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隋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隋宫 隋宫唐诗篇名。七绝、七律各一首,李商隐作。分别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六、卷五。写作时间约在商隐晚年游江东时。通过咏叹隋炀帝南游史迹,指出荒淫必然亡国的历史规律,暗寓针砭晚唐现实之深意。其七绝云:“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七律云:“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二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在于从已知的史实(隋炀帝曾开运河乘龙舟三次游幸江都)出发,杂用传说资料(隋炀帝曾梦见陈后主),加以引申夸张和合理想象,使炀帝荒淫奢侈的后果格外触目惊心,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意旨,在看似平静诙谐的叙述中深含谴责与批评。尤以七律一首获誉最多,如赵臣瑗谓此诗“写淫暴之主,纵心败度,至于无有穷极,真不费半点笔墨”(《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何焯曰:“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无句不佳,三四尤得杜家骨髓。”(《义门读书记》)而纪昀则有“纯用衬贴活变之笔,一气流走,无复排偶之迹”,“跌宕生动之极”,“非常敏妙之笔”等评语(见《玉谿生诗说》)。 ☚ 无题 晚晴 ☛ 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本篇约作于大中十一年(857)游江东时。隋宫指隋炀帝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显福、临江等宫。诗写隋炀帝肆意淫游,昏顽拒谏,贪欲无穷,至死不悟,足为覆亡之殷鉴。 首联点题,“紫泉”即紫渊(长安水名)出司马相如《上林赋》,此借指长安;“芜城”乃广陵之别名,语本鲍照《芜城赋》,指隋之江都。这两句隐含转折关系,即尽管长安高入烟霞,炀帝之心仍然不足,还想以江都作为“帝家”。以“芜城”代江都,是大有深意的,就象“汉皇重色思倾国”一样,思倾国者果倾国,欲以芜城为帝家者终以帝家为芜城。此所谓皮里阳秋。 次联撇开一笔,未承上写游幸江都事,而以虚拟语气推想道:若不是皇帝的玉玺归了李渊(日角龙庭面相大贵),炀帝的锦帆还怕不到天边!意谓他是不会以游江都为餍足的。这就揭示了炀帝昏淫成性,至死不悟,即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 三联于写景中寓隋宫故实,一是炀帝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还修了“放萤院”;一是沿运河栽柳,所谓“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诗人巧妙地做入“腐草”(传说萤乃腐草所化)、“暮鸦”,于一“无”(古有今无)一“有”(古无今有)的对比中感慨今昔,寓无限沧桑之感,冷峻之讽刺与深沉之感喟融合无迹。 末联活用故实揭示主题,据《隋遗录》载陈后主叔宝亡国后入隋,与当时为太子的杨广相熟,杨广作了皇帝后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相遇,还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两句意谓隋炀帝过去不能接受陈后主亡国殷鉴,终于重蹈前车覆辙。这番与陈后主地下重逢,还有脸再向他请教《玉树后庭花》么?诗对隋炀帝固然是冷嘲,对当时统治者却含热讽,何焯云:“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 隋宫(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此诗写隋炀帝杨广荒淫腐化,招致亡国破家的结局。笔调凝重,措词深婉,是一首广为传播的名作。 【作者】 李商隐,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登霍山驿楼》诗。 【注释】 ①紫泉:指隋代都城长安。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写长安形胜,有“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之语,此诗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紫渊”为“紫泉”。②芜城:扬州。③玉玺:皇帝的印信。日角:代指李渊。李渊未起兵反隋前,唐俭说他日角龙庭,有帝王之相(《旧唐书·唐俭传》)。④锦帆:指炀帝所乘龙舟。上二句说:假如不是李渊灭隋代兴,杨广一定会乘着龙舟游遍天涯吧!⑤古人有腐草化萤之说,隋炀帝曾在长安、江都等地大量搜集萤火虫,夜间放出,以代灯烛之光。扬州有放萤院,相传为炀帝放萤处。此句说因为隋炀帝的搜集,所以扬州至今都没有萤火虫了。⑥隋炀帝开凿运河,筑堤栽柳,后人称为隋堤。垂杨暮鸦,暗指隋朝覆亡。