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颜之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颜之推531—约591北齐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世代精研《周礼》、《左传》,早年继承家学,博览群书,有才辩,工尺牍,词情典丽。初任南朝梁湘东王萧绎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湘东王即位,任散骑常侍。西魏破梁,辗转逃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大象二年(580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581—600)中,太子召为学士,甚受敬重,不久病卒。著《颜氏家训》二十篇,内容极为广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无不涉及。其立身治家之道,则仍以儒家思想为本,为后世封建士大夫视作处世良言。书中所记南朝士族腐朽情况及南北风俗异同,颇切实际,堪为正史之补。文笔流畅,意味隽永、流传甚广,在封建社会里享有盛名。另著《观我生赋》,慨叹自己一生遭遇,也反映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存《北齐书》本传。能诗,较著名者有《古意》其一《十五好读书》,追悼梁元帝和悲叹自己身世。擅长音韵,曾参与《切韵》的编撰。原有《之推集》,已散佚。 颜之推 颜之推531—591?北齐文学家。字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仕梁,官至散骑侍郎。宇文泰破江陵,被俘,不愿屈仕敌国,率眷奔北齐,官至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不久病卒。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以儒家思想阐述立身治家之道,辨证时俗之谬,内容丰富生动,风格亲切平易,间用讽刺之笔,意味隽永,在旧时影响甚大。其中《文章篇》为论文专篇,观点近刘勰,虽多谬误,亦有可取之处。另有志怪小说《冤魂志》三卷,今存;《集灵记》二十卷,已佚。又精于音韵学,曾参与编撰《切韵》。原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诗五首,赋一篇,载《文苑英华》、《艺文类聚》及《北齐书》本传。 ☚ 萧悫 陈叔宝 ☛ 颜之推 颜之推?—590后字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颜氏世习《周礼》、《左传》,之推早承家学。博览群书,词情典丽。梁时,为萧绎湘东王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萧绎遣子方诸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侯景陷郢州,屡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送建康。侯景之乱平后,还江陵。时萧绎已即帝位,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元帝承圣三年(554),西魏克江陵,大将军李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庆远书翰。会北齐与魏通和,遂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东奔北齐。文宣帝以为奉朝请。天保(550—559)末,为中书舍人。武成帝河清(562—565)末,为赵州功曹参军。寻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且工尺牍,为祖珽所重,令掌知馆事。后除黄门侍郎。及周师入晋阳,后主轻骑还邺,之推进奔陈之策,未采,犹以之推为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581—600)中,废太子勇召为学士。作《颜氏家训》二十篇以教训其子弟。约卒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以后。《北齐书·文苑》本传谓“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颜氏家训》今存。其文集,《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疑唐时已佚。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两篇,其一即《颜氏家训》自序,又一则为《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其《观我生赋》,辞采虽不如庾信《哀江南赋》,而事事微实,且有自注,为梁末及北齐之重要史料。《颜氏家训》则为散文,虽以教诲子弟为目的,亦多叙述南北士人轶事,语言质朴生动。其《文章篇》论文论诗皆具眼光,其记邢劭、魏收宗沈(约)、法任(昉)之事及记南北方文人对萧慤《秋思》之不同评价等,均为文学史上重要资料。今存诗五首及断句一句,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主要事迹见《颜氏家训》《序致》、《终制》及《北齐书》本传。 ☚ 阴铿 傅縡 ☛ 颜之推约529—约591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北齐文学家。初仕梁,为湘东王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湘东王于江陵即位,任为散骑侍郎。后西魏军破江陵,之推辗转投奔北齐,为奉朝请,待诏文林馆,后升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不久病卒。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志怪小说《冤魂志》(一名《还冤记》)三卷,另有《集灵记》二十卷,已佚。原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今存诗五首、文一篇。 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为散骑侍郎;后仕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召为学士,以疾终。有《颜氏家训》二十卷传世。其中《文学篇》专论文学问题。 ☚ 萧纲 陈子昂 ☛ 颜之推 颜之推约531—约595字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著有《颜氏家训》、《冤魂志》等。颜之推美学观点表现他对文学功用和文学特点的认识上。他认识到诗歌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入其滋味,亦乐事也”,指出诗歌创作和鉴赏是一个心情愉悦的过程。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特点是“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也就是抒情畅性,引发情兴。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文学创作能带来“讽刺之祸”,并将屈原等优秀作家的遭遇,看作是由于“多陷轻薄”,也表明他思想的落后性。 ☚ 传移模写 颜氏家训 ☛ 颜之推 颜之推531—?卒年不详,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颜之推年少便博览群书,词情典丽,为湘东王萧绎左常侍。萧绎为帝,以其为散骑常侍。西魏破梁,颜之推奔北齐,为祖珽所信用,参与机要,宣帝见而悦之,即除奉朝清,历迁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以疾终。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七卷、《集灵记》二十卷、《冤魂记》三卷、文集三十卷。今存其诗六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 ☚ 阳休之 北周 ☛ 颜之推 南朝梁金陵人,出身于仕宦家庭,幼年起受家庭影响,研读儒学,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晚年时颜之推在对自己一生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写出了《颜氏家训》共20篇。此书围绕封建士大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随笔的形式,提出思想观点,加以论证,语言通俗流畅,内容精炼。被后人尊为“家教规范”。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积极的、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内容,对我们现今研究教育问题,特别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他提出教育要尽早开始,越早越好,不能错过教育的有利时期。应当实施胎教,即使没能做到胎教,也必须从婴儿期进行教育,否则会贻误终身。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早期教育,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勉学篇》)。这是说婴幼时期初接触外界的人和事物,思想单纯,未染恶习,可塑性强,长大成人,思想懒散,思想观念业已形成,教育理当抓住“一张白纸”的幼年时期开始进行。他还提出对子女不可一味溺爱和放纵,父母应当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子女面前要庄重严肃,为子女树立表率。过分的溺爱只能给子女带来灾祸。《教子》一篇中有:“人之爱子,早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也是每个为人父母者必须知道的道理。此外,他还强调生活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慕贤》)这一观点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致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人的一生奠定好的基础,使人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学习方法上颜之推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治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如:提倡学习应虚心务实,反对骄傲自满;提倡勤奋努力,肯于钻研,反对一知半解,高谈虚论;提倡重视亲身实践,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他还提出要活到老学到老,珍惜时光,“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勉学》)即便是盛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晚年仍要学习,不应当放弃,这种终身受教育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颜之推 颜之推531?—591?北朝齐辞赋家、教育家。《北齐书》、《北史》有传。字介。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以后,世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博览群书,词情典丽。仕梁,初为梁元帝世子诸方掌书记,元帝即位后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被俘入关中,不愿仕仇国,率妻子奔齐仕,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581—600)中,太子召为学士。不久病终。今存辞赋2篇:《稽圣赋》已残;《观我生赋》为完篇(见《北齐书》本传),赋有注文,是一篇自传性的赋作。撰有《颜氏家训》20篇,其中多有教育思想与方法的阐述,为我国重要教育学著作。原有集,本传载有30卷,已佚。 ☚ 颜测 颜延之 ☛ 颜之推 颜之推531—591?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东晋以来世居金陵。初仕梁为湘东王参军,元帝即位,官散骑常侍。西魏破江陵,被俘入关中,他不愿仕于仇国,冒险率妻子逃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寻病终。 ☚ 庾信 骆宾王 ☛ 颜之推公元531——591?字介。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历官四朝,梁任散骑侍郎,齐为黄门侍郎,周为御史上士,隋召为学士。博识善辨,精通文字音韵之学。曾与刘臻等8人于开皇初(约公元282年)讨论音韵。