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xǔ❶处,地方。李白《杨叛儿》: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白居易《偶作》: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❷这样,如此。杜甫《野人送樱桃》: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荀鹤《自江西归九华》: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❸表示约略估计。王翰《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❹表示程度。《游仙窟·又赠十娘》:婀娜腰支细细许,䁠䁠眼子长长馨。 ❺语尾助词,无义。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许xǔ❶犹处也。又见“何许❶”“里许”“在许”。
❷这样或如此。杜甫《野人送樱桃》诗:“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同。”杜荀鹤《自江西归九华》诗:“~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苏轼《答文与可》诗:“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长。”又《次韵孙秘丞见赠》诗:“迂疏自笑成何事,冷淡谁能用~功。”刘克庄《梅花十绝》:“东邻安得如渠白,西域何曾有~香。”又《送叶士岩》诗:“走马看花消~急,杀鸡为黍误侬多。”杨万里《夜雨不寐》诗:“已自不成眠,如何更遭~?”又《夜闻萧伯和与子上弟读书》诗:“少日耽书病得臞,何曾灯火稍相疏。如今老懒那能~,卧听邻斋夜读书。”丘崈《满江红》词:“且饮不须论~事,从今煞有佳天色。”辛弃疾《贺新郎》词:“莲社高人留翁语,我醉宁论~事。”管鉴《满江红》词:“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刘克庄《沁园春》词:“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又见“尔许”“何许❷”“能许”“宁许”“如许”“许来”“怎许”。
❸估计数量之辞。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诗:“佳期旷何~?望望空伫立。”旷何许,言旷隔多少日也。元稹《琵琶歌赠管儿》:“艺奇思寡尘事多,~来寒暑又经过。如今左降在闲处,始为管儿歌此歌。”许来寒暑,言若干寒暑也。杨万里《春暖郡圃散策》诗:“倩谁留~春寒著,更放梅花住少时。”留许春寒,言多少留些春寒也。又见“多许”“几许”“日许多时”“日许时”“少许”“许多”“一许”。
❹语助辞。“许”字不为义。唐人万楚《题情人药栏》诗:“敛眉语芳草,何~太无情?”此犹云何太无情。丘崈《水调歌头》词:“笑尘缨,何日~,濯沧浪。”何日许,犹云何日里也。许字为语助之熟语。又如“奈何许”“如何许”“可惜许”等。又见“堪怜许”“可怜许”“可惜许”“刻惜许”“奈何许”“如何许”。
❺服也,心服之服。《董西厢》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言足使风流浪子们心服也。又二:“自古有的英雄,这将军皆不~。压着一万个孟贲,五千个吕布。”言皆不足佩服也。《博望烧屯》剧二:“你若是得胜还营,你将我来自然~。”言自然服我也。《雍熙乐府》九《梁州第七》套《妓门庭》:“端的俺~你,~你这一片心过从着四下里。”言心服你能应付各方面周到也。 许 许❶处。李白《杨叛儿》:“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❷这样,如此。杜荀鹤《自江西归九华》:“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许大言这样大。亦作如许、尔许、能许、宁许、许来等。义同。 ☚ 毕竟 乔 ☛ 许 许如许;尔许;何许;怎许❶这样、如此。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又作“如许”。王沂孙《齐天乐》(一襟馀恨宫魂断):“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义同。又作“尔许”。葛长庚《沁园春》(大丈夫儿):“相府如潭,侯门似海,那得烟霄尔许高。”