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酸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酸角 【概况】: 异名 酸桷子(《本草拾遗》),酸饺(《滇南本草》),通血香(《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 为豆科酸豆属植物酸豆的荚果。酸豆属植物全世界1种,中国亦有。 原植物 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又名罗晃子(云南)。 历史 本品以“都桷子”名载《本草拾遗》。 《海药本草》载:“都桷树出九真,交趾,野生。二、三月开花,赤色,子似木瓜,八、九月熟。”以上记载二、三月开花,估计系按农历,即今公历五、六月。“花赤色”与今之“黄色,具紫纹”不完全相符,但因花期不同颜色多变,且“具紫纹”与“赤色”有相同之处。 因之,以上描述基本上相符。 唯“子似木瓜”不甚明确。 曾有人理解系指其“味”,或为两者之种子形态?待作进一步研究。据查《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载“都桷子”的图与本品相符。 形态 常绿乔木,高6~20m。树皮暗褐色、具纵纹,有皮孔。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14~40枚,长圆形,长1~2cm,宽0.45~0.9c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偏斜,两面无毛。总状花序组合呈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花冠黄色,具紫纹,上面的3枚花瓣片大,下面的2枚较小;能育雄蕊3,花丝中下部合生,退化雄蕊刺毛状。 荚果宽长圆形,肥厚,长约3~6cm,宽0.4~1.5cm;黄褐色或污黄棕色,种间缢缩。种子3~4粒,近圆形,红褐色,有光泽。 花期5~6月,果期7~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30页.图2389) 。【生药】: 采集 春季采集果实,除去种子,晒干。药材产于云南。 【化学】: 果实含糖类和d-酒石酸、柠檬酸、甲酸、L-苹果酸[1,2]、丝氨酸、β-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哌啶酸-2(Pipecolic acid)[3]。 附 叶含d-酒石酸、1-苹果酸[2]、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4]。嫩叶及芽中富含酮类化合物[5]。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404 [2] CA 1964;61(3)∶3622g [3] CA 1954;48∶12239d [4] CA 1966;64(9)∶13090e [5] CA 1963;59∶9129a 。【药性】: 性味 酸、甘、凉。 ❶ 《滇南本草》:“味甘、酸,平。”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暑热,化积滞。 主治 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❶ 《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各服3g。”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或熬膏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草药选》:“预防中暑,饮食不振,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酸角15~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