可为纯美派之代表作矣。”(《迦陵论词丛稿》)

【总案】 此首历代解会亦颇歧异,甚至被贬为温词最晦涩之作。其晦涩一在所写情事不明,或指为叙梦中情况,或解为截印象之美,莫衷一是;二在章法脉络不清,全词意象密集,跳动跌宕,不仅于意象本身不作切实之表现,而且在诸意象间并无明确之逻辑可寻。故誉之者则朦胧以“浑厚”、“绵邈”解会,而贬之者则索性以“雕缋”、“晦涩”论定,至于今人则更引进西方新文艺理论,以印象派或唯美派作比。其实,这种多元的接受现象本身已足以说明温词的特异之处。既不以叙事为线索,亦不取传统的写景抒情手法,而是以冷静旁观之立场作客观泛化之描写,用意象的排列组合和跌宕变换从整体上传达出人物幽微深细的内在心绪。温词并非纯客观,只不过变换了抒情方式,这正是温词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模式的一种突破或变异。正因有此一“变”,方生千年无尽解会。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注释】 ①“愁闻”句:语本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霎(sha):一会儿。②匀睡脸:谓女子睡起后脸上脂粉模糊而用手搓拭使匀净。匀:匀拭,使均匀。③无憀:即无聊。憀(liao):依赖。

【译文】 风光明媚南园春,柳絮蒙蒙轻如尘。一霎清明微雨后,城头斜照又相迎。不堪为怀是春老,杏花香飘红成阵。睡起无言匀粉面,床头屏山重叠掩。黄昏时节风不定,无情无绪独倚门。

【集评】 明·沈际飞:“隽逸之致,追步太白。”(《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清·张惠言:“此下乃叙梦。此章言黄昏。”(《词选》卷一)

近代·李冰若:“《菩萨蛮》十四首中,全首无生硬字句而复饶绮怨者,当推‘南园满地’, ‘夜来皓月’二阕,余有佳句而无章,非全璧也。”(《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

现代·浦江清:“《菩萨蛮》律用仄平平仄起者为工,此章用平平仄仄起,稍疏。”(《浦江清文录·词的讲解》)

【总案】 此首写伤春怀人情绪,然并不作直率真切之抒写,亦摒去雕琢和粉饰,除“愁闻”、“无憀”四字略露情怀外,全词皆由景物意象和动作细节所构成,以景物意象构筑环境,渲染气氛,由动作细节刻画心态,逗露情绪。虽不言伤春,而一片衰暮景象已自令人感怆;虽不写怀人,而无言理妆、黄昏倚门之动作情态已隐约透露孤寂情怀。此词之表现手法其实并不脱出于传统模式之外,与“玉楼明月”、“宝函钿雀”诸章同属一类,乃温庭筠《菩萨蛮》一调中写得较清新明丽者。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 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指屏风上雕或画的山水图。金明灭:阳光闪耀的样子。鬓云:像云片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比喻白晳的面颊像雪。弄妆:梳妆打扮。帖:一种缝绣方式。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这里指刺绣的鸳鸯图案。

入选理由

词写女性的美,写男女相爱相思,浓抹描写,成为“香艳词”的代表作。

诗词赏析 这首《菩萨蛮》的人物描写堪称一绝,不仅色彩鲜明,就是香气也似乎从字里行间阵阵透出。词的上片写房中女子床前屏风的景色,以及她梳洗时的娇慵姿态。她松软乌黑的头发飘散在白嫩如雪的脸庞上,一个“度”字化静为动,精妙恰当。她很晚才梳妆,“懒”和“迟”字都下得很准,将女子的慵柔之态描绘得十分生动。下片具体写梳妆和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她先是对镜簪花,用前后镜子照看,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美极了。其次是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鹧鸪(鸳鸯)双双的图案,反衬女子的孤独;二是用容貌的亮丽和服饰的华美,反衬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抓住了这两点反衬的表达,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人物的身份和词作的意图,大概作者还是略含微讽,对贵族妇女虚度青春的哀怨生活表示惋惜而怜悯,而不只是表达一种欣赏美女的心态。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温庭筠《菩萨蛮》温庭筠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晓妆图 陈少梅



