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鲁迅《致林语堂》全文、注释和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鲁迅《致林语堂》全文、注释和赏析

语堂先生:

顷奉到来札并稿。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盖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而今何如者。重重迫压,令人已不能喘气,除呻吟叫号而外,能有他乎?

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天王已无一枝笔,仅有手枪,则凡执笔人,自属全是眼中之钉,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专复,并请

道安。


>迅 顿首六月廿夜

尊夫人前并此请安。

【析】 险恶的现实政治环境的压迫,除了愤慨和抗争,还能有其它的什么呢?鲁迅执着于现实人生的战斗,历来是以一种严肃的、认真的态度来进行这样工作的。这样的特点,在这封《致林语堂》的信中,是显而易见的。

三十年代林语堂曾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态,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提倡“性灵”、“幽默”等。鲁迅与林语堂曾有一段交往,故作为主编,林语堂此时也常常邀请鲁迅为他主编的刊物撰稿。然而,交往归交往,友情归友情。在一些思想原则面前,鲁迅与林语堂的差异、分岐是很明显,特别是由于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之后,这种差异与分岐,也就更为明显。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林语堂主张幽默,以其所谓绅士风度来坦然面对现实,而鲁迅则不然。他以为现实的“重重迫压,令人已不能喘气,除呻吟叫号而外,能有他乎?”不是鲁迅对“幽默”一无所知,缺乏研究,相反,则是在直面“惨淡的人生”现实之后,鲁迅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来提倡所谓“性灵”、“幽默”,实在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遁,一种消极处世的态度,而这也正是鲁迅性格、思想和人生态度所不能相容的。在敌人“已无一枝笔,仅有手枪”的情况下,在敌人将所有的“执笔人,自属全是眼中之钉”的情况下,难道能“幽默”吗?尽管你一厢情愿地“幽默”,“性灵”,可是“枪”对于“笔”,自然是不会留情的。

鲁迅执着于现实人生的战斗,他历来提倡文学首先是战斗的。文学的战斗性不是篇篇都充满火药味,而是文学创作总是要体现作者的一种对丑恶现实进行抗争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当险恶的政治专制剥夺了他人的自由时,不应是回避躲藏,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抗争,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 “幽默”,“性灵”,因为那将是一种抗争搏击之后的轻松,喜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鲁迅甚至认为中国一向少有 “幽默”,因为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早已使国人象压在大石底的草一样,一切的一切都被专制所压抑,那会有“幽默”之“性灵”? 鲁迅在信中指出: “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认为在中国缺乏这样的现实土壤,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幽默”和真正的 “性灵”,即使有的话,那也只不过是面对残酷的专制现实而故作轻松的逃循,躲避,其本质涵义是一种“瞒”和“骗”的国民劣根性的再现。所以,基于这样的思想原则的分岐,鲁迅是不能同意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性灵”,因为他太不合符现实斗争的要求。

字数:1155
黄健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38-339页.

鲁迅《致林语堂》全文、注释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鲁迅《致林语堂》全文、注释和赏析

语堂先生:

来示诵悉。我实非热心人,但关于小品文之议论,或亦随时涉猎。窃谓反对之辈,其别有三。一者别有用意,如登龙君,在此可弗道;二者颇具热心,如《自由谈》上屡用怪名之某君,实即《泥沙杂拾》之作者,虽时有冷语,而殊无恶意;三则 先生之所谓“杭育杭育派”,亦非必意在稿费,因环境之异,面思想感觉,遂彼此不同,微词窅论,已不能解,即如不佞,每遭压迫时,辄更粗犷易怒,顾非身历其境,不易推想,故必参商到底,无可如何。但《动向》中有数篇稿,却似为登龙者所利用,近盖已悟,不复有矣。此复,即请文安。

迅 顿首五月四夜

先生自评《人间世》,谓谈花柳春光之文太多,此即作者大抵能作文章,而无话可说之故,亦即空虚也,为部分人所不满者,或因此欤?闻黎烈文先生将辞职,《自由谈》面目,当一变矣。

又及。

【析】 1934年4月,林语堂等主编的 《人间世》创刊。该刊以提倡小品文为宗旨。与对于《论语》的提倡“幽默”一样,鲁迅对于林语堂提倡小品文“以闲适为格调”也不以为然。他在 《一思而行》 中说: “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闲适’为主,却稍嫌不够”,就是一种委婉而又明确的批评。但是,当文坛上“轰然一声,天下又无不骂幽默和小品”时,鲁迅又发表文章,对骂者加以具体分析,但对其中一些试图把亡国之责任归之于清流或舆论的别有用心者,却重在揭露出其用心之险恶与手段之卑鄙。由此显示鲁迅独立思考和不趋附潮流的人格精神。

这封信是对林语堂来信的回复。林语堂的来信,是见到鲁迅4月30日发表在《申报· 自由谈》上的《小品文的生机》后,表示感谢的。这里牵涉到的史实是,《人间世》第一期上曾刊出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引起较大范围内的批评意见,其中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攻击者。对此,林语堂曾发表《周作人诗读法》说: “近日有人登龙未就,在《人言周刊》、《十日谈》、《矛盾月刊》、《中华日报》及《自由谈》化名投稿,系统的攻击《人间世》; 如野狐谈佛,癞鳖谈仙、不欲致辩。”鲁迅《小品文的生机》即由此引发。其后,林语堂又在4月28、30日及5月3日 《申报· 自由谈》上发表 《方巾气研究》一文,文中说: “在批评方面,近来新旧卫道派颇一致,方巾气越来越重。凡非哼哼唧唧的文字,或杭育杭育文字,皆在鄙视之列。”又说,“《人间世》出版,动起杭育杭育派的方巾气,七手八脚,乱吹乱擂,却丝毫没有打动了《人间世》”。这里所说的“方巾气”,即道学气。林语堂文中既有对别有用心者的反击,也有对左翼作家的诬蔑。故鲁迅在他的《小品文的生机》中已有批评,在这封信中,更是对前文观点的具体解说。信中具体分析攻击《人间世》的情况,“窃谓反对之辈,其别有三。一者别有用意,如登龙君;”“二者颇具热心,如《自由谈》上屡用怪名之某君,实即《泥沙杂识》之作者,虽时有冷语,而殊无恶意:三则 先生之所谓‘杭育杭育派”,亦非必意在稿费,因环境之异,而思想感觉,遂彼此不同,微词窗论,已不能解,即如不佞,每遭压迫时,辄更粗犷易怒,顾非身临其境,不易推想,故必参商到底,无可如何。”这里的分析,有条有理,实即是对林语堂一概拒绝对 《人间世》 之批评态度的婉讽。

信末“又及”的内容,引林语堂自评《人间世》的意思而加以引申:“先生自评《人间世》,谓谈花柳春光之文太多,此即作者大抵能作文章,而无话可说之故,亦即空虚也,为一部分所不满者,或因此欤?”用林的略带自省的话略加引申,启发其寻找《人间世》受到攻击的原因,可谓用心良苦。

这通书信是写给思想立场有异,文学观点不同的老朋友的。有以上不同,决定了信中对林语堂的观点必有批评; 因是老友,又决定了这种批评不会剑拔弩张,而是委婉含蓄,旁敲侧击。同时也寓进了希望老友改变态度的殷切期待。这是读这封信不可不明白的。

字数:1557
张效民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48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