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则 【释义】: ❶ 准则,法则,榜样。 《豳风·伐柯》二章:“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毛《传》:“柯,斧柄也。”郑《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尽取法于柯,所谓不远求也。”《小雅·六月》二章:“比物四骊,闲之维则。”毛《传》:“物,毛物也。则,法也。言先教战,然后用师。 ”孔《疏》:“《夏官·校人》云:‘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 ’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比物者、比同力之物。 戎车齐力尚强,不取同色。而四骊者虽以齐力为主,亦不厌其同色。 无同色者,乃取异毛耳。闲之,是先闲习,故知先教战而后用师也。”王引之《经传释词》:“闲之维则,言闲之有法也。”《大雅·卷阿》五章:“岂弟君子,四方为则。”郑《笺》:“则,法也。王之臣有是乐易之君子,则天下莫不放效以为法。 ” 《小雅·鹿鸣》二章:“视民不 ”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郑《笺》:“嘉宾之语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之不愉于礼义,是乃君子所法效,言其贤也。”《大雅·烝民》二章:“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孔《疏》:“此言仲山甫之德如何乎?柔和而美善,维可以为法则。”《鲁颂·泮水》四章:“敬慎威仪,维民之则。”郑《笺》:“则,法也。民之所法效也。” 《召南·草虫》二章:“亦既觏之,我心则说。”毛《传》:“说,服也。”王先谦《集疏》:“诗言蕨菜至微,以其可食,尚不惮登山之劳以采之,况善人有益于我甚大,岂可不求见乎?故未见则忧,既见则说也。”《大雅·公刘》二章:“陟则在 公刘之相此原地也,由原而升 ”《大雅·云汉》三章:“旱既大甚,则不可沮。”毛《传》:“沮,止也。”郑《笺》:“旱既不可却止,热气大甚,人皆不堪。”大,tài。 ❹ 却,连词,表转折关系。《邶风·新台》三章:“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说文》:“设,施陈也。”《易·序卦传》:“离者,丽也。附著之义。”郑《笺》:“设鱼网者宜得鱼,鸿乃鸟也,反离焉。”《小雅·小旻》二章:“谋之其臧,则具是违。”郑《笺》:“谋之,善者,俱背违之。”《荀子·修身篇》:“小人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