注释 ①小山:指室内的画屏,清许昂霄《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一说,指女子的眉额、眉峰。温庭筠《菩萨蛮》词:“蕊黄无限当山额。”金明灭:指画屏(或女子的眉额)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或明或暗的变化。②鬓云:以云喻女子满头浓密的黑发。香腮雪:女子如雪白的脸颊。③蛾眉:女子的长而美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④弄妆:女子梳妆打扮。⑤前后镜:女子为了能看清脑后的装束,前后各用一面镜子对照。⑥绣罗襦(rú):刺绣精美的绸布短衣。“新贴绣罗襦”一句,《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新著绣罗襦”。⑦鹧鸪:飞禽,古代诗词中常拟其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 温庭筠的词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与温庭筠同时代的不少诗人都填过词,如杜牧有《八六子》,是现存唐代文人词中最早的一首长达九十字的中调;又如皇甫松,词作数量更多,他的《摘得新》《竹枝》《梦江南》等,都写得绵密细致。但是,当时真正热心填词而又对后世文人词的语言、题材、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却只有温庭筠。据《旧唐书》等记载,温庭筠不修边幅、才思敏捷而又精通音律,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妓打得火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他大量地倚声填词。他现存的六七十首词作,所含曲调达十九种,在促进文人对词的特殊声律模式的推敲与运用上,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花间集》收录的温庭筠《菩萨蛮》共十四首,这是第一首,通常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到温词的特点,即所写几乎都是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之情。词本身就是娱乐性的,偏重风月艳情,而温庭筠把它更推进了一步。

本词写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从起床到梳妆、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写出她的心境。

上阕写她起床的一些情态。首句是闺房的整体描述,铺金绣银、雍容华贵。“小山”指卧房内的屏风重叠遮掩,如山丘起伏;“金明灭”是指阳光透过窗纱照屋内屏风或明或暗之状;“鬓云”是写她那乌云一般浓黑卷曲的发髻;“欲度”则是指发型倾斜、将落未落的样子;“香腮雪”是指她那芬芳而雪白的脸。乌黑的头发卷儿半歪在娇嫩的腮边,足以令人想象出女主人公的美态。三四句则是全词的一个中心,“懒”字引起疑惑。再接有“弄妆梳洗迟”的描写,都见出女主人公那没精打采的“懒”态。下片集中写她穿戴打扮的情景:将珠花插在发髻上,用两面镜子前后对照着端详;整顿好罗襦裙衣,在新缝的襦裙上,一双金线绣出的鹧鸪鸟活灵活现,多么可爱! 为什么女主人公会最终注目于“双双金鹧鸪”呢? 这鸟儿双双,岂不正对照出人儿的孤单! 至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为什么这位女主人公是那样的“懒”“迟”,没精打采。

此词情意隐蔽,作者并未直接写女子闺怨,长愁短叹,却从最开始闺房阴阳显晦之景中写一个刚刚睡起的女子的容貌,到后面真实客观地描述女子对镜梳妆的情景,微露或间接地暗示人情。在古代社会,皇帝拥有佳丽三千,无数美丽女子在牢牢深宫消磨了自己的青春。她们见不到亲人,更得不到爱情,心里压抑着深重却不能言语的哀怨,只能在无聊的春睡中打发漫漫光阴,这些都化作了“懒”和“迟”,甚至在花面交相映的镜中,她都无心留意自己的如花美貌。

韵律方面两句一转韵,有极强的音乐感,是温词的一贯风格。温庭筠的这首词,既代表他本人的创作风格,也代表晚唐以来多数词作者的创作风格:多半以描写、抒发女性的容貌、形态、思想感情为主题,词句艳丽精巧,含蓄深婉地流露出作者自己的各种悲愁愉悦——从恋情引申到仕途官场上的得志或失意之情。(朱铭)

集评 清《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卷一)

清《陈廷焯:“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温丽芊绵,已是宋人门径。”(《云韶集》卷一)

王国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 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 皆被皋文深文罗织。”(《人间词话删稿》)

链接 张惠言《词选》论温庭筠词。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所选编的《词选》影响深远,他在书中认为:“意内而言外者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在这一词学观念的影响下,他将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解成“感士不遇”之作,其中“照花前后镜”四句,即“《离骚》初服之意”,引起了后来词学家的很大争论。

