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用薄膜原料——树脂的生产与分配
目前甘肃生产的农用薄膜一般以聚乙烯(PE)为主。聚乙烯又分高压聚乙烯(LOPE),低压聚乙烯(HO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OPE)。甘肃目前只有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厂生产高压聚乙烯(LO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OPE)。
(1) 生产情况。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厂1964—1965年从英国西蒙卡夫斯公司引进帝国化学公司专利技术釜式法生产高压聚乙烯(LOPE),年产3.45万吨的装置,为全国第一家引进装置,1966年兴建,1970—1972年四条生产线陆续全部投产,1979年经过技术改造扩建, 生产能力扩大至5.5万吨。
1979年兰化公司高压聚乙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后由于全国新装置投产,产量在全国的比重下降,1987年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7.5%,生产的产品有8个牌号,以薄膜料为主,1991年聚乙烯产量4.7万吨。
1988年7月, 兰化公司石油化工厂采用英国SP化学品有限公司的气相法流化床综合工艺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动工建设,1990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万吨。
兰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目前聚乙烯年生产能力11.5万吨,年实际产量在5万吨左右,全部纳入国家统一分配计划, 预计1996年底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4万吨, 实际产量在12万吨左右。
(2) 原料的分配使用。近几年,甘肃省对国家统一调拨的农膜原料,采用了“定点生产,统一供料、统一收购、计划供应”的办法,形成这样的分配使用办法,主要是由于塑料工业的效益一般较好,特别是在生产企业一般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农用薄膜原料有来源,产品有销路,更是一个竞相角逐的热门,造成了“有饭分着吃”的格局,加之农膜的生产、供应季节性很强,为了确保农膜全部、适时到位,各地县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县,强烈要求分灶吃饭,不但要求本地有生产农膜的企业,同时要求原料指标到地、到县,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分配使用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群众放心,有利于农膜面积计划的落实,促进地县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重复建厂、重复建设,老企业、骨干企业设备、技术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如薄膜专业企业天水塑料厂设备能力约在5 000吨左右,质量居全省前列,但1992年分配的农膜原料只有2 354吨, 比1990年减少446吨。新企业、小企业,技术工艺落后,质次价高,有的还生产了不合格产品,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992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大,国家统一调拨的原料已经下降到不足年产量2.1万吨的50%,估计这种分配办法还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