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膳彻悬古代凡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帝王都要减少肴馔且停止奏乐,以表示自责。《资治通鉴 ·晋纪·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以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侧身修道。”胡三省注:“古者,天子膳用六牲,具马、牛、羊、犬、豕、鸡,诸侯膳用三牲; 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灾,国有大故,则减膳彻悬。” 减膳彻悬减低伙食的标准,撤去悬挂的乐器,表示不独自享乐。古时帝王遇有灾异,偶有如此举措。 减膳彻悬jiǎn shàn chè xuán减少膳食,撤去悬乐。旧时多指凶年或天呈怪异之象时,帝王以减少饮食停止娱乐的方式来自责。也作“减膳彻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