菩萨蛮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玉楼人醉图 沈心海



注释 ①玉楼:装饰华美的楼阁,这里指女子的居所。骆宾王《帝京篇》:“桂殿嵚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②袅娜:细长柔美的样子。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王绩《石竹咏》:“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④销:减少,这里指蜡烛在燃烧之后逐渐减少。⑤子规:又名杜鹃,其啼声悲哀,鸣叫时,嘴边会流出血来。古人摹状其啼声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故古代诗词中,子规常用以抒发思乡情怀。⑥绿窗:唐宋时的女子喜欢在夏秋季节用绿窗纱装饰,故而诗词中常用以指代女子的居室。刘方平《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李绅《莺莺歌》:“绿窗娇女字莺莺,金雀娅鬟年十七。”

鉴赏 这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的第六首,也是一首闺情词。此词主要是通过女主人公的梦境来展开叙述,并对梦醒后所看到的景色作了详细的描述,温庭筠用浓艳的辞藻、精雕细琢的语句婉约曲折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上片是对梦境的详细描述,其实是主人公对往昔情景的再现,是虚写。“玉楼明月长相忆”一句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心爱之人即将离去,主人公反复叮嘱着情人不要忘记自己,要时常回想起他们在玉楼明月中约会的甜蜜时光。“柳丝袅娜春无力”点明了主人公与情人在春日里折柳离别。“柳丝”点明了时间是春天,不仅与句中的“春”照应,同时别有深意。“柳”与“留”、“丝”与“思”谐音,正寄托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留恋,希望可以挽留住他。“柳丝袅娜”暗示了春风吹拂,只不过很是轻柔。“春无力”既照应了前面春风的轻柔,又进一步言明了主人公的心态:不是“春无力”,而是情人的离去使其兴致缺缺,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无力。

“门外草萋萋”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春日里芳草萋萋,正是一片大好春光,而主人公却不得不与心上人分别,这是多么凄凉、清冷的场面啊! 此处正是以乐景写哀情,更进一步凸现了主人公的悲伤、孤寂。“送君闻马嘶”,在女主人公在与情人依依惜别之时,马的一声声嘶叫更是加重了她的离愁别绪。

下片是梦醒后对所见到的景色的描绘,是实写。“画罗金翡翠”指卧室的帷帐用金线绣着成对的翡翠(翡翠:鸟名。也叫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这里喻指男女相爱,用以反衬主人公的孤寂。“香烛销成泪”化用“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之意,明指房中蜡烛流淌的蜡油,其实暗指女主人公由于思念情人而流下眼泪或内心在流泪,正印证了“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这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花落子规啼”语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子规啼”构成了一幅残春的景象,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情是衰颓的。“杨花”即柳絮,与情人分别的时节是春日,现在又一个春日来临,而心上人却远在他方,顿时无限凄凉之意涌上心头。这一句看似简单而意味无穷。首先渲染气氛,花的坠落本已为这凄清的氛围增添了一份萧条,加上一声声杜鹃的悲鸣,更是让人触景伤情,悲从中来。二是暗示心境,物尚如此悲伤,况人乎?词的最后以“绿窗残梦迷”作结,“绿窗”借指女子卧房。至于“残梦迷”,据浦江清所说:“往日情事至人去而断,仅有断片的回忆,故曰残梦。迷字写痴迷的神情,人既远去,思随之远,梦绕天涯,迷不知踪迹矣。”(《词的讲解》)女主人公仍在苦苦思念着早已离别的情人,难以释怀,她执著的爱恋虽然有着太多的心酸,但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感动。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这首词首先从女主人公的梦境写起,虚写了女主人公与情人分别的场景,再对梦醒后所见景色加以实写,正是虚实相生。温庭筠擅长挑选典型意象,意象之间若断若续,却留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此词的意象都很好地表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婉转隐约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肖巧红)

集评 清《陈廷焯:“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后人刻意争奇,愈趋愈下。安得一二豪杰之士,与之挽回风气哉!”(《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音节凄清,字字衰艳,读之销魂。”(《云韶集》卷一)

链接 晚唐五代词集《尊前集》。《尊前集》编者不详,编纂时间在北宋初期。收录了唐五代39位词人的词作261首,因这些作品多系宴席歌唱之词,故集名曰“尊前”。此集和《花间集》并称,都是了解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创作情况的重要文献。

