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减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减膳jiǎn shàn素食或减少肴馔,是古代皇帝在遇天灾或天象变异时自责的表示。杜甫《病桔》: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麹异和羹。 减膳jiǎn shàn素食或减少肴馔。是古代帝王遇到天灾变异时自责的一种表示。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麴异和羹。” 减膳 减膳节约救荒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一种消极救荒措施。古代一些君主,每遇灾荒,往往就下诏减膳,即减少食物,来表示节约刻苦,以身作则,为天下人民作表率。此法为历代君主所施行。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因收成不好,诏太官减少用膳食物,减少牲畜的宰杀,乐府里减少乐人。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因百姓饥馑,减御膳之半。北齐武帝河清四年(565年),因五谷不登,减百官食。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因旱饥减膳。宋仁宗、英宗一遇灾变,则通朝变服,损膳,撤乐。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因久旱,避正殿,减膳,省御厩马。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大雨,雹,避正殿,减膳。 ☚ 禁酒 捐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