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
【名称出处】:《拾遗》 【概况】: 基源 为腊月收藏的雪花所融化的雪水。 历史 《本草纲目》:“春雪有虫,水亦便败,所以不收也”。《纲目》:“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不坏,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实不至蛀蠹。” 。【药性】: 性味 淡,寒。 ❶ 《本草拾遗》:“味甘,冷。” ❷ 《医林纂要》:“甘、淡,寒。” 功效 清热解毒,降火止渴。 主治 瘟疫,中暑热狂,伤酒热渴。 ❶ 《本草拾遗》:“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酒后暴热,黄疸、仍小温服之。” ❷ 《儒门事亲》:“洗目退赤。” ❸ 《日用本草》:“煎茶煮粥,解热止渴。” ❹ 《纲目》:“宜煎伤寒火渴之药,抹疿亦良。”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新编中药大辞典》:“治瘟疫,中暑热狂,伤酒热渴:腊雪小温服之。” 食疗 《日用本草》:“治瘟:腊雪水煎茶煮粥,食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