⑦“地下”两句谓隋炀帝假若在地下见到陈后主,难道还能用《后庭花》的事去讥讽他吗?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宫中歌舞曲(《陈书·张贵妃传》),“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隋书·乐志》),后世视其为亡国之音。 隋宫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落花 下一篇:为有 → 诗词简介: 这首诗以隋炀帝南游江都(今江苏扬州)为题材,讽刺了他荒淫骄奢的罪恶生活。首句即叙述其南游的情形。“乘兴”二字展示出了隋炀帝杨广贪图享乐、肆意妄为的性格特征; “不戒严”则讥讽其昏庸骄横狂妄。古代君王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其华贵气派,不加戒严。据历史记载,隋炀帝第三次南游江都,先后有建节尉任宗、奉信郎崔民象和王爱仁等人上书谏阻,都被杀。三、四句通过对“举国裁宫锦”一事的描写,揭露了这个昏君倾举国之物力人力供他一己享乐的罪恶行径。障泥:马鞯,垂在马身的两侧,用以挡泥土。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杨广逸游亡身的历史事实,而是把精警的立意,包含在对典型事件的传神白描中,收到了意深而远、词微而显的艺术效果。
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①。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②。于今腐草无萤火③,终古垂杨有暮鸦④。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⑤? 【解题】 此诗约作于大中十一年(857)游江东时。隋宫:隋炀帝在扬州建造的宫殿。大业元年(605)开凿大运河通济渠,从洛阳可直达江都(今江苏扬州),沿通济渠筑离宫四十馀所,江都宫尤为壮丽。隋炀帝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605—616)三次游江都,每次随从二十万人,他乘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起楼四层,其馀各大小船只数千艘,船队前后长二百馀里,夹岸骑兵护送,旌旗蔽天。沿途百姓供给负担沉重,造成人民巨大灾难。诗中讽刺隋炀帝荒游无度,至死不悟,终至亡身覆国。全诗布局严密,对仗精工,冷峻的讽刺与深沉的感慨融合,气势开合动荡,风格沉郁顿挫。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七云:“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 【注释】 ①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关闭深锁在烟霞之中不使用,想把江都作为京城。紫泉:原名紫渊,是流经长安北部的一条河,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名为紫泉。此处代指长安。芜城:指今江苏扬州。南朝宋刘怀之为广陵太守,为避北魏侵略,将城烧毁,携带人民南渡长江。接着,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死,杀三千人。十年内,两遭兵祸,城邑荒芜。诗人鲍照来游,作《芜城赋》以表感慨。后因以芜城为扬州的别名。帝家:皇帝住处,即京城。 ②二句意谓隋朝的政权假如不是因为归唐朝李渊所有,炀帝的龙舟还该游到更远的天涯,不会就到扬州为止。玉玺(xi):用玉做材料的皇帝的印章,代指政权。缘:因。日角:指李渊。古人迷信认为额骨隆起像太阳一样,称为日角,是帝王之相。李渊起兵反隋前,唐俭就说他的相是“日角龙庭”。锦帆:指隋炀帝乘坐的以锦作帆的龙舟。天涯:极言其远;隋炀帝游扬州时,已开了八百多里的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直到浙江杭州,他还准备到杭州渡浙江游会稽山,因农民起义爆发而未去成。③此句意谓如今隋宫废墟一片,腐草中却没有萤火虫了,因为当年被隋炀帝搜光,显得更加荒凉。隋炀帝在洛阳景华宫曾征求萤火数斛,夜间放出,光照山谷,以此取乐。他在扬州也这样做过,唐时还有放萤院遗址(见杜牧《扬州》)。古人认为腐草化萤,其实是萤在腐草根部产卵,孵化为成虫。④此句意谓只有隋堤的垂杨终古不变,但却在薄暮时栖满了乌鸦。反衬当年水上锦帆、岸上万骑的热闹情景,如今何等凄凉。⑤二句意谓隋炀帝如果在地下遇见前朝昏君陈后主,难道还适合再问张丽华的《玉树后庭花》吗? 陈后主(553—604):名叔宝,南朝陈代最后一个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因荒淫亡国,被隋兵所俘。后病死,谥号炀,与隋炀帝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舞曲名,陈后主作词。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在江都时,曾于醉梦恍惚中遇到陈后主,并请陈后主宠妃张丽华舞一曲《玉树后庭花》。 《隋宫》sui gongPalace of Sui→李商隐 (Li Shangy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