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果糖不耐受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果糖不耐受症fructose intolerance

系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缺乏果糖-磷酸-醛缩酶而引起的。临床表现:病人进食果糖后血中果糖水平升高,而葡萄糖水平降低,因此出现低血糖、黄疸、蛋白尿等症状。诊断:果糖负荷试验阳性可确诊。防治:不食含果糖类食物。

果糖不耐受症

果糖不耐受症

果糖不耐受症是先天性果糖代谢障碍性疾病,由肝脏、小肠、肾小管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引起,在摄入含果糖食物后,出现果糖血症、果糖尿与低血糖性休克等症状。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患者父母一般健康。
果糖的正常代谢主要在肝内进行。经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磷酸果糖,以后在果糖-1-磷酸醛缩酶作用下,分解成磷酸二羟丙酮与磷酸甘油醛,后二者又分别经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与果糖-1-6-二磷酸酶作用,结合成1-6-二磷酸果糖与6-磷酸果糖,然后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见图)。由于先天性果糖-1-磷酸醛缩酶缺乏,致1-磷酸果糖在血与肝、肾等组织内积聚,并继发性抑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二磷酸果糖醛缩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导致肝原性低血糖。又由于1-磷酸果糖积聚于肾和肝脏,产生可逆性肾小管酸中毒,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或硬化。


葡萄糖和果糖的代谢途径


UTP三磷酸尿嘧啶

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病婴出生后至摄入果糖食物前,可完全正常。进食果糖后20分钟,即可出现急性低血糖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或昏迷。慢性患者有发育障碍、失水、肝肿大、黄疸、腹水与惊厥等。生化改变有果糖血症、果糖尿、低血糖、氨基酸尿、肝功能损害等。诊断有赖以下特殊检查:
❶果糖耐量试验:简单而有诊断价值,静脉注射果糖(儿童3 g/M2、成人0.25 g/kg)后,患者在出现果糖血症的同时血糖显著降低,至30~60分钟时降至40mg/dl,且恢复缓慢,并有血清磷、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及果糖半衰期延长;
❷经肝穿刺标本酶组织化学检查,果糖-1-磷酸醛缩酶活性仅为正常的2~10%,果糖-1,6-二磷酸酶/果糖1-磷酸酶比例(正常为1)增加,达到或超过5~6倍。确诊后应停止果糖饮食,严格控制蔗糖、水果、胡萝卜,蕃茄、豌豆、马铃薯等。停止上述饮食后,肝肾损害及生化改变可望得到改善。
☚ 半乳糖血症   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 ☛
000163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