陆法言撰成《切韵》多赖其力。著有《颜氏家训》、《训俗文字略》、《急就章注》等书。后两书今不传,清人辑有《训俗文字略》一卷。其《颜氏家训》中的《书证篇》、《音辞篇》素为语言学界所重。《书证篇》对古字、古义以及典故多所考辩,不乏创见。《音辞篇》所论多与《切韵》合,保存了许多语音史料,为我们研究《切韵》和《切韵》时代的实际语音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 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9岁任湘东国左常侍,梁元帝时,官至散骑侍郎,后为北齐黄门侍郎、周御史上士。随文帝时台为学士。平生著作甚多,《颜氏家训》20篇,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教材,在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颜之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主义观点,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而“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他主张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即使做不到也要从幼儿开始,越早越好。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又强调,如果幼年失学,成年以后还要争取学习的机会,“不可自弃”。他主张爱与教结合,对子女应该严格教育,勤于督训,反对父母溺爱子女。认为如果对子女从小任性放纵,等到养成了坏习惯才去制止,就是打死他也没有用了;对子女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说“贤俊者可赏爱,顽鲁者亦当怜”。他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要求“君子必慎交游焉”,慎重选择师友,以免被引入歧途。他强调学习必须勤勉,反对“高谈虚论”。认为教育不应培养清谈家、章句之士,更不应培养不学无术的庸碌之辈;要求学生勤学守行,成为厚重、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因此要学习儒家经典,也应兼及“百家之书”,农工商贾等各种知识,书画数医琴棋射等杂艺。他强调学习应当虚心,反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要“好问”、“博闻”。他提倡相互切磋,反对“闭门读书,师心自是”。他强调“眼学”,反对道听途说,重视亲身直接观察获得知识。他还主张要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语言。 ☚ 董仲舒 韩愈 ☛ 颜之推531—594北齐学者、文学家。字介。瑯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任散骑侍郎,仕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职。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因曾任黄门侍郎,史称颜黄门。曾与陆法言等撰《切韵》。主要著作有《颜氏家训》、《诫杀训》、《冤魂志》。以《颜氏家训》影响最大。该书在文学、语言学上颇有建树。特别是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以传统道德观念及古今事例,劝诫子弟守道崇德,志学修业。强调道德教育应从幼年时期开始;反对对子女娇生惯养,“无教而有爱”;重视道德教育中潜移默化作用和道德标样作用;提倡言行一致,学以致用;主张应世经务,在世有业。“爱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颜氏家训·勉学》),“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尔。”(《颜氏家训·涉务》)该书还记叙了当时社会世态风俗人情及历史人物轶闻轶事。佛书《冤魂志》、《诫杀训》于唐道世的《法苑珠林》有辑录。 颜之推 094 颜之推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基本上是继承了儒家的思想,在道德教育上提出“礼为教本”,“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教”是以“仁孝礼义导习之”,主张实行“胎教之法”,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以“家教”为中心,乃是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提出以 “中庸”为持家的准则,以“少欲知足”作为中庸之道。在道德修养上,提出重节操,重“养生”,要求 “先须虑祸” 以达到 “全身保性”。当“生”与“义”冲突时,主张“舍身取义”。非常注重个人的名节,肯定“名教”的作用能“劝其立名,则获其实”,反对“贪名”而“伪”,崇尚俭朴的道德,注意“修身慎行”,来更好地“应世经务”。提倡学以致用的 “古之学者”的学风,反对哗众取宠。他在家庭教育等方面提出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为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 陶渊明 孙思邈 ☛ 颜之推 047 颜之推南朝教育家。主张教育要及早进行,不应错过最佳时机。教育子女应严而有慈,教子与爱子相结合,不得因宠而失教。他注重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对家庭语言,尤为关注。他教人“慕贤”,必慎于交游,善于择友处事,“不可窃人之美”。主张“实学”教育,读“百家之书”,学习农、工、商、贾等各种技艺知识;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主张虚心勤勉,珍惜时光,反对闭门读书,师心自是,应师友间相互切磋。凡事耳闻未实,要眼见为真,切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著有《颜氏家训》20篇。 ☚ 嵇康 王通 ☛ 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Yanzhitui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北朝至隋时期人,做过梁朝、北齐、北周的官。