菩萨蛮



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注释 ①一霎:一刹那,很短的时间。②匀:用脂粉擦拭脸面。睡脸:刚睡醒时睡眼蒙眬的脸。③屏山:放置在床头的小屏风,因型似山形,故称“屏山”。④无憀(liáo):无聊。

鉴赏 此首词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的第十一首,描写了一位闺中女子雨后黄昏的孤独、寂寞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上片四句看似对春日雨后黄昏景色的展现,其实内含深意。“南园满地堆轻絮”首先在视觉上给我们以冲击:暮春时节,南园里杨花满地,随处堆积的柳絮展示了一幅衰颓之象,增添了无限凄凉之感。“愁闻一霎清明雨”描绘了对清明时节雨的感受,“一霎清明雨”形象写出了清明天气变化多端的特征,雨天本给人带来无端愁情,一阵又一阵的雨,反反复复,更会让人心生不尽愁意,因此女主人公面对这一切的感受是“愁”。

三四两句更是进一步渲染了残春景象。“雨后却斜阳”正是对清明期间天气变化多端的具体再现,“斜阳”点明时间正是黄昏,一抹残阳在西天上,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杏花零落香”言明春雨过后,大多杏花都已凋谢,树上只是零落地散着几朵杏花,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余香,到处是一片残败的景象。面对此景,闺中女子又怎能不愁呢?花开花落本是正常的事,但花的凋谢意味着韶光逝去,美人也会随着年华的流逝而无人珍赏,就如那零落的杏花一样。

词的下片描写了女子午睡起后寂寞无聊的情态。“无言匀睡脸”,在彊村本《尊前集》中“匀”作“弹”,“弹”是轻拍的意思,表明女主人公仍在半睡半醒之间,“弹睡脸”只是希望拍醒自己,而“匀”这一个字则表明女子睡醒后无心打扮,随便匀一匀脸上的脂粉,这一动作暗示了其情绪低沉,因此“匀”比“弹”更有表现力。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该女子无心打扮,正说明了情郎不在她身边,早已离她而去。“无言”一则暗示了独自一人,身边没有可以交谈的对象;二则与上片的“愁闻”“零落”相映照,暗示女主人公的孤寂惆怅。“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由于先前想躺在床上看风景未果,无奈之下只能起床看外面的景色,所以才有了主人公在黄昏时节倚门看风景的描写。“无憀”正点明了女子寥落不乐的情态,“独”既说明了女主人公是孤身一人,又暗示了她的孤独寂寞。最后一句看似直露,实则一妙笔也。清况周颐《餐樱庑词话》云:“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不妨说尽者”。最后一句的直白更让读者感到女主人公那种深深的寂寞与茫然。另外,结尾两句对后世启示较大,如宋卢祖皋《菩萨蛮》词“时节又黄昏,东风闭深门”,宋方千里《大酺》“况时节黄昏,闭门人静,凭栏人独”等皆脱胎于此二句。

温庭筠挑选了“轻絮”“清明雨”“斜阳”“杏花”这些典型意象,层层揭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通过对景色的铺排,反复渲染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感。他注重“炼字”,通过对主人公的微小动作进行详细描写来体现她的心理状态。整首词隐微曲折、含蓄蕴藉,堪称绝妙。(肖巧红)

集评 明《沈际飞:“隽逸之致,追步太白。”(《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杏花春雨图 吴昌硕



菩萨蛮



温庭筠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吾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注释 ①当午:指月亮在天空正中的时侯。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②吾人:我独自一个人。③麝烟:焚烧麝香发出的烟雾和香气。成彦雄《夕》诗:“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④薄妆:淡妆。⑤锦衾:锦缎的薄被子。

