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为治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又称条件反射治疗(conditional therapy),是一种将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对行为障碍的治疗的技术。行为疗法发展的早期以神经症为唯一的适应证,认为神经症的症状是由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表现在运动、言语、植物神经功能的各个水平,采用经典的或操作的条件反射形式,分别在这些水平进行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以消除或纠正患者行为与生理功能的失调。七十年代以来行为治疗迅速发展,现已推广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不全、药物依赖、神经症及心身疾病的临床应用。 ☚ 麻醉分析 工娱治疗 ☛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亦称“行为矫正”、“条件反射治疗”。当代心理治疗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等人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正负强化的奖惩方式进行训练,改变和消除不正常或不良的行为,学会和养成新的健康的行为。主要行为疗法有: (1)系统脱敏疗法,亦称交互抑制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帕(J.Wolpe)首创。应用抗条件作用的原理以解除患者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这是一种最早的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2)厌恶疗法,将要戒除的靶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人厌恶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这也是广泛应用的行为疗法。(3)行为塑造法,旨在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4)代币制疗法,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如特殊卡片、金属或塑料片、记分册等)来形成和巩固患者良好的行为,改变和消除不良的行为。(5)暴露疗法,使患者逐步暴露于恐怖情境来治疗恐怖症的行为疗法。它与系统脱敏法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让患者接触恐怖对象(事物或情境),但其不同在于暴露疗法让患者暴露于恐怖情境的时间较长(如2小时或更长),且无需采用松弛或其他对抗恐怖的措施。(6)松弛训练,亦称放松训练,通过身体放松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消除紧张反应和强身祛病的行为训练技术。美国心理学家雅可布松(E.Jacobson)首创渐进性松弛法。(7)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于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正技术。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N.E.Miller)于1967年首创。(8)冲击疗法,亦称满灌法,将患者置于能够诱发强烈焦虑或恐惧的情境(通常是真实生活情境)之中,借此通过消退原则去除其有关问题的行为。当前行为治疗内部有两派:一派追随斯金纳的客观行为主义取向,只关注患者可观测的行为,而忽视认知、评价、情绪体验和人格等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另一派为认知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矫正,强调患者认知、动机、情感和思想活动等中介因素在问题行为产生和治疗中的作用。认知行为治疗似乎代表行为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是当今世界上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和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之一。行为治疗的方法,亦称行为技术,来自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这一点,与其他心理治疗形成鲜明对照。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华生、桑戴克、巴甫洛夫、托尔曼(Tolman,E.C.)、赫尔(Hull,C.L.)、沃尔普和斯金纳等人的研究结果和提出的理论。行为治疗的设计者在人性问题上采取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把人的行为看作是由外界环境控制的。行为治疗家们认为,人类的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或条件反射,是机体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再学习”relearn,“重行条件作用”cronditioning),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或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疾病症状(“去除学习”unlearn,“去除条件作用”unconditioning),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抗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一般而言,行为治疗者所主要关心的是减少或消除病人的问题行为和症状;认为症状和适应不良行为消除了,也就等于治好了病人的疾病。因此,各类行为疗法主要注意病人当前的问题,而不是追索病人的既往经历;重视病人的外显行为和症状,而不是作为其基础的内在病理变化和基本疾病。此外,行为治疗者也重视行为协议的使用,强调尽可能地采用由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所派生出来的方法。重视治疗效果的科学评定与研究也是行为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行为治疗要求治疗的实施者于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不断地对病人的靶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定, 以便使人信服地证实所采用方法的有效度。因此,与其他心理治疗相比,行为治疗有大量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报告。实践证明,行为疗法对病人的许多症状和问题行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行为疗法已被用于包括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各种心身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也用于酒精中毒、药物依赖、家庭或婚姻冲突、性功能障碍以及病人的管理等医学问题上。此外,行为技术在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问题儿童家庭、智力发育迟滞儿童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狱中,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行为治疗者们最常采用的行为技术有系统脱敏法、冲击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社交技巧训练、焦虑处理训练和代币法等。当前,在行为治疗者内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一派追随斯金纳的客观行为主义观点,仅注重病人的可观察的和可测量到的行为,而忽视认知、评价、情绪体验和人格等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另一派为认知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矫正,强调病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思想活动等中介因素在问题行为产生和治疗中的作用。虽然一些对照研究未能发现两派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间的差别,但认知行为治疗似乎代表着行为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 行为家庭治疗 性格训练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