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财经大辞典︱序言 序言 在九十年代第一年, 《财经大辞典》 的问世, 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 它是奉献给财经科学教学、 研究人员及财经战线实际工作者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是我国经济科学园地一部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型工具书。 经济类辞典的编纂出版在八十年代呈现出可喜的景象。 这期间相继出版了《政治经济学辞典》上、 中、 下三册,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 ·经济学》 Ⅰ 、 Ⅱ、 Ⅲ卷, 《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1至4卷, 《经济大辞典》的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商业经济、 世界经济、 金融、 财政和国土·经济地理等分卷。 这里例举的还只是综合性经济百科辞典较有影响的几部。 各类经济辞典相继出版, 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经济理论的繁荣。 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的各种探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 使越来越多的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 表现出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对经济学知识的渴求, 形成了数量可观的读者群。 同时, 经济学科本身的发展, 一方面要求不断完善已有概念、 范畴的诠释; 另一方面, 也要求对新的知识加以提炼、 概括和界定, 为编纂不同体例要求的经济辞典创造了客观条件。 《财经大辞典》正是适应现代财经科学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 在研究编写 《财经大辞典》 的思想、 原则和框架体系时, 曾提出它应具备以下特色: 一是“专而全”。 从其读者对象来看, 主要是面向财经院校师生和财经部门干部的专业工具书。 但从学科领域来看, 则适应现代科学理论相互渗透、 相互交叉的特征, 覆盖面广, 知识容量大, 举凡财经领域有检索价值的名词、 术语、机构、 人物、 学说等都有涉及。 二是“博而精”。 注意基本财经学科门类齐全的同时, 突出计划经济、 财政、 金融、 会计、 审计、 投资经济等具有综合性质或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主要学科收词强调要有一定的广度, 古今中外能介绍的基本名词术语、 尽量收录; 对一般学科, 则精选常用的、 基本的词目。 三是“严而新”。 在坚持严谨收词释文的原则下, 注意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新颖性。 收词、 释文都应尽量吸收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 新的知识与信息。 现代财经科学是一门综合性、 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群, 她应有自己的知识结构、 体系和能对这种知识进行释疑解难的工具书。 根据我国财经院校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的实际,“财经”作为学科的专门术语,其学科体系可理解为: (1) 理论学科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说、 经济史); (2) 综合性学科 (计划经济、 财政、 税收、 金融、 投资经济); (3) 应用经济学科 (会计、 审计、 统计、 经济管理、 经济法); (4) 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贸易经济)。 这些知识, 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门类, 是对经济生活过程各种规律、 现象最基本的总结和概括。《财经大辞典》 的编章及词目的设置就是基于这个想法而安排的, 它虽然不是经济学知识总汇, 但已把一般读者需要检索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作了介绍。 顾及了知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有丰富的供后人总结和继承的财经思想遗产。 先后涌现出管仲、 商鞅、 桑弘羊、 杨炎、 刘晏、 王安石、 张居正等著名的理财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党内和党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就一直努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在寻求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科学道路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财经理论和财经思想。 《财经大辞典》 的编撰, 正是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宣传马克思主义财经理论为己任。 辞典现在已经摆在读者面前了, 它的价值, 读者自有品评, 而勿容我赘言。 一部辞书, 它所收录的每一个较成熟的词目, 都会有它本身的历史形成过程。 从这一角度说, 一部《财经大辞典》也是一部历史。 正如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剩余价值”属于历史范畴一样,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过若干年, 再回头读这部《财经大辞典》, 便会发现之中的不少知识业已陈旧, 又有许多新的知识需要补充进去。 到那时候, 一部新的 《财经大辞典》修订本或增订本又将应运而生。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 我以为, 这一天是不会太远的。陈如龙 一九九○年三月 |
☚ 财经大辞典︱前言 财经大辞典︱1988年我国500家大企业名单 ☛ 00013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