义同。又作“何许”。陆游《桃源忆故人》(城南载酒行歌路):“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义同。又作“怎许”。杨无咎《鹧鸪天》(蕙性柔情忒可怜):“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义同。 ❷估计数量的意思。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许”,犹云多少也。 ❸作语助词,无义。辛弃疾《贺新郎》(高阁临江渚):“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晏殊《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贺铸《蓦山溪》(画桥流水):“迢遥此夜,泪枕不成眠,月侵窗,灯映户。应见可怜许。”贺铸《渔家傲》(窈窕盘门西转路):“最是长杨攀折苦。堪怜许。清霜剪断和烟缕。”以上“许”字均作语助辞用,无义。 ☚ 汗漫 许大 ☛ 许 许xǔ(1)些,这样,如此。韩淲《蝶恋花·野趣轩看玉色木樨》:“九万刚风,寒影吹琼素。不是月堂那有许,霓裳舞彻凌波步。”(4—2248)刘克庄《沁园春·梦中作梅词》:“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4—2597) (2)处。陆游《感皇恩·其二》:“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3—1581)谁许,谁处。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4—2342)在许,在处。(3) 语助词。陈亮《青玉案》:“落花冉冉春将暮,空写池塘梦中句。黄犬书来何日许。”(3—2105)刘辰翁《酹江月·五日贺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越女吴船,燕歌赵舞,世事悠悠许。明朝寂寂,双双飞下鸣鹭。”(5—3221)吴潜《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再用韵》:“脸霞晕锦娇人处,肯浪逐、红围翠舞。银烛莫高烧、春梦无多许。”(4—2761) (4)服,心服,苏庠《谒金门·大叶庄怀张元儒作》:“寄语故时猿鹤侣,未见心先许。” (2—657) (5)估计数量的词语。如云多少,意谓“不少”或“多”。魏了翁《醉落魄·东叔兄生日》:“才难如此,一门生许奇男子! 长公更是惺惺底。千百年间,一寸心为纸。”(4—2391)惺惺底,聪明人。 ☚ 虚话柄 许大 ☛ 许xǔ❶语尾助词。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❷表示约略估计之词。王翰《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❸表示程度。张鷟《又赠十娘》:“婀娜腰支细细许,䁠䀨眼子长长馨。” ❹这样;如此。杜荀鹤《自江西归九华》:“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许 许(一) xǔ ❶进。《大雅·下武》五章:“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毛《传》:“许,进;绳,戒;武,迹也。”郑《笺》:“兹,此;来,勤也。武王能明此勤行,进于善道,戒慎其祖考所践履之迹,美其终成之。”一说,许,所。朱熹《集传》:“昭兹,承上句而言,兹、哉声相近,古盖通用也。来,后世也。许,犹所也。绳,继;武,迹也。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 ❷地名。参见《史地篇》〔许〕 条。(二) hǔ 参见〔许许〕 条。 ☚ "> 许许 ☛
许 许❶诸侯国名。在今之河南许昌。许在申国附近,亦为姜姓之国,周平王为保卫其母之国申不受楚的侵犯,同时派兵戍守许国。《王风·扬之水》一章:“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朱熹《集传》:“至幽王,嬖(bì,宠爱。)褒姒,生伯服,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侯怒,与犬戎攻宗周,弑幽王于戏。晋文侯、郑武公迎宜臼于申而立,是为平王。”黄焯 《诗疏平议》:“《括地志》云: ‘故申城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四十里。’ 