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他生活在南北朝分裂至隋统一的历史时期,自称“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颜氏家训·慕贤》)。他受当时学术界多种思潮的影响,思想以儒家为主,但也掺杂一些玄学、佛学的成分,有儒释结合的倾向。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代表著作《颜氏家训》之中。该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的家庭教育著作,有“古今家教,以此为祖”之称,自古流传“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之说,可见其价值和影响。他本人言此书著述目的在于“齐先王之道,治家世之业”,“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斯子孙”(《颜氏家训·勉学·序政》)。《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对子弟的读书、习礼、为人、处世、治家、交友等种种要道,一一举说,是一本家庭教育课本,总结了不少有益的家庭教育经验,概括起来: ☚ 朱熹 王守仁 ☛ 颜之推 颜之推513—约594年Yanzhitui字介,瑯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北齐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出身于世代精于儒学的仕宦之家。少承家学,博览群书。初仕梁,为散骑常侍;后仕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齐亡入周, 为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 召为学士。自称“三为亡国之人”,又身为“四朝元老”。因任黄门侍郎,史称颜黄门。他学识渊博,对南北各方的政治、学术和民俗颇深了解。晚年所著《颜氏家训》一书,记录生平的学问及对政治、教育、风俗的见解和评论。借历史和当代事例,教导子孙立身处世的方法,后人做为家教的德育教材,流传极广。他提倡适时 “早教”,认为儿童时期是一生发展的关键,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勉学》),强调教子“当及婴稚”。反对对子女娇生惯养,放纵溺爱,强调家教必须坚持慈与严、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爱得其所,爱得其法。他强调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要求家长审慎地对待子女左右的人, 教育子女择善而处,“慎于交游”。提倡言行一致,学以致用,讲究务实。从应世经务出发,提倡“涉务”教育。认为人生在世要通过读书, “增益德行”,广泛接触社会,学习各种技艺,“会当有业”,认为 “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同上)。特别是要 “知稼穑之艰难”, “贵谷务本”。他强调“晚学”,认为 “人有坎𡒄,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同上),发愤努力,可大器晚成。这些思想维护了儒家传统的立身治家之道, 对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有所突破。他提出的一套家教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家教的某些规律, 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颜氏家训》一书为历代学者所推崇。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 “古今家训, 以此为祖。” ☚ 陶渊明 韩愈 ☛ 颜之推 颜之推531~约591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北齐文学家。 ☚ 鲍照 隋唐五代 ☛ 颜之推531—约591北朝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军破江陵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以疾卒。能诗赋,尤善为文。《颜氏家训》为代表作。 颜之推531—约595中国南北朝教育家。继承孔丘上智下愚不移的学说,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中国较早重视儿童早期教育者,赞成俗谚“教儿婴孩”之说,甚至主张“胎教之法”。平生著述较多,现存《颜氏家训》。参见“文学”中的“颜之推”。 颜氏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注/颜氏家训集解 ☚ 庾信选集 颜氏家训 ☛ 颜之推 颜之推约531—约595北齐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先后仕梁、齐、周、隋四朝。著有《颜氏家训》。颜之推的散文美学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他认为有的作品有“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功能;有的作品富有审美情趣意兴,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可从中感到是一种“乐事”。但他认为对这种作品“行有余力,则可习之”,多少表现出对这类富有审美情趣的作品的轻视。他认识到作家在创作中“标举兴会,发引性灵”的灵感思维的特点,却又要求作家在抒发主观感情,表达审美理想时,“深宜防虑”,不要“忽于持操”。因此,他对屈原、赵壹、阮籍、嵇康等具有反抗现实的积极精神和浪漫风格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给予了错误的评价。颜之推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颇为正确,主张义理和词采并重,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认为华实不可偏废:“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他很重视创作才能,承认创作要有天才,也不否认后天的磨炼:“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这接触到了创作的某些本质。