鉴赏 此词是温庭筠《菩萨蛮》的第十二首,披露了一位女子彻夜不寐,追忆往事的隐曲心绪。

上片首句“夜来皓月才当午”点明了时间正是深夜,月上中天,月华满地。“才当午”既是对周围环境的客观描写,也暗示了主人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本以为即将天明,可谁知才是深夜,那漫漫长夜将如何度过呢?那满腹的愁情又将怎样排遣呢?环顾四周,只见“重帘悄悄无人语”,“帘”在彊村本《尊前集》中作“门”。若作“门”讲,深更半夜,大家都睡觉了,整个屋子里听不到谈话声是很正常的,并不能暗示主人公的独居状态。“重帘”点明了所发生的环境是在卧室里,古人居住的寝室会用很多帘幕来遮掩,因此温庭筠在这用“重帘”。“无人语”暗示卧室里只有主人公独宿,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场面啊! 主人公又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啊!“深处麝烟长”,“烟”在雪艳亭本《花间集》中作“香”。“麝烟长”既动态描写出了麝香烟丝缭绕之态,又写出了麝香散发的香味在室内持久不散,而“香”字只是对麝香所散发的香味时间长的陈述,没有“烟”字形象。上片最后一句“卧时留薄妆”暗示了主人公是位女子,同时暗示了该女子在睡前是梳妆装扮。那么她为什么在睡觉时脸上还留有淡妆呢?纵观上片,我们可以得知女主人公白天是严妆打扮,等候情人的到来,结果久等不至。恐情人晚上前来赴约,因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把妆卸掉,而是留有淡妆,真是“女为悦己者容”啊! 这一动作可以看出该女子对情人的痴心,但是情人却背负了她,那么她又有什么反应呢?



月夜松禽图【清】 恽寿平



下片首句“当年还自惜”,主人公思及往事,百感交集。当年自己青春年少、貌美如花,与情人有过许多甜蜜的回忆,而如今甜蜜都不复存在,那些回忆是她如今唯一的慰藉了。一切往事都已随年华流逝而飘散,剩下的只是无尽的烦恼与绝望的等待。所以,此女子发出了“往事那堪忆”的感慨。宋张炎《词源》认为“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此等虚字,切要用之得其所”。“还自”与“那堪”两虚词的运用,更凸显了往昔与今日对比差距之大,主人公当年的甜蜜与现今的无限凄凉形成的巨大反差,让读者更能感觉到女主人公那化不开的浓愁。

“花露月明残”一句寓情于景,是主人公由于追思往事,夜不能寐,起身在庭院中徘徊来打发时间,或是起身站在窗前向外看到的景色,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实写,是她脑中虚构的场景。不管怎样,这一句向我们传递了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之意。“月明残”虽寥寥数语,却言简意丰,暗含多层意思,一则点明了时间的推移,由原来的皓月当空到现在的月之残缺,即将破晓;二则用时间的变化暗示了女主人公一夜未能成眠;三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以月的残缺来暗示人的分离。“花露”在汲古阁本中作“花落”,“花露”说明花上露浓,暗示天犹未亮,与“明月残”相契合,但仍不如“花落”二字好。“花落”暗喻年华逝去,青春不再;而花开花逝又易引起人们的伤春惜春;从语法上讲,“花落”与“明月残”相一致;再则,古人以“花好月圆”来比喻人的团圆,这里取其相反之意,以“花落月残”来暗喻人的分离,因此,“花落”比“花露”更能凸显女主人公的无限伤感,亦增添了无限凄凉之意。通过对“花”“月”无言物象的描绘,“无限哀怨尽在不言中矣”(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

词的最后以“锦衾知晓寒”收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锦衾”是无生命之物,又怎知寒暖?其实不是“锦衾知”,而是衾中人知。与第六首的“柳丝袅娜春无力”一样,这里使用曲笔,暗示女主人公的心理。“寒”虽一字,却传达了多层隐含意思:一指天寒,二指衾寒,三指心寒,其凄清孤寂之意不言而隐然流于言外。

这首词里出现了大量物象,看似烦乱,实则并非杂乱地堆叠着,而是暗含深意,层层深入地表现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全词脉络清晰,主旨分明,语言清丽,情思深婉,正如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所云,“全首无生硬字句而复饶绮怨”,有别于温庭筠的其他同调作品。(肖巧红)

集评 清《陈廷焯:“‘知’字凄警,与‘愁人知夜长’同妙。”(《词则《大雅集》卷一)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床头屏山,一说额上画妆。鬓云:鬓发如云,状其蓬松。度:过,掩。香腮雪:香腮似雪,状其香艳洁白。②贴:熨贴。襦(ru):上衣;短袄。金鹧鸪:指襦上的绣金色鹧鸪鸟图案。鹧鸪(zhe gu):鸟名。又唐时有《鹧鸪曲》,伴曲而舞,谓之鹧鸪舞,舞妓身上多绣贴鹧鸪鸟图案。