是则二国相距甚近。许,即今河南许昌,亦去南阳不远。三国同为姜姓,其为南北门户,而互为唇齿,故戍申即兼戍甫、许。《竹书纪年》: ‘幽王十一年,为犬戎所弑,申侯、鲁侯、许男、鄫子立故太子宜咎于申。’ 然则平王戍此三国,皆以其助己而德之耳。” ❷地名。《鲁颂·閟宫》八章: “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毛《传》: “常、许,鲁南鄙、西鄙。”郑《笺》:“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朱熹《集传》:“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皆鲁之故地,见侵于诸侯而未复者,故鲁人以是愿僖公也。”陈奂《传疏》:“《括地志》: ‘许田在许州许昌县南四十里,有鲁城,周公庙在城中。’”黄焯《诗疏平议》: “河南许州,与鲁中隔陈、卫,成王营雒邑时,以为周朝宿邑。许田在鲁之西,而周公朝宿在焉。是即鲁之西境也。郑与鲁易假(jiè)许田,在隐、桓之世,则许田久属于郑。疑鲁南之常,自庄、闵而后或属于齐,以是周公之故宇,故愿僖公复之。”马瑞辰《通释》: “《齐语》: ‘管子曰: 以鲁为主,反其侵地堂潜。’《管子》作 ‘常潜’,则常邑曾见侵于齐,庄公时复归于鲁,去僖公未远,故诗人尚举以为颂美之词。《春秋》桓元年: ‘郑伯以璧假(jiè)许田。’ 僖公时盖亦复之。” ☚ 汝坟 许人 ☛ 许读音h·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火五切,上,姥韵。 ❶[许许]也作“浒浒”。象声词,劳动时众人共同出力的呼声。朱熹注:“许许,众人共力之声。” 上一条: 琥 下一条: 許
许读音x·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虚吕切,上,语韵。 ❶赞许;称赞。 ❷许可;允许。 ❸答应。 ❹也许;或许;可能。 ❺这样;这般。 ❻给予;奉献。 ❼期望。 ❽相信。 ❾处所。 ❿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11)古国名。(12)许昌的简称。(13)姓。 上一条: 邪 下一条: 許 许xu3(连)承接上文,申说结果,相当于“那么”:~你不赞成就完啦! (大二195) 许ɕy53❶也许,或许: 这个邮件~是你家的。 ❷许配: 你家女子~给王三家了。 ❸允许: ~不~孩子上深圳,是你的事。《说文》: “许,听也。” 桂馥曰: “小徐本作听言也。当为听信。《孟子》: ‘则王许之乎?’ 赵注: ‘许,信也。’” 张舜徽曰: “本书从下云: ‘盖从凡为听从之称’,许则但谓听从其言耳,故其字从言。” 许〔xu〕heud: 我~他一套衣服。wel heud wud adxoub eud. 许多〔xu duo〕hliob: ~人。hliob zos. 许婚〔xu hun〕jangt gangs:这姑娘~了。ad leb debnguix nend jangt gangs nexjul. 许久〔xujiu〕houbyaotloux. 许可〔xuke〕daxyinb. 许配〔xupei〕xitpeib. 许愿〔xuyuan〕jidbeal;heud。 许hia31(hu31)[hia(hy)]那 ⊳~侬汝会八(那人你认识吗)?
许hü31(hi31)[hy (hi)]那,远指代词 ⊳~隻 (那个) |~角 (那里) |、~好 (那么好)。 许許ㄒㄩˇxǔ二2263①数量约计的数量。客话。广东。罗翙云《客方言・释词》:「《世说新语》晋人每言『某~』,古则以『所』为之。《檀弓》注『高四尺所』,犹四尺~也。…『所』是不定之词。」②副才。晋语。山西隰县〖 〗。~吼哭哩到笑哩。③副那么(限指示程度)。赣语。江西南昌〖 〗。④代那。⑴吴语。浙江温州〖 〗。⑵赣语。江西南昌〖 〗。⑶闽语。福建福州〖 〗。~边。福建莆田〖 〗、仙游〖 〗。~个。福建厦门〖 〗。看呰这看~。广东揭阳〖 〗。~日去~块借~撮书放在少块那天去那里借的那些书放在这里。广东潮州〖 〗、潮阳〖 〗。⑤代那儿。闽语。福建长乐〖 〗、仙游〖 〗。⑥连那么(表示承接上文,申说结果)。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李劼人《大波》第二卷:「~你不赞成就完啦!」   许xu❶答应。《左传·僖公五年》:“弗听,~晋使。”(弗:不。晋:国名。)《左传·隐公元年》:“亟(qi)请于武公,公弗~。”(亟:多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强而赵弱,不可不~。” ❷赞同,赞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也。”