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庭筠《蔡中郎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庭筠《蔡中郎坟》温庭筠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枉抛心力作词人。 蔡邕,字伯喈,后汉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后汉末的著名辞赋家和碑文作家。党锢之祸时,他曾被宦官迫害,逃亡吴会(会稽)二十余年。董卓入京,慕其名声,征召入朝,一月三迁,官至中郎将。王允杀了董卓后,诬他为董卓同党,下狱死。坟在陈留。 温庭筠喜欢借古讽今,除这一首《蔡中郎坟》七绝外,还有一首七律《过陈琳墓》,同样是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这首《蔡中郎坟》是以假设蔡邕有后身转世而推论他在这一时代的必然遭遇的。 诗的第一句说:“古坟零落野花春”,意思是早知中郎文采,今天路过荒凉颓坏的中郎墓,只有一片野花点缀春色。这句已经透露了中郎坟无人修,时世已不再重视文人的微意。 诗的第二句说:“闻说中郎有后身。”唐朝人喜欢讲佛家的转世说,像王维有“夙昔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的诗句,李商隐赠杜牧诗有:“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应字总持”的诗句,都是讲前代文人画家的转世的。这句是说听说蔡中郎有他的转世后身在当世。温庭筠不需要指出后身一定是谁,其目的是在指出今天的蔡中郎,不会像东汉末的蔡中郎那样被人尊崇和赏识了。 诗的第三句说:“今日爱才非昔日”,是转。以晚唐和东汉相比,他深深慨叹当代执政者如令狐绹之流,并不爱才,远远不如往古。 第四句说:“枉抛心力作词人”,是收。是说你蔡中郎如有灵并有后身转世,那就应该明白这一时代不重文才。如果还想做中郎一样的词人,那就浪抛心力了。 温庭筠面对中郎之墓,由于当东汉之世,人们对中郎那样重视,便引起他的一腔悲愤,便借这一转世的假设,宣泄出他一次次受打击、诬蔑几乎无处栖身的无限辛酸。这一收确乎是力重万钧。而自己不减于蔡中郎的自负心情也跃然纸上。这一绝句的构思也是别开生面的。 《过陈琳墓》有:“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之句。上句讲陈琳有灵一定会认识我,成为异代相知;下句讲陈琳是霸才,而有曹操作他的主人,就不需要怜悯了。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有称霸的文才,却没有可依托的主人。两首诗写法虽不同,用意却一致,都是以古喻今,用假设语表达今古的对比,讽刺当今不用人才。写法是很巧妙的,思想感情则十分沉郁哀痛。 温庭筠《蔡中郎坟》温庭筠《蔡中郎坟》
温庭筠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曾官左中郎将。他的坟墓在昆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境内。古人迷信,认为人死之后,还可以转世投胎。据殷芸《小说》所载,另一著名文士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妈妈恰好怀孕。张、蔡两人,才貌近似,所以人们都说蔡是张的后身。诗人经过蔡邕的坟,想起这个传说,不由地发生了一种感慨。 首句点题。蔡邕在当年虽然名气很大,但年岁久远,古坟虽存,却已零落,惟有野花逢春,仍在坟头开放。正由于野花之开放,才更见古坟之凄凉,与“朱雀桥边野草花”之句,用意正同。次句过脉。传说张衡的后身是蔡邕,但诗句却不写成“闻说张衡有后身”而写成“闻说中郎有后身”,是因诗人认为,既然张衡可以转世变为蔡邕,那么,蔡邕当然也会有他的后身的。这样,就由吊古而过渡到伤今了。后两句转出正意。张衡、蔡邕之所以名垂后世,不但是由于他们有才,更主要的是当时还有爱才之人,能够发现他们,提拔他们。因此,他们劳心费力,去从事文学工作,还是有报偿的。可是在今天,即使“中郎有后身”,又有什么出路呢?据史,温庭筠“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由是累年不第”。可见他是一个不合于当时统治者道德规范的“词人”,所以虽有文才,却不被赏识,终于感到自己只是“枉抛心力”,白白地将精力浪费在这上面而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