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 高利贷独幕讽刺剧。胡人著。1947年5月宁波浙东新闻社初版。 ☚ 春到人间 端节 ☛ 高利贷gāolìdài利息高、计复利的一种贷款,在旧社会是剥削阶级进行残酷剥削的一种手段。 【组词】借高利贷︱放高利贷︱偿还高利贷︱高利贷者 【例句】我们家吃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或放高利贷得来的。 ❍ 在一些偏远农村,放高利贷的人又出现了。 高利贷gāolìdài索取极高额利息的贷款。茅盾《三人行》:“我的父亲,一不放~,二不私贩鸦片,三不买卖人口,四不摆赌,借几个钱,总未必犯法!”|孙谦《伤疤的故事》:“他们太欺侮人了:仗着他们有几个臭钱,就要挖我们农业社的墙根!又搞~,又搞剥削,又搞投机,简直太岂有此理了!” 高利贷gāo lì dài索取高额利息的贷款。1930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便使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1932年茅盾《林家铺子》二:“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高利贷gāo lì dàiростовщ мство款子 款子款项 属于国家或集体的钱:公款 公帑 国家的公款:国帑 援助的钱款:援款 认捐的款项:题缘 用于救济的款项:赈款 买卖货物的款:货款 货账 货价 买物所付的款或工费:价直 买卖货物时按价收付的款:价款 处罚的款:罚锾 被罚者缴纳的钱:罚款 罚金 罚直 金分 古代集市犯令者罚纳的钱款:罚布 赎回抵押品所用的钱:赎款 借用的钱款:借款(一笔~) 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的款:坏账 国家、银行、信用社等借给的钱:贷(贷款) 利息高的贷款:高利贷 阎王债 阎王账 百分之百的高利贷:倍称之息 以物抵押的货款:悬钱 旧时银行、钱庄所拥有的款:头寸(~多) 旧时钱庄的长期存款:长存 押解护送的款:解款 确实可靠的款项:的款 (为某种用途而储存或支出的钱:款子) ☚ 赠送的钱 赏钱 ☛ 高利贷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榨取高额利息的剥削活动。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旧中国,官僚买办阶级、地主、富农和一部分工商业者也兼放高利贷,形式有印子钱、驴打滚、典当、放青苗等。高利贷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小生产的劳动,高额利息加速了小生产者的破产,使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资本和大批自由劳动者。 高利贷usury以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获取高额利息的一种剥削方式。是奴隶制、封建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 沿革 在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形成的初期已开始有高利贷活动。公元前23世纪, 两河流域阿卡法国王纪念碑铭文记载, 当时已有债务奴隶。公元前22世纪,吴尔王朝在王室、寺院的泥板上写的档案中, 有许多高利贷契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专有保护高利贷的条文, 规定贷谷利率为1/3,贷银为1/5,无力还债以其他动产为抵押。中国唐代官府设置的“公廨本钱”, 年利率7%。在中世纪的欧洲, 高利贷活动更加普遍和猖獗。有些国家虽有限制利率的立法, 但收效甚微。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 高利贷已为现代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业所取代。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农村, 高利贷仍很盛行。如印度农民负债,1911年为30亿卢比,1929年为90亿卢比, 1940年达140亿卢比,利率一般达30~300%。70年代的印度尼西亚的农村,还有现金、实物、青苗三种形式的高利贷,现金借贷月利率7~100%。在中国, 20世纪20年代, 湖南农村借贷月利率10%是普遍现象。1933年22个省调查统计,农家借钱的占56%, 借粮的占48%,“三分息”(年利率36%)是最低的, 许多是“对本利” (年利率100%), 年利率200%的也不罕见。 经营形式 高利贷有独资专业经营者,也有商人、地主、贵族、官吏、寺庙兼营者。在中国, 往往是商人、地主、高利贷者三位一体, 或是商人、地主、官僚、高利贷者四位一体, 还有官府经营的高利贷。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土地抵押银行、农业银行、合作金库、信用社等往往是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放高利贷的工具。独资个体经营的高利贷者一般没有固定的活动组织形式, 但也有独资经营的当铺、质库、钱庄、商号等高利贷组织。高利贷的利率, 在各国、各地区以及各个不同时期都不相同, 有时悬殊很大。 性质和特点 商品交换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一定发展是高利贷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高利贷资本的发展是和商业资本、货币经营资本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高利贷资本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它的动机和目的是货币增殖,获取高额利息。它本身是资本的一个产生过程,从一定数量的货币出发,通过放款,获取利息,并转化为资本,即转化为一种手段,依靠这种手段去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不同,它不需要像商业资本那样借助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作用去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而是以一定数量的货币直接转化为更多的货币。马克思说,它的“资本自行再生产的特性,即自行增殖的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却纯粹表现为一种神秘的性质”。但它同资本主义借贷资本性质也不同,它们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高利贷资本是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起来的货币,放贷的主要对象是一部分贵族、奴隶主、地主和广大小生产者(主要是农民)。