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资源
能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足够的能源就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物质产品。
在古代,人类所耗能量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稍快一点,只是到了大约八百多年前发现了煤,一百多年前发现了石油以来,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才明显地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据统计,1850—1950年的一百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为2%。在近20至30年间,工业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10%,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据米尔顿·塞尔的预测,到20世纪末,全世界的能耗量将是1960年的6倍,而人口将是1960年的2倍。
按人口平均的能耗与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均能耗量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很低。制别是那些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往往没有电力供应。
世界上的常规能源大多来自矿藏资源。这些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可是需要量却越来越大,象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都是经历了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漫长岁月才形成的。现在,人们每年要从地下开采35亿吨煤、31亿吨石油和16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即按现在的开采水平计算,也只要28年就能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采完,45年把天然气采完,煤炭也只够开采250年左右。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品种比较齐全。据1980年普查资料,在常规能源中,我国水能资源占世界第一位; 煤炭储量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居第三位;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因此按人口平均的储量就很低,而且,我国目前能源损失大,浪费严重。据1978年统计,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日本为57%、美国为51%。单位产品的生产耗能多。据1979年统计,我国平均练一吨钢耗能1.6吨标煤,而日本仅为0.8吨,比日本高1.36倍; 每度电耗标煤474克,日本为335克,比日本高0.4倍。可见我国节约能源的潜力很大。
当前,我国的能源紧张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缺少燃料和电力,许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能源供应不足,使农田机械耕作和排灌、农产品加工、运输及乡镇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严重的是,8亿农民的大多数生活用品没有保证。据调查,我国1.7亿个农户中,现在严重缺柴的有七千多万户。广大农村地区,每年平均缺柴达三个月左右。少数地区在半年以上,结果大量作物秸秆被作为燃料烧掉,不能直接还田,不仅热效率低 (只有10%左右),而且严重影响生态平衡。造成能量转换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地力衰退。
为了克服能源的困难,人们除了继续开发常规能源以外,正在寻找更多的新型能源。布朗及其助手们预言: 在20世纪末,原子能将占世界总能耗量的1/3; 到21世纪中期,原子能即可满足世界大部分能量需求。根据丹尼尔斯的计算,泻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总能量远远超过世界现有人口的总需量。哈伯特在其名 《能源》 一书中指出: 地球可获太阳热力发电达17.7×1016瓦,比世界现有发电机容量大十万倍,比其他所有能源利用总量大五千倍。在技术上,用太阳能取代现有能源亦切实可行。
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前景也很光明。地球能来自地球内部,深度越深,温度越高。
迪森认为,从根本和永久的观点出发,人类最需要绝对无污染的能源——阳光; 从一般长远观点来看,需要的是无以穷尽并且相对清洁的能源——氚; 从短期出发,需要现成可用的丰富能源——铀;而当前急需廉价而便利的能源——煤炭和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