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森林
森林不仅是人类祖先的集居地,而且是天然的 “水量调节器。” 据测定,一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蒸腾的水分为2524.4吨,它如同排水机一样,大大增加了林区上空的水蒸气。
森林又是大地的 “神圣卫士”。它既可降低风速,固定流沙,又可保护农田,防止洪水暴发,森林区的土壤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吸水性。因此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延长水库寿命。
森林也是防止环境污染的天然屏障。据测定,一亩森林一年可吸尘68吨,它的吸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5倍。
森林又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稀有动物,都在那里安营扎寨、休养生息。森林又能提供大量林产品和能源。
总之森林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与森林相依为命。然而,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急剧减少,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整个世界有2/3的陆地披着 “绿装”。面积达76亿公顷。19世纪,地球上的森林覆盖面积为55亿公顷。到目前已减少到大约28亿公顷。预计到20世纪末,由于林产品及薪柴需求量的增加,世界的森林将继续遭受重大损失。全世界范围按人口平均的蓄积量: 1978年为76立方米生物量,到2000年为40立方米生物量,将下降47%。欠发达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 1978年57立方米生物量,到2000年只有21立方米生物量,将下降63%。
我国的森林面积只有1.2亿多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4%,森林覆盖率为13.4%,远远低于美国、前苏联等国,比世界各国平均覆盖率22%也低得多。解放前,我国的大量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仅黄河每年经河南陕县带到下游河口的泥沙,竟达13.8亿吨,约含9.2亿立方米。如果用这么多泥沙来修1米高、1米宽的土堤,也足够绕赤道23周。
解放后,党和政府号召 “植物造林,绿化祖国”,使森林资源有所增加。但是另一方面,毁林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我国云南境内的西双版纳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宝库,被划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但是浩瀚林海遭到了无情的摧残。自1960年以来,森林面积减少了1/3以上。海南岛的热带天然林,从50年代初期到现在,减少了70%以上。近年来,全国仅森林火灾就发生了5万多次,约有5500万亩森林被付之一炬。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森林资源的生长期极长,实际上不是八年、十年就能见效的。我们这一代应该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子孙后代着想,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