它依附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奴隶主、地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农奴和农民, 占有他们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资本主义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虽然和高利贷资本一样是货币一更多的货币,但资本主义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游离出来的独立部分,是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放贷的主要对象是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从它的平均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支付借贷资本家。借贷资本从属于职能资本,为职能资本服务。它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借贷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组成资产阶级一方,共同剥削由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组成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关系。 作用 高利贷,一方面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它促进货币资本的积累和雇佣劳动后备军的形成,促使资本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它的非生产性、保守性、寄生性又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资本既破坏封建所有制,使地主遭到破产,又使小生产者遭到毁灭,造成大量货币资本的形成和集中。高利贷资本不改变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一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陷于困境,精疲力竭。高利贷资本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使生产力萎缩,迫使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进行。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其他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高利贷表现为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 高利贷dear money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高利的剥削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信用形式。它反映了高利贷者剥削奴隶、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的经济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对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起过促进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而是使生产力日益萎缩,使劳动者的处境更加贫困和痛苦。在封建社会末期,高利贷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和雇佣劳动后备军,成为促进产业资本形成的有力杠杆。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现代信用已占主要地位,但高利贷并未完全消失。在旧中国,地主、富农、官僚买办阶级和部分工商业者都兼营高利贷,形式复杂多样,如印子钱、驴打滚、放青苗、典当等。 高利贷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榨取高利的剥削活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高利贷。在旧中国,官僚买办阶级、地主、富农和一部分工商业者都兼放高利贷。形式不一,如“印子钱”、“驴打滚”、“典当”、“放青苗”等。 高利贷一种利率极高的信用形式。高利贷的利率并不固定。贷放者吸取多高的利息,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时间季节的不同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贷放者与借款人亲疏关系不同,利率也不同。这些都由贷放者随意决定,借债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高利贷借贷的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它在原始公社制度瓦解时期就已经产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信用形式。高利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起了破坏小生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促进自然经济解体的同时,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在现代信用不发达的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指一种利息率很高的货币或谷物贷放活动。从事这种贷放活动的人叫高利贷者。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有高利贷。旧中国官僚买办阶级、地主、富农和一部分工商业者都兼放高利贷。其形式很多,如“印子钱”、“驴打滚”、“放青苗”、典当等。 高利贷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存在形式。高利贷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货币经营资本的发展,高利贷日渐完善。高利贷需求者主要是没有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奴隶和农奴、小生产者及市民阶层,贷出者主要是商人,还有聚集了大量货币的宗教集团,如寺院、教堂、修道院等,另外包括在军事掠夺中暴富的军官、政治家等。高利贷资本的增值是以利息形式表现的,利息的来源是奴隶和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高利贷的利率很高,经常达到100%~200%的利息率。