(莫之许:莫许之,没有人赞同他。) ❸表示大约的数量。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许❶〈隐〉清末以来金银首饰业指数目四。参“钱、衣、寸、许、丁、木、才、奇、长”。 ❷〈隐〉清末以来米店业指数目七。参“只、祥、撑、边、母、既、许、烘、欠、阿”。 ❸〈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一。参“许、贝、川、乂、土、告、照、毛、求”。 许許xǔ❶应允;认可 △ ~可|默~。 ❷事先答应给予;献给 △ ~愿|以身~国。 ❸特指许配 △ 他女儿已~了人家。 ❹称赞 △ 嘉~。 ❺或者;可能 △ 或~。 ❻这样;这般 △ ~多|~久。 ❼姓。 许xǔ
许❶认可;应允:~可︱允~︱容~︱默~︱特~︱准~︱应~︱勿~︱弗(fu)~。 ❷称赞:称~︱赞~︱奖~︱推~︱嘉~。 ❸预先答应:~愿︱~诺︱~配︱~婚︱封官~愿︱烧香~愿。 ❹或者;可能:或~︱也~。 ❺处所:何~。 ❻期望:期~。 ❼表示大约的数目或程度:~多︱~久︱稍~︱少~︱些~。 ❽这样:如~。 ❾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许xǔ❶ 许可,应允:默许︱允许。 ❷ 答应给予:许婚︱爸爸许我一个玩具。 ❸ 特指许配:姑娘许了好人家。 ❹ 称赞:称许︱赞许。 ❺ 这样:许多︱许久。 ❼ 姓。 许xu许多 许婚 许嫁 许久 许可 许诺 许配 许人 许愿 许字1 不许 称许 何许2 或许 几许 嘉许3 默许 期许 容许如许 稍许 少许 推许 些许 兴许 也许 应(ying)许 允许 赞许 准许 封官许愿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许xu❶答应(送给人东西或给人做事):你才~过的愿怎么就忘了呢? |你曾~过孩子一个玩具|我没有~过陪你们出去玩呀。 ❷许配:李大伯的女儿还没有~人家|那姑娘已经~给张家二小子了。 ❸允许;许可:只~州官放火,不~百姓点灯|电影院内不~抽烟|这项工程一天也不~拖延|这件事只~有关人员知道。 ❹〈副〉也许;大概:他欲言又止,~是有什么隐衷吧|客人还没有来,~是列车晚点了。 许1xǔ❶答应:我既~了谢你,自然不哄你。(二七·610) ❷许配;订立婚约: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了人家。(五十·1172) ❸允许;许可:他防我像防贼是的,只~他同男人说话,不~我和女人说话。(二一·477) ❹推许:孰谓莲社之雄才,独~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三七·836) ❺用在量词后,表示约略估计: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灌入墙内。(十七—十八·354)
许2xǔ指许氏,贾府女眷,未详。疑为贾蓉之续弦:贾母、邢、王、尤、~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已后方回。(五八·1365)
许xǔ许xǔ❶清代四川成都丝绸布缎花行谓数目一。参“许、欠、川、梳、上、高、皂、毛、丘”条。 ❷旧时银楼业谓数目四。参“钱、衣、寸、许、丁、木、才、奇、长”条。 ❸旧时米店业谓数目七。参“只、祥、撑、边、母、既、许、烘、欠、阿”条。 许许xǔ〖名词〗 一、姓(1)。《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君名平,表字秉之,姓许。 二、周、春秋时许国。姜姓,男爵。在今河南许昌东(19)。《郑庄公戒饬守臣》:公会齐侯、郑伯,伐许。——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攻打许国。《郑庄公戒饬守臣》:君谓许不共。——您认为许国违反法度。《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古时诸侯国有灾,同等地位的国家都去慰问它。许国不去慰问,君子都憎恶它。 三、处所(1)。《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不知是何处人。
