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调整工商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调整工商业

调整工商业

1950年5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对工商业的公私关系、劳资关系进行合理调整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财经工作统一以后,市场物价趋于稳定,工商业出现了物资供过于求、产销脱节、商品滞销、价格倒挂、生产缩减、关店歇业增多、失业人数增加的困难。1950年3月以后,各地新失业的有10万人,全国失业人数达117万。这些困难从根本上说,在社会变革中是难免的。但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平抑物价措施有些过猛,对正常的工商业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二是一些干部忘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忘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是又团结又斗争,斗争是为了团结的政策,产生了挤垮一些私营工商业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在处理公私关系上,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1950年3、4月份,中央先后召开了有大区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为七届三中全会作准备。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目前财政上已经打了一个胜仗,现在的问题要转到搞经济上,要调整工商业。”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工商业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要纠正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想挤垮私营工商业的不正确思想和做法。毛泽东说:“和资产阶级合作是肯定了的,不然《共同纲领》就成了一纸空文,政治上不利,经济上也吃亏。 ‘不看僧面看佛面’,维持了私营工商业,第一维持了生产;第二维持了工人;第三工人还可以得些福利。当然中间也给资本家一定的利润。但比较而言,目前发展私营工商业,与其说对资本家有利,不如说对工人有利,对人民有利。”4月13日,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提出:在今后几个月内政府财经领导机关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调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以及公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方面,极力克服无政府状态。5月8日至26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全国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确定了调整工商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会后,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他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条件。他指出:“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工商业,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并且拿出20亿斤粮食解决失业工人的吃饭问题,使失业工人拥护我们。”全会决定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使工厂开工,解决失业问题,改善同资产阶级的关系。调整工商业重点是调整公私关系,同时调整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即调整国营工商业与私营工商业的关系,调整工业与商业、金融与工商业、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各企业内部和出入口关系等。国家通过扩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价格政策和经营范围上予以照顾等方式,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促进生产发展,并取得正当利润。调整劳资关系即正确处理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以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调整产销关系即逐步实行计划生产,克服无政府状态。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各财经部门先后召开了各种专业会议,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制定了各行各业的产销计划,使全国工商业产销渐趋平衡。调整工商业的原则是: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分工合作,一视同仁。调整公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在巩固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公私兼顾,使私营经济发挥其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作用。经过调整,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国家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了困难,使其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引导它开始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初步克服了生产上的盲目性,改变了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由于抗美援朝开始,这次调整工商业工作未能坚持到底,还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单一的定额农业税和增产不增税的政策   国家对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三条件八任务 ☛
000005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