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职业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职业教育

二、农村职业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55年,在311所农村中学初中三年级开设农业生产知识课。1958年,学校大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办校办工厂农场,开展勤工俭学,全省兴办了1 002所农业中学,在校生达14. 6万人。新会县的崖山农中、潮安县江东农中,当年都办得很有生气。但由于大搞政治运动,劳动过多,未能妥善处理好政治与教学、劳动与教学的关系,破坏了教学的正常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1960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在全省教育会议上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全日制中学必须以教学为主,妥善安排教学、劳动、生活时间,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经过几年的调整,1963年,全省有农业中学150所,在校生1. 5万人。1964年,落实刘少奇同志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全省掀起了兴办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热潮。1964年底,全省农职中达1 119所,在校生8.4万人,其中半农半读中学1 012所,在校生7. 1万人。1965年,半农半读中学又有新的发展,农职业中学达2 629所,在校生19. 7万人(其中农职业高中生4 364人),农职业中学占全部中学生的26.3%。为了培养农中教师,这一年还在博罗县显岗新办了广东耕读师范学院。
“文化大革命”中,全省农业职中几乎全部取消。
1980年,广东省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改革,压缩高中规模,大力发展职业高中班,新开办一批农职业中学。通过调整整顿,充实提高,农村出现了一批名副其实、具有一定水平和质量的农业职中。广东省的职业中学,注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按各地产业结构的需要开设专业。农村职业中学主要开设农作物种植、林果、园艺、禽畜、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蚕桑等为农业服务的专业以及电工、电器、机械、服装、财会等为乡镇企业服务的专业。
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体制,主要是县教育行政部门办学或与乡镇联合办学。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农村职业中学,多属一次性投资,只捐建校舍或捐赠设备等。1981年至1991年,广东省共培养职业高中毕业生33. 8万人,其中大部分毕业生成为农村有技术专长的劳动者。
广东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注意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农村的职业技术学校,加强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的技能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抓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在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学习初步的生产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大批未能升学的在乡初中毕业生,由县和乡镇政府组织他们参加为期一月、数月至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各地农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的协作,实行一校多用、一场(站)多用的改革试验,提高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综合效益。农科教部门通力合作,在农村组织实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取得显著效果。

☚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三、农村成人教育 ☛

二、农村职业教育

二、农村职业教育

湖南农村职业教育是从80年代初期起步的, 从1980—1995年, 经历了起步、恢复和大力发展两个阶段。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恢复、发展农业类普通中专, 创办农业类职业高中, 使农村职业教育走入正轨。1981年, 省委批转湘潭市委《关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的报告》, 第二年提出了农村教育要 “扎扎实实抓基础,积极稳步搞改革” 的方针, 全省各地相继将一部分普通中学改办为职业高中, 或创办职业中学。1983年1月, 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的几点意见》, 重申了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规定各县的普通高中大体上保持每10万人口左右办1所, 其他的逐步改办为职业高中。为了支持这项事业, 规定从这年起, 每新办1所农村职业高中, 由省教育厅给予一次性的开办补助费3万~5万元, 共拨款382万元, 并要求各地、州、市、县地方财政给予更大的支持。这在当时情况下, 是一项较大的发展举措。
1985年下半年以后, 主要是巩固提高, 加快发展步伐阶段。省教委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 在办学管理体制、招生分配制度、办学形式等方面开始了全面改革。1987年2月,省教委印发了 《职业高中办学标准》, 开展创合格职业高中活动, 通过评估, 有38所农村职业高中成为合格职业高中, 14所成为重点职业高中, 分别占合格和重点职业中学总数的65.5%和46.6%,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1987年3月, 省政府以桃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为现场, 召开全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推广卫生部门面向农村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 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要 “重点面向农村, 实行不包分配, 县市政府统筹, 以业务部门为主联合办学” 的指导方针。会后、省委、省政府以湘发 [1987] 2号文件批转省教委 《关于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报告》, 对湖南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办学路子、工作重点、管理体制、经费筹措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政策性规定。10月, 在长沙、汨罗、永顺等6个县市的农村职业中学进行创办农村家庭经营专业的试点。1988年, 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议, 省委、省政府也发出了有关文件, 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和措施。1989年2月, 省政府在长沙召开农村家庭经营专业办学工作会议, 设立了540万元常年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省财政拨出500 万元职业学校生产周转金, 专门用于扶植农村职业中学开展生产经营。同年10月, 全国燎原计划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工作会议在湖南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到会讲话, 对郴县的经验和农村家庭经营专业给予了充分肯定。1990年6月,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怀化地区农科教结合,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经验。
纵观湖南农村职业教育从80年代初期起步到1995年前的改革和发展历程, 其间有过三次较大的突破。
第一次是1986年, 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出现为标志, 打破了教育部门独家办学的局面, 走以业务部门为主联合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省政府领导同志根据当时农村缺医少药和一些 “赤脚医生”培训基地不景气的状况, 要求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 一举创办了31所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深受群众欢迎。这不仅打通了卫校人才流向农村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 走出了依靠部门办学的路子。
第二次是1987年, 适应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 创办农村家庭经营专业, 端正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从而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家庭经营专业的创办, 培养能种植、能养殖、会加工、懂经营的新一代农民, 使全省农村职业学校普遍受到启发, 学校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农村的需要, 贴近农业和农民的需要。汨罗、芷江、道县、黔阳等一大批农村职业学校按照 “瞄准一项资源, 开办一个专业, 培养一批人才, 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的路子办学, 学校办得很有生气。
第三次是1990年及以后的几年, 大力推广怀化地区实行农科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振兴当地经济的经验。怀化地区实行政府统筹,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办学。农业部门主办职业学校, 负责专业课教师、筹集部分办学经费、指导实验实习场地建设、扶植毕业生就业; 教育部门主管, 负责指导教育教学、进行办学质量评估、配备文化课教师和提供原有场地、设备及正常教育经费; 科技部门负责安排科技项目、指导科技推广等。省委、省政府及时总结怀化的经验, 于1990年7月作出了《关于实行农科教结合加速农业振兴的决定》, 对农科教结合的目标、措施和政策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行。各地通过实行农科教结合, 依靠农村职业学校上与农林院校挂钩,下与广大农户联系, 横与供销、信贷等部门沟通, 形成了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供销服务三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也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本身的大力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努力, 到1994年年底, 全省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6.95万人, 在校学生达40.55万人, 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分别达到53.48%和49.4%。其中职业高中有430所, 招生9.95万人, 在校学生21.6万人, 而农村职业高中有292所, 招生6.17万人, 在校学生有12.85万人, 分别占职业高中总数的68%、62%和59.5%。

☚ (二)教育改革   三、农村成人教育 ☛
000138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