许xǔ〖动词〗 一、许可,答应,应许(22)。《季梁谏追楚师》:随侯将许之。——随侯打算答应他。《宫之奇谏假道》:弗听,许晋使。——[虞公]不听,答应晋国使者的要求。《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二、赞美,赞许(3)。《吴子使札来聘》: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赞美夷、狄,不能[因为它有]一件好事就一切都完美了。《吴子使札来聘》:许人臣者必使臣。——赞美人臣就一定要把他放在臣的地位上。《吴子使札来聘》:许人子者必使子也。——赞美人子就一定要把他放在子的地位上。 许hǔ
许xǔ❶ 应允,答应。《左传·隐公元年》:“亟请于武公,公弗~。”《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曲在赵。”特指允婚,许嫁。《史记·高祖本纪》:“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与刘季?”《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 ❷ 同意,赞同。《齐桓晋文之事》:“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之乎?”《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也。” ❸ 期望。《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乎?”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镜中衰鬓已先斑。” ❹ 处所,地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世说新语·文学》:“孙安国往殷中军~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 ❺ 表示约数。❶ 用在数词后,义为“来”“左右”。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❷ 用在数量短语后,义为“来”“左右”。《世说新语·术解》:“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纸,如拳大。”又《文学》:“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便放去。” ❸ 用在“几”“多”“少”等词后,共同表示“多少”“很多”“很少”等意思。《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世说新语·假谲》:“命骑追之,已觉多~里。”又《赏誉》:“直以真率少~,便足对人多多~。” ❻ 这样,如此。《世说新语·汰侈》:“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比甚众。”苏轼《次韵答文与可见寄》:“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长。” ❼ 语气词。表示感叹。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空有恨,奈何~?”晏殊《雨中花》:“可惜~!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另见224页hǔ。 许*許xuD0ED ❶应允,认可:~可/允~/应~/容~/特~/准~/默~。 ❷称赞:称~/推~/赞~/嘉~/~为佳作/以功臣自~。 ❸预先答应:~诺/~愿/封官~愿。 ❹或者,可能:也~/兴~/或~/他没来上课,~是生病了。 ❺订婚:~配/这姑娘已经~给人家了。 ❻大约的数目或程度:~多/~久/少~/些~/稍~/上午十时~/年五十~/一百~里。 ❼<文>地方,处所:何~人也? ❽<文>如此,这样:如~/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长(苏轼诗)。 ❾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许昌。 ❿姓。 相像 相像像(像似) 肖(肖似;相肖;克肖) 随 想(云~衣裳花~容) 不啻 直似 相似 似类 类同 设若 如同 一似 有似 似乎 似的 一样 与某事物相像:比方 相亚 与某事物形状相似:像形 像这样:许(如许) 若(~个) 偌 乃恁(恁地;恁样;恁厮) 这样 这般 如斯 为尔 若此 如此 能梗 像原样:如初 如故 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如既往 十分相像:俨(俨然;俨如) 像煞 真似神似 浑似 脱似 恰似 切似 一似 曲似 怪似 酷似 酷肖 毕肖 逼肖 惟肖 曲肖 神肖 肖神 肖似 浑如 宛类 宛然 迫真 毕现 酷类 至如 一如 一若 活像 活似 活脱 活托 活忒忒 何其相似乃尔 酷似真的,非常相像:逼真逼肖 逼真毕肖 极像真的:逼真 两件事情非常相像:如出一辙 如出一轨若出一轨 若出一辙 如循一轨 不相像:不肖 全不像:浑不比 不伦不类,什么也不像:非驴非马 非马非驴 ☚ 相像 有些象 ☛
