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农村第三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农村第三产业

3.农村第三产业

沈阳市农村第三产业大发展也是在90年代以后。这期间第三产业不仅在数量上扩展,而且在经济效益上显著提高,产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八五”末期,全市农村第三产业数量已发展到5万家,比“七五”末期增加2倍;实现第三产业产值19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加160亿元,增长4.6倍,年均增长54.7%。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接纳了不少一、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八五”期间全市农村劳动力比“七五”时期增加4.1万人,达到10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2.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0.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4.1万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对沈阳市农村经济的推动和牵引作用得到加强。“八五”期间,沈阳市累计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 729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6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45亿元,所占份额为19.9%,比“七五”下降1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实现1 189亿元,所占份额为68.8%,比“七五”时期增加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95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1.3%,比“七五”时期增加4个百分点。“八五”时期沈阳市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本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活跃市场、方便生活”的方针,充分发挥东陵、于洪、新城子等近郊区紧靠大城市、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建设大型商业网点,以少带多,以点带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商业区。经过5年建设,涌现出中国鞋城、南塔日杂市场、望花木材市场、沈阳电子市场、长青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等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商业网点。到1996年,全市城区有各类市场560处。二是行业结构不断变化。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迅速兴起,“八五”期末从业人员达3.2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2%,比“七五” 时期增加10个百分点。三是向跨行业、跨地区、集团化、多功能发展。第三产业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已达通讯、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流等诸多领域,合作范围走出了沈阳,走出了辽宁,开始迈向全国,大大增强了沈阳农村经济的辐射力。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到“八五”期末,全市农村已有各类服务组织3万个,比1990年增加2.5万个,其中县区级354个,乡镇级1 487个,村级8 267个,个体19 936个。初步形成了以县区为骨干、以乡镇为重点、以村户为基础的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

☚ 2.农村工业   4.农村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事业 ☛
000065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