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位于飞来峡后,始建于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初名至德寺。传说是安徽舒城上元延祚寺在黄帝庶子太禺和仲阳的神力作用下,一夜之间乘风飞来峡山,故名飞来寺。寺址原在云台峰上,宋大观二年(1108)住持僧在濒临江边的现址另行建筑,故有新旧两寺。历代均有修葺,元代重建大雄宝殿。据寺内保存的元碑《广州路清远县峡山广陵禅寺新建飞来殿记》载,此次重修,“遴材必坚,征匠必良”,“叠寸鳞辏,危檐翚飞”,颇具规模。清时尚可喜主持扩建,现所见多为晚清建筑。飞来寺背山临水,山门正对峡江。绿瓦红楼,古雅雄伟,是岭南巨刹之一。入寺门,穿过天阶,大雄宝殿巍然而立,两翼建筑依山顺势对称展开,后为六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