许可 许可开可 表示许可:可以 允许,许可:容许 应允,许可:许 得到许可:邀准 有关部门特别许可:特许 经当局许可:敕准 顺从许可:顺许 完全可以:未尝不可 未为不可 未始不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完全可以:何乐不为 (准许,容许:许可)
另见:许诺 相许 ☚ 允许 答应1 ☛
如此 如此若(若此;若兹;若斯;若尔;若然;此若) 许(许来;如许;宁许) 恁(恁么;恁地;恁的;恁底;恁迭;恁般) 能(能亨;能底;能许;能尔;能个;能样) 尔(尔尔;乃尔) 然(其然) 底(底样) 这(这样;这么样;像这样) 云云 如是 如斯 如馨 而此 如此,这般:此(如~这般;何至于~) 我听说如此:如是我闻 因为这样:唯其如此 只希望能这样:但愿如此 由于如此:有鉴于此 已经如此:既然 忽然如此:陡恁 确实如此:洵(洵然) 谌 良然 诚然 果然如此:审尔 即使如此:虽然 如果这样:若然 也是这样:亦然 也还是这样:亦复如此 亦复尔尔 亦复如是 不仅是这样,不仅如此:不宁唯是 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能如此:计无复之 这样那样,如此这般:是长是短 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而然 不期而然 表示一直如此:总是 须是 尽管 本来如此:固然 既然 自古相同,古今如此:千古一辙 千古一律 千年一律 天天如此:殆无虚日 全部如此:尽然(未必~) 率然 莫不如此 表示完全如此:简直 表示完全如此的语气:真是 全都如此,没有例外:概莫能外 概莫等外 无一例外 一无例外 表示无论怎样一定如此:总归 就这样罢了:如此而已 如是而己 如斯而已 不过如此罢了:不过尔尔 不过尔耳 无过尔尔 姑且如此而已:聊复尔(聊复尔耳;聊复尔尔) 聊复尔耳 不必说,只好如此:说不得 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理当如此 理当然耳 理所应该 理该如此 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 不完全如此:不尽然 如果不这样:要不然 不得不这样:不得不然 不得不尔 (这样:如此)
另见:不变 相像 相同 ☚ 指代 指出 ☛
期望 期望许 祷 徯 期冀 期待 期寄 期愿 心期 属望 所望 规望 待望 凝望 指望 指料 期望(多用于晚辈):期许 期望对方到达:颁驾 帝王对臣子的期望:精白乃心 忧国忧民的期望:忧属 忧瞩 人民对官吏清正廉洁的期望:置水之情 置水之清 自己期望:自期 相互期许:衿期 襟期 敬仰期望:仰望 瞻仰 殷切期望:周望 切望 切祝 切盼 渴尘万斛 渴心生尘 期望殷切:引领 期望甚殷 期望殷切,如饥似渴:饥渴 真诚地期望:馨香祷祝 很大的期望:厚望(寄以~) 雅望 宠望 事物的发展合乎人们的期望:天遂人愿 天从人愿 天随人愿 意料之外的期望:意外之望 未曾期望:非望 (对未来情况寄托希望或有所等待:期望)
另见:希望 盼望 寄托 等待 等人 ☚ 期望 期待 ☛
相信 相信信(信凭;信任;凭信;置信) 谌恂 讯 许 忱 相信他人所言:听信(~传言) 闻信 相信一方的:偏信 边信 盲目听信:盲听 相信是真的:信真 相信虚假的事物是真的:当真(以假~)认真 信以为真 听到点不确切的消息就信以为真:听风是雨 见到点迹象就信以为真:见风是雨 谣言或讹传多次重复,就会让人相信:三人市虎 三人成虎 三夫成虎 三言讹虎 三人成市虎 受迷惑而相信:营信 一点也不怀疑:倓然 安然不疑 理所当然,不容怀疑:天经地义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无可置疑 (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相信)
另见:正确 确实 肯定 信服 信心︱不信 ☚ 相信 自信 ☛
