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婢根
【名称出处】:《湖南药物志》 【概况】: 基源 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豆腐柴的茎、叶。 原植物 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P.ja-ponica Miq.;P.formosana Maxim.) 余项参见“腐婢”条。 【药性】: 性味 《福建中草药》:“苦、微辛,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疟疾,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烧伤。 《湖南药物志》:“治疟疾。”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腐婢根60g,栀子根、铺地蜈蚣各30g,白毛藤15g,水煎,加蜜适量,调服。”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腐婢鲜根60g,煎水兑酒服。” ❷ 《福建中草药》:“治风火牙痛:腐婢鲜根60g,水煎服。” ❸ 《福建中草药》:“治毒蛇咬伤: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 ❹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腐婢根15g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红糖调服。” ❺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治烧伤:腐婢根晒干研成极细末,棉油或菜油调搽,每天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