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口分布与密度 人口分布与密度renkou fenbu yu midu秦汉以来,境内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于中部台原地区,中部台原地区密于北部山区。南部平原地区的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面积为15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秦汉时,此区域为都城和京畿之地,人口占全境的80%,人口密度为540人/平方公里。东汉以后,人口密度与中部台原地区大体相等。明嘉靖年间,南部平原地区只占全境人口的16%,密度为35人/平方公里。清乾隆以后,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增加较快。至道光三年(1823),此区域共有38.08万人,占总人口的28%,密度为253人/平方公里。1937年共有33.84万人,占总人口的32.7%,密度为225人/平方公里。1949年有52.58万人,占总人口的31.9%,密度为350人/平方公里。1990年有161.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19%,密度为1070人/平方公里,是平均人口密度(424人/平方公里)的2.52倍。中部台原地区的三原、泾阳、礼泉、乾县4县面积为33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明嘉靖年间,人口占全境的49%,密度为45人/平方公里。清道光三年(1823),此区域共有67万人,占总人口的50%,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1937年共有39万人,占总人口的38%,密度为117人/平方公里。1949年共有68.72万人,占总人口的41.6%,密度为206人/平方公里。1990年共有170.83万人,占总人口的39.4%,密度为506.6人/平方公里。北部山区的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5县面积为5336平方公里,占全境总面积的52.3%。西晋太康元年(280)有1.74万人,人口密度为3.25人/平方公里。隋大业五年(609)有16.35万人,人口密度为31人/平方公里。唐武德元年(618)有6.48万人,人口密度为12.2人/平方公里。唐天宝元年(742)有12.51万人,人口密度为23.5人/平方公里。宋崇宁年间有16.22万人,人口密度为30.4人/平方公里。明嘉靖年间有9.77万人,占总人口的32.5%,密度为18人/平方公里。清道光三年(1823)有31.12万人,占总人口的22.8%,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1937年有30.29万人,占总人口的34%,密度为57人/平方公里。1949年有43.38万人,占总人口的26.5%,密度为81.4人/平方公里。1990年有101.16万人,占总人口的23.6%,密度为189.6人/平方公里。其中旬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132.5人/平方公里。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市境总人口为483.87万人(户籍人口为475万人),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474.58人/平方公里。其中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和武功、礼泉、乾县、三原、泾阳5县密度为771.9人/平方公里;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5县密度为210.6人/平方公里。秦都区密度最大,为1771.04人/平方公里;旬邑县密度最小,为149.30人/平方公里。 ☚ 八眉猪 人口文化结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