【译文】 屏风曲折似山叠,朝日辉映,金光忽明忽灭。如云的黑鬓掩映香腮,更显得肤白如雪。慵懒懒地起了床,缓缓地梳洗、画眉、弄妆。照照如花的新妆。用前后相映的两面镜,人面桃花在镜中辉映。新熨的罗袄穿在身上,罗袄上绣有金色的鹧鸪鸟配对成双。(王 洪译)

【集评】 明·汤显祖:“芟《花间集》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列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挹青,意中之意,言外之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清·张惠言:“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卷一)

清·陈廷焯:“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李冰若:“‘小山’当即屏山,犹言屏山之金碧晃灵也。此种雕饰太过之句,已开吴梦窗堆砌晦涩之径。‘新贴绣罗襦’二句,用十字只说得襦上绣鹧鸪而已。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

现代·刘永济:“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此庭筠表达艺术之高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现代·唐圭璋:“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唐宋词简释》)

【总案】 《菩萨蛮》和《更漏子》二调凡二十余阕,乃温词之代表作,而此首既为温词开篇之什,亦可谓温词典范之作。然历代之评赏,见仁见智,颇为纷歧,焦点集中于是否有比兴寄托。主有者则攀比屈骚,谓有美人香草之托寓;主无者则以“无行”人品为依据,否认有忠厚缠绵之思,以为不过侈陈服饰,描摹美人图而已。至于艺术表现,或誉之为章法绵密,冷静蕴藉,或贬之为镂金错采,堆砌晦涩。公平论之,此词表面上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动态过程,及其慵散无聊、孤独幽怨而又自矜自持、要眇宜修之缠绵情怀,其深层里是否有所托寓,似乎很难断然以“有”、“无”二字论定,但联系温庭筠累举不第坎壈终生之遭遇,说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应属可信的。就艺术表现而言,色彩浓艳,过于雕饰,固为温词之弊端,然描写精美,刻画细微,于客观冷静叙写中,含委婉蕴藉之情思,正为温词之特色也。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1。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2。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释】

1.玉楼:本为道家语,指神仙所居之处;而古人每以北里艳游比之高唐洛水,不啻仙缘,故玉楼者亦用为青楼妓馆之比;亦指华丽高楼。

2.画罗:指有彩绣的丝织品。翡翠:鸟名,羽毛为蓝、绿色。



【译】

明月映照着玉楼,

此景长长相忆在心头,

柳丝袅娜清秀,



春风是如此的温柔。

送君上路,传来马的嘶鸣。

门外的萋萋青草呵,

也无端含愁。



金翡翠鸟儿呵,装在丝织的彩绣,

通宵的香烛呵,

泪儿流。

杜鹃鸟儿声声啼叫,

花儿落窗口。

凝视着绿窗,

如在残梦里游走。



【评】

此首也写离别相思之情,但语言真切,意境清晰,脉络清楚。如近人丁寿田、丁亦飞所析:“此词盖写一深闺女子,思念离人,因回忆临别时种种情景。‘玉楼明月’,盖离别之前夜也。‘柳丝袅娜’,芳草萋萋,盖分手时光景也。‘画罗’以下各句,则系眼前空闺独守之景况。”(《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

全词以“相忆”、“袅娜”、“萋萋”、“残梦”一类的字眼构成春梦迷离、缠绵绯恻、徘徊感伤的境界。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 ①蕊黄:即“额黄”,也叫“额山”,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六朝至唐时妇女常点额黄作为装饰。山额:额间高处。宿妆:头天留下的残妆。②“相见”二句:形容相见很晚,却又很快分手了。牡丹时:指牡丹花开的阴历三月下旬。

【译文】 额头高处,是风流的浓妆;隔着纱窗,传来低低的笑语。相会在牡丹花开的时候,她像花一样美,又如梦般离去。金钗上,还有双蝶在舞,有情人却不在一处。这话又对谁讲呢,我只见月亮又圆了,花又开满了枝头! (章亚昕译)

