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吊脚楼
贵州苗族村寨多依山坡而建,适应坡地的吊脚楼随处可见。苗族吊脚楼一般分为上下两级,前面为楼房,后面为平房。两级高差二至三米。前半间用木立柱支撑在下一级地基上,在立柱上建楼,楼层同后半间在同一水平面上。楼层的木地板与后半间的石铺地相接在一起,这是吊脚楼室内的特色。前半间的楼下用木板围筑,有时还分隔成几间,分别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吊脚楼通常前坎较高,楼前用一米左右高的木栏杆挡住,形成走廊。也有的设悬窗,专供休息、纳凉之用,窗子等部位有的还有木雕装饰。进出吊脚楼,要走房后小门,因前面没有大门。为此,常在宅前部楼边、上下两级之间砌筑台阶式踏步经屋后进房。也有用小木梯上楼的。吊脚楼都在楼上设卧室住人,苗族妇女擅长刺绣,挑花、纺织、蜡染,故每座住宅都在靠近卧室处设一间姑娘织布绣花房。在距吊脚楼不远处,还建有圆仓,以储存粮食。在苗族的观念中,住宅象征男性,圆仓象征女性。圆仓一般要建在比住宅低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