允诺 允诺通口 领略 谐允 俞允 允诺的敬称:谨诺 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颔(颌头;颌首) 点头 允诺给予:许(~人;~身;~国) 允诺婚事:允婚 许嫁 女方家受聘允亲:接茶 允准,允诺:允俞 自愿允诺:愿许 言定允诺:订诺 信实的允诺:诺金 (允许,同意:允诺) ☚ 许诺 相许 ☛
允许 允许可(认可) 许(许可;许允;许容;许诺;诺许;准许;开许) 应(答应) 准 允(允肯;依允;开允) 容(容许) 让 允许的敬辞:赐允 赐许 幸许 敬称对方或上级允许:俯允 允许做某事:允准 绿灯(开绿灯) 允许入内:开放 允许通行:放行 表示允许:肯(肯可;肯认;心肯) 行 可(可以) 得(使得) 俞 好 让 使 叫 给 同意,允许:依允 答应,允许:应(应允;应承;应准;应许;应付) 诺(诺许;许诺) 准(准许) 承允 答允 承允 承向俞纳 然可 许肯 应允于人:许人 表示应允:然诺 获得应允:获命 慷慨应允:慨允 慨诺 当面允许:面许 暗示已经允许:默许 心许 怜悯允许:矜允 矜从 开恩允许:开从 明察允许:察允 慨然允许:慨允 慨诺 假装允许:佯许 (同意,答应,许可:允许)
另见:答应1 同意 赞成 允诺 准许 禁止 ☚ 批准 许可 ☛
不肯定 不肯定表示不肯定:不定 不很肯定:未必 难说 不一定 未见得不见得 表示不很肯定:或(或许;或者;或则;或恐;或是;或诸;或乃;或且)容(容或;容许) 似(似乎) 许(兴许;也许) 可能 怕不 怕莫 不能肯定:保不严 还不能肯定:理或当然 难以肯定:难必
另见:估计 推测 不承认 ☚ 不肯定 可能 ☛
叹词 叹词表示叹息的语气:啊 哦 哟 咳 哈 呵 唉 唷 唔 嘿 哼 嗯 呜(~呼) 嘻 喂 呔 噫(噫嘻)嗟 噷 咦 唏(唏嘘) 唧 与兮于乎 于戏 表示感叹的语气:吁 呀(哎呀) 噫(噫乎;噫嘻;噫嗟) 呵 啊 嘻 哇 哪 嗐 嗟(嗟嗟;嗟乎;嗟呼) 耶 吓 吧 咄(咄咄) 啰(好~) 唉 哟 嘿(嘿哎) 呃嚯 乎 于(于戏) 矣(夫~哉)兮(美~) 夫(嗟夫;矣夫;已~) 哉 欤 譆 许 好不 乖乖 表示赞美:猗欤 猗与 表示惊叹:哇 噎 哟 唷(啊唷) 简直老天爷 表示赞叹:哇 吧 啊 嘻 表示悲叹:唉 噫(噫嘻) ☚ 悲叹 叹息程度 ☛
程度 程度度(寸度;幅~;角~;跨~;硬~;韧~;纯~;光~;密~;速~;难~) 田地 业务、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表示程度:些(些些;一些) 好(好些)点(一点;这~) 肆 步(初~;逐~) 得(好~很) 多(多么)许(~多;~久) 这样(~矮)这里 那样 不过(再好~) 表示程度、数量或方式:偌(~大年纪) 这么(~大) 表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偌(~大) 那末 那么 表示某种程度:多(~少;~大) 长短,多少:饶乏 具有一定程度:较(比~) 高低 适当的程度或限度:尺寸 分寸 头寸 规定的程度:尺度 达到的程度:地步 境地 境界 境域 程度适当:适度 程度或地位相等,不分高下:并驾(并齐驱;齐驱并驾) 程度深浅:轻重 水的深浅程度:深浅 程度高低:高低 高下 高矮 上下(不相~) 不高不低:中等 中常 中等规模或规格:中型 处于中等程度,不高不低:半低不高 程度接近:临(临近) 边 近(近于;近涖;~乎;~似) 庶(~几;~乎) 垂(垂临;~成;~老) 挨(挨边;挨近) 将(将近;几~)濒(濒于;~行;~危;~死挣扎) 阽(~危) 汔(~可小康)摄(~乎大国之间) 殆(~无其匹) 迫(迫促;迫近;迫窄;迫临) 相次(~二更;~五里) 表示接近:几(几乎;~及) 险(~些) 殆(~尽;游历~遍) 仅(士卒~万) 快 近乎 近于(将近于) 差点(差点儿) 差一点 差不多 差不离 逐渐接近:浸寻 寖近 与实际情况很接近:八九不离十 表示程度过分:太 程度不完全:半(~生;~掩;~坐) 程度不一:异数 (文化、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程度) 另见:水平 位置 造诣 限度 超过达到 达不到 ☚ 程度 程度高 ☛
处所 处所处(方处;去~;玩~) 所(所在;哨~;失~) 场 境(仙~)许(何~人也) 虚 党 地方 表示处所:在 于(生~楚雄) 里(村~) 边(里~) 间(田~) 头(里~) 行 上(课堂~) 下(舍~) 搭(那~) 表示较近的处所:这(这儿;这里;这边;这畔;这块;这搭;这厢;这边厢;这壁厢) 此(~地) 指示处所:这的 同一个处所:一起 一块 某一地方,处所:角落 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安乐窝 胸无大志者的安乐窝:燕雀之居 关键重要的处所:机轴 机要的处所:机幄 阴凉的处所:阴凉处 远离尘俗的处所:霞表 幽僻的处所:高岸深谷 偏僻的处所:曲 隐蔽的处所:暗处 隐蔽的、做亏心事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暗室屋漏 (地方:处所)
