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民货币收入迅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购买力迅速提高。1992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27.4元(不包括储蓄借贷现金收入),比1983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14.9%,现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1983年的58.2%上升到1992年68.8%。
(1)农民从集体得到的现金收入递减。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各家各户独立进行,集体统一经营范围缩小,且往往由于经营不善,效益差,致使农民从集体得到的收入呈递减趋势。1992年人均集体分配的现金收入2.6元,比1983年的7.9元减少5.3元,减67.09%。
(2)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快速提高。1992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633.5元,比1983年的170元,增长2.7倍,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由53.3%上升为63.9%。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主要是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提高。
❶农业现金收入。1992年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490.8元,比1983年的143元增长2.43倍,年均递增14.7%,其中出售种植业产品现金收入191.5元,比1983年增加2.5倍,占出售农产品收入的比重由38%上升到39%,种植业产品的综合商品率由1983年的33.3%提高到1992年的39.8%;出售牧业产品现金收入254.7元,所占比重由48.6%上升到51.9%,牧业产品的综合商品率由84.8%提高到90.6%。从80年代中期起,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较快,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一定作用。
❷非农产业现金收入。改革开放后,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部分劳动力逐步从农业分离,转向二、三产业,逐步拓宽就业门路,非农产业收入明显增加。1992年农民人均非农产业现金收入142.7元,比1983年的27元增长4.3倍,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比重由13%上升为19.6%,其中人均家庭经营的第二产业现金收入28.8元,比1983年增加6.2倍,第三产业现金收入113.9元,增长3.9倍。
(3)其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1992年人均达90.4元(包括出售财物现金收入),比1983年增加60.3元,增长2倍,年均递增13%,占农民现金收入的比重由1983年的14%降为1992年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