高利贷大大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在高利贷的压榨下,奴隶及农奴生活极其贫困,小生产者会因为不能清偿债务而失去自己的劳动条件,变为债务农奴或盲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期间,高利贷具有双重的作用: ❶它对资本的形成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❷它又力图维持旧有的生产方式,不断重新进行剥削。高利贷的残酷剥削激起民众对它的反抗,资产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也加入反高利贷的行列,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和立法限制利率,或者利用教会力量禁止和惩罚高利贷者。最终迫使高利贷资本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高利贷 ☚ 高利贷信用 合作信用 ☛ 高利贷 高利贷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存在形式。高利贷产生于原始公社瓦解时期。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和交换的增长,使原始公社内部发生了财富两极分化,出现了富裕家族和贫穷家族。货币资财集中在某些富裕家族,另一些贫穷家族因种种原因却需要货币,因而富裕家庭向贫穷家庭放债,并收取很高的利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随着商人资本的发展,特别是货币经营资本的发展;高利贷资本有了广泛的发展。 高利贷的需求者主要是没有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以及奴隶主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 自己占有劳动工具并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小生产者。其小生产经济是极不稳定的。战争、欠收、瘟疫等天灾人祸会使他们的简单再生产难以进行,迫使他们告贷,以购买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暂时摆脱窘境。支付苛捐杂税和货币地租的需要也是小生产者举借高利贷的重要原因。奴隶主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为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需要和贿赂、豢养武士、军队等政治需要,也要向高利贷者借债。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高利贷者首先是商人,特别是货币经营业者。因为他们聚集了大量货币资本;其次,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聚集了大量货币资财的宗教利益,如寺院、庙宇、教堂、修道院等都从事高利贷活动。在奴隶社会,主要的高利贷者还有包税人,军事掠夺中发财致富的骑士、富有的政治家。 高利贷资本的增殖是以利息形式出现的,而高利贷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小生产者的劳动。高利贷直接供给小生产者时,高利贷剥削的是小生产者的劳动,高利贷者贷款给寄生阶级时,被剥削的不是借款人本身,而是奴隶和农奴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高利贷的剥削率是非常高的,这反映在高的利息率上,年利30~40%的利息率是很一般的,100~200%的利息率也不少见,利息率的水平也很不一致,这样高的利息,不仅生产者的全部剩余劳动被高利贷者吞并,并且生产者的劳动条件——如土地、房屋、牲畜等,也经常被高利贷者剥夺,甚至可占有借款人本身,这在奴隶社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是超经济剥削。 高利贷能够榨取极高利息的原因: ❶由借款的性质所决定。高利贷的借款人不是为了获得追加资本,而是为了获得购买手段与支付手段,以维持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最低需要,所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❷高利贷的利息率与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情况密切地联系,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货币比较难于获得,而小生产者与寄生阶级对贷款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供给小于需求,为高利息率水平提供了条件。 高利贷大大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在高利贷的压榨下,奴隶主和封建主会因债台高筑而破产,小生产者更会因为不能清偿债务而失去自己的劳动条件。但却不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奴隶主和封建主破产后,高利贷者会取而代之;小生产者破产以后,会变成债务农奴或盲流。 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期间,高利贷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对资本的形成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力图维持旧的生产方式,以便不断地重新对它进行剥削。因为小生产占优势的旧生产方式正是高利贷滋生繁殖的土壤,而极高的利息收入也阻碍着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因此,高利贷仍然起着保守的作用。 高利贷的残酷掠夺,不断激化民众对它的反抗。到中世纪末期,资产阶级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加入了反高利贷斗争的行列,因为极高的利息率会夺去他们的全部利润。然而,资产阶级并不反对一般的借贷关系。只是要使生息资本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和需要。他们曾经采取不同的手段,如利用国家权力和立法来限制利息率,利用教会禁止和惩罚高利贷者,等等。最后迫使高利贷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 民间借贷 抬会 ☛ 高利贷gao li daiusurious loan 高利贷usury
高利贷usury 高利贷usury;usurious loan 放~practise usury;lend money at an exhorbitant rate of interest/~者usurer;loan shark/~资本usurer's capi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