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土地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基础。据统计,人类所需食物能量的88%是靠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提供的,其余10%依靠草原和放牧地供应,仅有2%来自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
地球总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4,人类耕种的土地又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0。
土地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❶工业、住宅、交通、娱乐用地;
❷农业和森林用地;
❸尚未利用的土地。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乱砍滥伐森林,破坏草原,造成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日益扩大,全世界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500万到700万公顷,按这种趋势到20世纪末,全世界将损失近1/3的可耕地。森林火灾每年毁灭约200万吨有机物质,大量树木用于造纸,热带森林地被用于农业耕作,几年之后变成了红土荒漠; 作物连种,会使土地贫瘠,直至荒废。有的国家,由于片面追求扩大土地面积,而取消田间林带和田界,使栖居在那里的许多动物及昆虫失去栖息的地方。
我国最早记载人口耕地资料的是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据记载约在公元前2205年,那时每人有土地68.76亩。到了西汉,每人14亩,唐代每人增到30亩。此后不断减少。到了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人口为3.33亿人,每人平均只有耕地2.7亩。1947年人口4.55亿、耕地为13.97亿亩,每人平均3.07亩,1949年人口5.48亿,耕地14.68亿亩,每人平均2.7亩。1957年人口6.56亿,耕地16.77亿亩,每人平均2.56亩。
现在我们有12亿多人口,耕地15亿亩,尽管在此期间开垦了不少荒地,但因为修路、建厂、盖房占用了大量耕地,相抵之后,耕地还是减少了。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因此,我国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加拿大的1/17、美国的1/8、前苏联的1/7、法国的1/3、印度的2/5。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7。如果按劳动力占有耕地的平均数来算,我们还不及日本。我们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为五亩,而日本为13亩。所以虽然我们号称地大物博,但按人口平均,就显得很小,属全世界最低之列。再说我国15亿亩耕地中,还包括6亿亩低产地,其中坡地3亿亩,涝洼、盐碱地1.2亿亩; 风沙、干旱地1.4亿亩。低产新田零点四亿亩,好的耕地平均每人只有1亩左右。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尽管人类可以利用科技开发沙漠,戈壁和冻土、海洋,但毕竟不是近期内就可以实现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量必然要下降,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会日益尖锐,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一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合理利用每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