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陇县韦家庄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陇县韦家庄秦墓陇县韦家庄位于陇县西陇山大坂脚下,是秦人从西垂故地出发,经清水、张家川翻越陇山固关隘口进入秦地的必经之路,今之陇张公路从林中穿过。1978年曾在此发现西周铜器,1997年4月对已暴露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8座。韦家庄秦墓分竖穴和偏洞式两大类,其共同特点是:葬式均为屈肢,且屈肢较甚,骨骼基本保存完好。墓穴深,距今地表多在9米以下,且墓壁平整,填土与原始土界线十分清楚。墓角成直角,口大底小。竖穴墓二层台以下特深,与扶风县飞凤山秦墓比较,形成十分明显的区别。飞凤山秦墓二层台以下至墓底深度多在60厘米左右,而韦家庄秦墓二层台下至墓底深度多在1.8米左右。填土均经分层夯打,比较坚硬,五花填土较纯净。偏洞室墓只有M16一座,有学者称这种墓为“滚堂式”墓。由天井(墓道)、洞室(墓室)与壁龛三部分构成。天井与洞室平行,洞室开在天井的北侧。天井呈长方形,长3.2米,宽1.6米、深7.9米,呈口大底小状。洞底平面亦呈长方形,小于天井,长1.7米、宽(进深)1.6米、残高1.35米,底部与天井底部不在同一平面,略低于天井。顶部略呈拱形,已坍塌。天井与洞室分界处有一宽6厘米的木板槽,洞室顶部侧面有木板印痕,由此可知,埋葬时是用木板竖立封于洞门。一棺一椁,椁长1.4米、宽1米,紧靠洞室里侧;棺长1.1米、宽0.7米。死者头西足东,侧身屈肢,双手交叉于腹部。紧靠洞室底部西端有一壁龛,置放陪葬器物。壁龛宽0.8米、进深0.4米,陪葬品是在棺椁放置洞室前先行放入的。竖穴墓均为长方形土圹,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同时还出土少量小件铜器、石器、骨器、铁器等。从数量上看,少者3件,多者12件(组)。竖穴墓多置于头箱中,洞室墓置壁龛中。器物组合春秋墓以壶、鼎、簋、豆、仓为主,比较有规律;战国墓以罐、盆、壶为主。陶器火候较低,出土时多被压成碎片,主要器类有鬲、鼎、簋、豆、壶、罐、仓、盘、钵、盆、釜。铜器有带钩、铜铃。骨器有骨饰4件。石器有石圭13件。另有铁器残片少许。这批墓葬出土器物,质地比较单一,几乎全是陶器。其组合特点比较突出。春秋墓以壶、鼎、簋、豆为基本组合,数量和器种几乎相同;战国墓以盆、罐为基本组合,鬲和釜以及壶和罐相互替代出现,与前期相比,葬俗礼制已发生较大变化,数量减少,器种趋于简单且不规范,组合随意性大。总体上观察,由于墓葬数量尚少,时代特色的量比分析仍显不足。加之西部地区已著录的春秋战国秦墓发掘资料中有文字可用作判定年代的标准器极少,多为类型学上的分期界定,给年代的准确推断造成一定困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