从总体看,颜之推的散文美学观点,反映了南北文风逐渐融合、统一的历史趋向,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昼 魏征 ☛ 颜之推 颜之推531——?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其家世精《周官》、《左传》之学,之推早传其业,性恶虚谈,博览群书,词情典丽。初仕南朝齐,历任湘东王左常侍、中书舍人、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携妻子奔北齐;任奉朝请、黄门侍郎、平源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周亡复于隋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旋卒。史载其为人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尤工尺牍,应对闲明。著有文集30卷,《集灵记》20卷,已散佚,《冤魂志》(一名《还冤记》) 3卷,今存。又撰《颜氏家训》7卷,分序致、教子、兄弟等20篇,盛行后世。另有诗歌五首、文章二篇存世。其《观我生赋》感慨一生际遇,文词清远,与庾信《哀江南赋》并称于时。诗仅五首,却为后世推为北魏、北齐间最优秀的作品。其散文创作主要为《颜氏家训》,全书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亦不乏具有积极意义的见鲜,其文学观首重政治社会作用,次及抒发性情、艺术欣赏,强调内容重于形式。其文长于说理,多为随笔式的短文,风格平易亲切,对比鲜明具体,描写人物故事均极生动,语言运用通俗平淡,朴素无华,意味隽永,间有讽刺之笔,又常采用形象比喻及谣谚入文,接近当时口语,在南北朝文学史上独具一格。 ☚ 陈喧 杨衒之 ☛ 颜之推531~约590南北朝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以疾卒。著有《颜氏家训》7卷20篇,以封建道德观念及古今事例,劝其子弟守道崇德,治学修业。主张教育改革,培养有用人才。要求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各家之言。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并主张教育从严,勤于督训。他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要求慎交友。记叙当时社会风俗人情,批评时政。崇信佛教,著有《冤魂志》3卷。《诫杀训》 ,唐道世《法苑珠林》有辑录。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字介,琅琊临沂(今临沂)人。他经历了四个动乱朝代,曾先后任过散骑侍郎、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御史上士、文学士等。颜之推在动乱中目睹士大夫子弟的无能及士族教育的腐败,结合自己立身、治家、处世的经验,写成《颜氏家训》一书,教诫子弟。《颜氏家训》7卷20篇,宣扬一套封建道德和庸俗的处世哲学,但对家庭教育问题也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认为幼童时期学习效果好,儿童可塑性大,易于潜移默化。因此“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甚至主张“胎教”;他认为不能对儿童“无教而有爱”,要爱与教育相结合;环境对子女影响很大,孩子要“与善人居”、“必慎交游”;教育要从严、勤于督训;要培养孩子具有勤奋、虚心的学习态度;主张孩子要掌握“应世经务”的本领,除了学习儒家的“五经”外,还应“涉百家之书”;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实际本领,而且要有健壮的体魄。《颜氏家训》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是我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 ☚ 稷下学宫 整顿、调整学校 ☛ 颜之推531~about after 590Yan Zhituiman of letters of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Works:The Admonitions of Master Yan,Accounts of Ghosts with Grievances,Accounts of Requiting Vengeance,etc. 颜之推531—?北齐臣。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少博学强记,好学属文,初为梁散骑侍郎,后为周军所破,北归齐。天保(550—559)末,任中书舍人,通直散骑常侍。齐亡入周,任御史上士。隋开皇(581—600)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旋因病卒。有文集三十卷、《家训》二十篇,传于世。 颜之推531—约595北朝北周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博览群书,词情典丽。初仕梁。元帝时,为散骑侍郎。江陵为周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以疾卒。长于散文。有《颜氏家训》 《冤魂志》等。 颜之推531—?北齐学者。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仕梁为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后被俘入关,后奔齐,历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官。齐亡入周,死于隋朝。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据其切身经历及见闻,记叙了南北习俗、政治得失、学说长短及对经学、文学的见解。 颜之推(梁·中大通三年——隋·? 531~?) 琅邪臨沂 (今山東臨沂)人。字介,一字推之。協子。梁湘東王繹以為左常侍,及即位,除散騎常侍。梁亡奔齊,歷遷中書舍人,尋拜黄門侍郎。齊滅入周,大象(579——0)時,為御史上士。隋·開皇 (581——600) 中,太子召為文學士。殁時不詳,享年六十餘。之推聰穎機悟,廣覽群籍,博識有才辯,詞章典麗,精於豪翰,尤工尺牘,兼善於文字。監校繕寫,處事勤敏。嘗注《急就章》,著有《筆墨法》、《顔氏家訓》、《證俗音》、《還冤記》。又奉敕撰《修文殿御覽》等。有孫師古、勤禮承其家學。 離騷經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