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村第一二三产业齐发展
从1985年起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甘肃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全省上下齐动手,打破过去社队办企业的格局,对所有制形式、经营范围、资金来源、供销计划、工商、税收、劳动制度、劳动报酬、产品销售、利润使用等各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和优惠政策,集体、个人一齐上,乡办、村办、社办、联户办、户办“五个轮子”一齐转,推行投资入股、以资带劳、以劳代资、股份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方式,大力兴办农业、工业、建筑、运输、商业和服务等企业,尤其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的搞活,第三产业突飞猛进, 整个乡镇企业已经成为甘肃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崛起,大大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1980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占84.69%, 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占11.22%和4.03%,1992年第一产业产值下降为54.78%,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上升到30.31%和14.91%。产生的相关效果是:
❶由于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分流出来,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1992年同1980年相比,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增加了133万人,比重由3.3%提高到17.9%;
❷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援和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加。1992年,乡镇企业上交乡村利润中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达到2 071万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达到9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