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古門道”、“古道門”。俗稱“鼓門道”。戲曲舞臺聯接前臺與後臺之門道,演員經此上下場。因所扮角色皆爲已死之人,故名。此稱始見於北宋,盛於元代,達於清末。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潔朝鬼門道叫科:‘請將軍打話。’”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正末……向古門道問科,云:‘兀那大哥,那裏是岳孔目住處?’内應云:‘那新門樓就是。’”元·佚名《馬陵道》楔子:“鄭安平上,望古道門云:‘孫先生,奉公子的命……’”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詞林須知》:“搆欄中戲房出入之所,謂之鬼門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故出入謂之鬼門道也。愚俗無知,因置鼓於門,訛唤爲鼓門道,於理無宜。亦曰古門道,非也。東坡詩曰:‘搬演古今事,出入鬼門道。’正謂此也。”清中葉四大徽班用語中猶有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