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里维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里维尔1835—1898AlphonlPierreOctave Rivier瑞士法学家。曾在瑞士和德国跟随凯勒、赫夫特等人学习。后在伯尔尼大学教授罗马法和法国法律。1867年在布鲁塞尔私立大学接替著名罗马法学家梅恩兹(ChorlesMaynz)的教授职位。还任瑞士驻比利时和刚果自由邦总领事,出席了在柏林和布鲁塞尔召开的几次国际会议。1878—1888年担任《国际法和比较法评论》的总编,1888—1891年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曾仲裁过法国和英国有关纽芬兰渔场的争执,以及俄英关于白令海渔场的纠纷。主要成就在罗马法和国际法方面。有关罗马法最重要的著作是《罗马法历史入门》(1872年)、《关于罗马法中继承法的基本论文》(1878年)、《罗马家庭法论文》(1891年)。在国际法方面的著作有:《供私人研究和大学教学用的国际法教程》(1889年)、《国际法纲要》(1889年)和《人类法律原理》(1896年)等。里维尔的认识基础是尊重个人自由和国家主权。认为国内同胞之间的团结会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团结,而社会组织最高的国际刑式将会确立个人自由和国家主权。强调“国家社会的法律良心”,认为应提高国际法这门学科的地位,不能让它只担任记录和区分国际事实的消极任务。 里维尔1735—1818Paul Revere保罗·里维尔。爱国志士。生于马萨诸塞的波士顿的手艺匠家庭。曾在其父银器作坊中学徒。参加过七年战争。参与组织波士顿倾茶事件。在殖民地反英斗争中充当信使,传播消息,呼吁各地相互声援。1775年4月18日夜骑马至列克星敦,将英军出动的消息通知当地革命者及邻近民兵。独立战争爆发后,从事大陆货币的设计和印刷工作,并指导火药生产。1776年3月加入通讯委员会。曾参与一些军事行动,晋升中校。战争结束后从事银器制作并曾与罗伯特·富尔顿一起进行汽船的设计工作。其制作的《波士顿惨案》木刻图流传甚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