【集评】 清·张惠言:“提起。以下三章,本入梦之情。”(《词选》卷一)

清·李渔:“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之类是也。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窥词管见》)

近代·李冰若:“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浪费丽字,转成赘疣,为温词之通病,如此词‘翠钗’二句是也。”(《栩庄漫记》)

【总案】 从本词来看,温庭筠描写闺怨离愁,确实是语言秾丽,颇有韵味。上阙写牡丹花开时间短暂的相会,下阙为离别后女方相思不置,空对鲜花、明月,满腹心事无人可诉的寂寞惆怅情怀。上阙写欢会时的热烈,下阙为独处的无聊赖,对比强烈,更突出如今之愁闷。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释】 ①月胧明:此语于唐五代诗词中常见,盖唐代俗语,即月光明朗之意,非朦胧之意。②褰(qian):撩起,揭起。旧眉:昨晚所画之眉,晓起犹是宿妆,故云“旧”、云“薄”。③“春梦”二句:言晨起梳妆之时,犹在回味夜来春梦之情。蝉鬓:拢鬓发如蝉翼之状。

【译文】 杏花团团香浓烈,晓来含露朵朵雪。春风骀荡杨柳路,最关情处是离别。宿梦醒来灯未灭,晓莺正啼朦胧月。

玉钩挂起翠帷帐,起来无绪理宿妆。旧眉薄薄脂粉浅,蝉鬓轻拢懒搽香。徒自对镜无言语,为有春梦关情长。

【集评】 清·陈廷焯:“末二句凄凉哀怨,真有欲言难言之苦。”(《白雨斋词评》)

近代·丁寿田、丁亦飞:“此词‘杏花’二句从远处泛写,关合本题于有意无意之间,与前‘水精’一首中‘江上柳如烟’二句同一笔法。飞卿词每如织锦图案,吾人但赏其调和之美可耳,不必泥于事实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

现代·姜亮夫:“首句写晓景,次句因景生情,三四两句侧叙初醒时景,与‘牡丹花谢’一阕写法全同。上句初醒,下句方为觉醒,层次渐深。过片乃起床后景,而春梦未了,余情相关,故妆浅眉薄也。”(《词选笺注》卷一)

现代·唐圭璋:“张皋文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观此词可信。末两句,十字皆阳声字,可见温词声韵之响亮。”(《唐宋词简释》)

【总案】 此首亦写美人晓起情事,与‘小山重叠’一首所写略同,唯变换章法,由外及内也。开首由杏花、绿杨起兴,以春天之景物意象唤起下文之情事。接下由景及人,而人物之性别身份及其情怀心绪则全由其居室环境、动作、妆饰之客观描写中欲露不露,隐约闪现,令读者于言外象外思而得之。


古代诗歌之温庭筠《菩萨蛮》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1。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2。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释】

1.玉楼:本为道家语,指神仙所居之处;而古人每以北里艳游比之高唐洛水,不啻仙缘,故玉楼者亦用为青楼妓馆之比;亦指华丽高楼。

2.画罗:指有彩绣的丝织品。翡翠:鸟名,羽毛为蓝、绿色。

今译

明月映照着玉楼,

此景长长相忆在心头,

柳丝袅娜清秀,

春风是如此的温柔。

送君上路,传来马的嘶鸣。

门外的萋萋青草呵,

也无端含愁。

金翡翠鸟儿呵,装在

丝织的彩绣,

通宵的香烛呵,

泪儿流。

杜鹃鸟儿声声啼叫,

花儿落窗口。

凝视着绿窗,

如在残梦里游走。


古代诗歌之温庭筠《菩萨蛮》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

【注释】

1.小山:床头屏山,一说额上画妆。鬓云:鬓发如云,状其蓬松。度:过,掩。香腮雪:香腮似雪,状其香艳洁白。

2.贴:熨贴。襦(音ru):上衣;短袄。金鹧鸪:指襦上的绣金色鹧鸪鸟图案。鹧鸪(音zhe gu):鸟名。又唐时有《鹧鸪曲》,伴曲而舞,谓之鹧鸪舞,舞妓身上多贴鹧鸪鸟图案。

