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虎乱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虎乱鲁 〔人间训〕 阳虎为乱于鲁①,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围三匝,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②,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③,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而逐④,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⑤,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⑥,攘袪薄腋⑦。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⑧,为之蒙死被罪⑨,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⑩!”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⑪,而不伤者被重罪。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 〔注释〕 ① 阳虎: 人名,春秋鲁国人,字货,也叫阳货,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事奉季平子。平子死后,阳虎专权。后来阳虎发动叛乱,事败后出奔齐国。 ② 伯: 通“迫”,逼迫、逼近。颐: 面颊、腮帮子。举剑而迫颐: 是说举剑准备自刎。 ③ 天下探之不穷: 杨树达认为“天下探之不穷”是“谓天下甚大,可以逃生,无为自杀也”。 ④ 赴: 冲。赴围: 冲出重围。逐: 这里指士兵追逐阳虎。 ⑤ 顾反: 回头折返。 ⑥ 推: 刺,于省吾《诸子新证》说:“自内向外刺之曰推。” ⑦ 攘: 通“攮”,指用戈刺。袪: 袖子。薄: 迫,逼近。 ⑧ 故: 原本、本来。反: 王念孙认为是“友”字。这是说门者与阳虎非亲非友。马宗霍认为“反”即“反叛”,意思也通,即说门者不是和阳虎同为反叛者。 ⑨ 蒙: 冒着。 ⑩ 许匡一认为这句话可作两种理解: 一是埋怨阳虎恩将仇报,说他活该受围捕之难。二是门者自怨,怨自己看错了人,自讨苦吃。 ⑪ 以为: 认为、认定。 【鉴赏】 阳虎是春秋末年鲁国季孙氏的家臣,他在毫无家底与背景的情况下,步步高升,最后挟制季孙氏和鲁国国君,一手操纵鲁国国政,因而在《春秋》中被孔子斥为窃国大“盗”。《春秋·定公八年》云:“盗窃宝玉、大弓。”《公羊传》解释说:“盗者孰谓?谓阳虎也。阳虎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宰也。季氏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阳虎专季氏,季氏专鲁国,阳虎拘季孙、孟氏与叔孙氏迭而食之。”阳虎乱鲁便是指的这次阳虎欲彻底罢黜季孙、孟氏与叔孙氏,但最终未能成功的政变。 虽然阳虎在孔子的笔下是一个大奸之人,然而,所谓大奸者必有大智大勇,《淮南子》这里所描写的阳虎出逃时的一个细节即体现了阳虎的智勇。在一位守门人乘混乱之机放阳虎出城门后,阳虎却又折返回来,举戈刺破了那位守门人的袖子并伤及其腋部。守门人开始时迷惑不解,直到后来鲁君赏功罚罪之时,阳虎的用意才体现出来——原来是为了使那位守门人免于受罚,“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 通过《淮南子》的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阳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反应迅速,为不使救自己的人受到连累而不惜耽误时间折返回来刺他一下,说明阳虎不仅有智勇,而且还是有一些“义”的。只不过阳虎在为政的过程中没有把这种“义”用到正地方;而鲁国又恰好积贫积弱,没有强有力的国君和卿大夫,致使阳虎能够有机可乘,最终导致了阳虎的叛乱。 阳虎最后几经波折,逃往晋国,受到晋国正卿赵简子的重用。当孔子得知此事之后,曾愤怒地说出“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的预言。然而,阳虎在比自己更为强势的赵简子的领导下,知道自己没有犯上作乱的实力了,因而只能老老实实地襄助赵简子。赵简子最终成为晋国实力最强的世卿,在晋国专权十七年之久,并为日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当然,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阳虎和赵简子最后的所谓霸业肯定是不能为孔子所认可的,因为孔子所提倡的是仁民而爱物的王道,而非篡权夺位、中饱私囊的霸道。 阳虎乱鲁 阳虎乱鲁鲁定公即位后,季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家臣的势力日益强盛,出现了孔子所谓“陪臣执国命” 的局面。周敬王十五年 (前505),季平子死,其家臣阳虎(阳贷)要用美玉随葬,另一家臣仲梁怀不同意。不久阳虎联合又一家臣公山不狃反叛,困禁季平子之子季桓子及其从父昆弟公父文伯,赶走仲梁怀,杀死季氏族人公何貌。接着强迫季桓子在稷门盟誓。驱逐公父文伯和季氏亲戚秦遄,两人皆逃往齐国。前504年,阳虎逼迫鲁定公、季氏、叔孙氏和孟孙氏在周社盟誓,与国人在亳社盟誓,在五父之衢诅咒,从而使君臣上下皆服从他。次年,齐国归还郓邑、阳关 (皆在今山东宁阳东北),阳虎入居两地发号施令。前502年,阳虎联合季寤、公鉏极、公山不狃、叔孙辄、叔孙志等人,图谋除掉三家,用季寤取代季氏,用叔孙辄取代叔孙氏,自己取代孟孙氏。阳虎计划在鲁僖公庙中举行禘祭的次日,在蒲圃宴请季桓子而杀之; 然后攻打三家。孟孙氏对此有所风闻,所以严阵以待。到了宴请季桓子那天,阳虎驾车走在前面,林楚为季桓子驾车,阳虎从弟阳越殿后。将至蒲圃,季桓子发现情况有些异常,便对林楚说: “你的前辈都是我的家族的忠臣,你应继承他们。你能驾车将我送到孟孙氏那里去吗?”林楚表示愿意效力。当时孟孙氏挑选强壮奴隶三百人假装在门外盖房,预防有变。林楚鞭打乘马,驰奔孟孙氏家。阳越用箭射去,没有射中,季桓子冲进孟孙氏门内。孙氏关上大门,有人从门缝中射死阳越。阳虎见事已败露,便劫持鲁定公和叔孙武叔攻打孟孙氏。公敛处父率领成地人前来增援孟孙氏,阳虎战败于棘下(城内地名),从鲁昭公宫中掠出宝玉、大弓,逃至讙(今山东宁阳北)、 阳关(今山东泰安东南)继续对抗。次年,鲁军攻打阳关,阳虎派人焚烧城门,借鲁军惊骇之机,夺路逃至齐国后又辗转宋国、晋国,为晋国赵简子消灭范氏、中行氏,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专诸刺吴王僚 桓魋之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