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襟 连襟liánjīn━━ 喻彼此知心。唐·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连襟,共挹青田之酒。” ☚ 报李 吹沫 ☛ 连襟li 24tɕiŋ213姐妹们的丈夫互称或共称: 小张是我的~。张永卿 《嬾真子》: “江东人呼为僚婿,北人呼为连袂,亦呼~。” 连襟liánjīn本义是彼此心连心。襟: 衣襟,借指胸怀。“连襟”一称与我国古代著名文人有关。 这个词较早地出现在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笔下。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俩人很合得来,不但经常在一起聊天喝酒,还三天两头书信往来。说起来,俩人还有点儿亲戚关系。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便写了首 《赠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他们结交的经过。其中几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这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唐·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连襟,共挹青田之酒。”这里“连襟”比喻的是朋友。 “连襟”作为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始于北宋。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但境况不佳。堂兄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信推荐他去京城供职,洪迈的堂兄感激万分,便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写道:“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霓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应。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经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意思。 情谊深厚 情谊深厚山高水远 谊高星汉 谊薄云天 兄弟情谊深厚:兄弟孔怀 孔怀兄弟 彼此了解而情谊深切:知己 知心 贴心体心 鲍子知我 贴心的:体己 互相了解,知心:相知 彼此知心:连襟 情意相合,知心:会心 情谊笃厚:连床 情谊深厚、亲密:情重 兄弟友爱,情谊深厚:兄肥弟瘦 情谊深厚,犹如兄弟:如兄如弟 情谊像亲人一样深厚:情同骨肉 友谊或情谊深厚久长:山高水长 山高水远 情谊特深:独厚 ☚ 各种程度的情谊 友谊 ☛
称亲戚 称亲戚称妻家亲戚:内(~兄;~侄) 男女姻亲互称:婚姻 昏家 昏姻 对人谦称自己的亲戚:舍亲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儿:姑奶奶 儿称父亲的舅:祖舅 舅公 称父姐或妹的夫:姑夫 对兄弟的岳父﹑姐妹的公公及远亲长辈的称呼:姻伯 称姻伯母:姻母 称姐的夫:姐夫 称妹的夫:妹夫 妹婿 媦壻 古时女子对姐妹丈夫的称谓:私 姐夫、妹夫互称:襟(连襟) 娅 僚婿 青衿 妹夫称姐夫:襟兄 高襟 称姐妹之子:甥(外甥;贤~) 外生 宅相 称姐妹之女:甥女(外甥女) 称表兄弟之子:表侄 称表姐妹之子:表甥 称侄女之夫:侄女婿 称外甥之子:弥甥 ☚ 亲戚 亲友 ☛ 连襟lián jīn喻谓彼此知心。骆宾王《秋日与群公宴序》:“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共挹青田之酒。” 连襟 连襟姐妹丈夫的合称或互称。马永卿《懒真子》卷二:“《尔雅》曰:‘两婿相谓为亚。’注云: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婿。”《严助传》呼“友婿”,江北人呼“连袱”,又呼“连襟”,“连”字本身就具有姻亲的含义,而传统观念中,妻子如同男人的衣服,用“连襟”表示这种关系是比较恰当的。这一称呼,至今沿用于民间,在书面文字中也经常可见。连襟之间可以互称为“襟兄”、“襟弟”。 ☚ 处女 娣姒(妯娌) ☛ 连襟 连襟亦作连衿、连袂。姐妹之丈夫的互称或合称。宋人马永卿《嬾真子》卷二《亚婿》: “《尔雅》 曰:‘两婿相谓为亚。’注云:‘今江东人呼同门为僚婿。’《严助传》呼 ‘友婿’; 江北人呼 ‘连袂’,又呼 ‘连襟’。” ☚ 昆 如夫人 ☛ 连襟 连襟称谓习俗。通行于鲁东各地,又称“连衿”、“两乔”、“连袂”。姊妹的丈夫之间的背称。面称多随妻称“姐夫”、“妹夫”。 ☚ 軕子 连家船 ☛ 连襟lian jinhusbands of sisters 连襟husbands of sisters;brother-in-law 连襟husbands of sisters;brothers-in-l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