今译

屏风曲折似山叠,

朝日辉映,金光忽明忽灭。

如云的黑鬓掩映香腮,

更显得肤白如雪。

慵懒懒地起了床,

缓缓地梳洗、画眉、弄妆。

用前后相映的两面镜,

照照如花的新妆。

人面桃花在镜中辉映。

新熨的罗袄穿在身上,

罗袄上绣有

金色的鹧鸪鸟配对成双。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



【释】

1.小山:床头屏山, 一说额上画妆。鬓云:鬓发如云,状其蓬松。度:过,掩。香腮雪:香腮似雪,状其香艳洁白。

2.帖:熨贴。襦(音ru):上衣;短袄。金鹧鸪:指襦上的绣金色鹧鸪鸟图案。鹧鸪(音zhe gu):鸟名。又唐时有《鹧鸪曲》,伴曲而舞,谓之鹧鸪舞,舞伎身上多贴鹧鸪鸟图案。



【译】

屏风曲折似山叠,

朝日辉映,金光忽明忽灭。

如云的黑鬓掩映香腮,

更显得肤白如雪。

慵懒懒地起了床,

缓缓地梳洗、画眉、弄妆。



用前后相映的两面镜,

照照如花的新妆。

人面桃花在镜中辉映。

新熨的罗袄穿在身上,

罗袄上绣有

金色的鹧鸪鸟配对成双。



【评】

温庭筠的一组《菩萨蛮》14首,为温词之代表作,此词更为其开篇之作,更堪称为温词之典范。无论其题材之于花间,其风格之于华贵,其手法之于巧隽,均堪称之。至汤显祖以其不得与李白之同牌词作并为词家鼻祖而深以为憾,“以生不同时,不得列入”,但与李白词作“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此词传为温庭筠为令狐氏所作,后又泄露天机而开罪于令狐氏。

关于此词之主题,有无寄托,为主要纷歧之所在。主有者谓若屈骚,所谓香草美人也;主无者以词人“无行”为据,纯写花间美人也。如近人李冰若所总评析:“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异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花间集评注》引《栩庄漫记》)后句“初服”,为针对清人张惠言的评论:“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 ‘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词选》卷一)《离骚》有“服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皆以服饰以喻修德也。

也有离开是否有“兴寄”的问题,从本题出发,而仍予较高评价者,如今人唐圭璋先生评曰:“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感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唐宋词简释》)此论较为贴近原词。


唐宋词之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 ①宝函:奁具,即首饰盒。钿(dian)雀:镂刻成雀形的金银首饰。钿:以金翠珠宝雕刻成花朵形之首饰。鸂鶒(xi chi):水鸟名,类似鸳鸯。沉香阁:据《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又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之亭,远不侔此壮丽也。”词中盖夸饰楼阁之精美。②驿(yi):古时供递送公文者或往来官员途中歇宿换乘之处所。

③“鸾镜”二句:语本《说苑·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枝、知为谐音双关语。鸾镜:背面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鸾(lua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译文】 珠镶玉嵌妆镜台,金色鸳鸯雀形钗。妆罢独上沉香阁,吴山碧翠眼中来。陌上杨柳又如丝,萧萧驿桥春雨时。芳草萋萋江南岸,画楼犹然音信断。花面玉枝映鸾镜,此情此景对谁言?

【集评】 明·汤显祖:“‘沉香’、‘芳草’句,皆诗中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清·陈廷焯:“只一‘又’字,有多少眼泪。音节凄缓。凡作香奁词,音节愈缓愈妙。”(《白雨斋词评》)又:“‘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情性,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白雨斋词话》卷一)

现代·唐圭璋:“起句写入妆饰之美,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兴感。一‘又’字,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换头,说明人去信断。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以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唐宋词简释》)

【总案】 此首写登高怀人之情,在写法上颇近似于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闺怨》,然章法更婉转错落,境界亦更幽微凄清。唯人物身份并不说明,而是通过居处,妆饰以透露,此乃温词之一贯手法;人物情感之抒写,既于动作,景色中轻挑暗逗,又于结束作直挚显豁之表露,此与《菩萨蛮》诸章又稍显不同;尤为明显者,除起首一句描写妆饰因而色彩浓艳外,余皆以江南春景作渲染,又采用乐府民歌谐音双关之手法,故显得清新明丽,而较少脂粉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