另见:地方 场所 住地 ☚ 处所 所在地 ☛
称许 称许许(许重;许与;期许) 称借 称许他人:许人 受到权威人士的称许或重视:伯乐一顾 伯乐一盼 伯乐之顾 伯乐之赏 夸奖称许:奖誉 粉饰 推奖称许:推称 赞美称许:饰奖 垂爱称许:眷与 称许而荐擢:褒拔 (称赞嘉许:称许) ☚ 赞许 赞扬 ☛
不定的数量 不定的数量些(些个;这~;那~;有~) 若干 如干 若如 若而 表示大约的数目:数(数个;概数;荒数;约数) 庶(庶几) 来(二十~岁;两个~月;五尺~长) 谱 论 恕几 大约 大体 大致 八成 左右 上下 光景 模样 内外 前后 摸边儿 差不多 八九不离十 一千与八百之间:千儿八百 表示不定的少数:数个 表示一至十的不定数:几(几多;几何;几许;十~年;~十岁) 两(过~天;说~句) 表示少量的不定数:点(一点;有点;一点儿;吃~再走) 些(些些;些子;些儿;些须;些少;些微;些许;些子儿) 数量很少的一点儿:一丝一缕 一丝半缕半丝半缕 极微小的一点儿:一丝一毫 表示数目不大的约数:头(十~八块) 表示弹性较小的约数:十来个 表示不定的多数:些(好些) 九(~十)百(~十) 表示整数后还有大概的零数:余(四十有~) 多(四十~岁) 有零(四十~) 挂零 出头 冒头 冒尖 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把(千~人;个~月) 可(近~四十) 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许(一里~) ☚ 各种数量 数量多 ☛
称赞 称赞誉(称誉) 绳 许(嘉许) 諘 谈 称奖 称道 称扬 称咏 嘉尚 矜善 夸奖 夸讲 夸称 夸道 赞美 称赞和推荐:谈荐 称赞和毁谤:誉毁 表示称赞:点头称善 口头称赞:口称 时人的称赀:时谈 被人们所称道、传颂:在人口耳 众人的称赞:众誉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高抬 抬举 奖掖抬举:抬奖 互相抬举、敬重:斯抬斯敬 斯抬厮敬 受到称赞:饮誉 为人所称赞:见称 齿颊挂人 因著名而被称道:著号 著声 著称 以文章著称:鸣文 以某种名号著称:号称 爱护称赞:爱誉 袒护称赞:党誉 赞美称道:赞述 值得称道:可圈可点 祝愿称赞:愿谓 夸奖称赞:囋 夸赞 夸称 谀赞 空自夸赞:谩夸 当面称赞:面誉 互相称赞:交誉 连续不断地称赞:赞声不绝 曲意称赞:曲誉 (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称赞)
另见:夸奖 表扬 赞扬 颂扬 褒扬 赞叹 赞美 ︱指责 ☚ 称赞 赞誉 ☛ 许許xǔ;hǔ(一) 虚吕切,上语。 ❶应允;赞同。《韩非子·说林》:“~之而大欢。” ❷处所,地方。见“何许”。 ❸这样;如此。刘克庄《沁园春》:“有~孤高,有~芬芳。” ❹左右;上下。表约数。《后汉书·皇甫嵩传》:“赴河死者,五万~人。” ❺呢,呵。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空有恨,奈何~。” (二) 火五切,上虞。见“许许”。 许羌语音译,意为“巫师”。汉族称“端公”。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宗教职业者,限男子担任,无等级,世代相传。在羌族社会中有一定地位,如祭山还愿,看病、驱鬼、安神、除秽、招魂消灾、择婚丧葬、敬神祝福等均须其主持,收一定报酬。能背诵经典,并掌握一些巫术,如占 卜、送鬼(送茅人)、踩红锅、踩铧头等。 许 许今河南许昌东南,东汉都。周初,封文叔于许 春秋时,为许昌国。战国时,分属韩魏两国管辖。秦设许县,属颖川郡。汉承秦制。东汉末年,各州郡拥兵自立,曹操控制许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于建安元年 (196),迫汉献帝刘协至许,许为汉代最后一个都城。曹操修筑的许都,周围9里有余,后遭黄水淹没,现已不存,只剩殿基土台及砖瓦遗迹。魏文帝黄元初年即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代汉自立,汉献帝被尊为 “山阳公”,迁都洛阳。许为汉都共历25年。 ☚ 延城 许昌 ☛ 许xǔ❶称赞。如:赞许,许为佳品。 ❷答应。如:许愿,以身许国。 ❸许配。如:姑娘许人了。 ❹许可。如:准许;不许失败。 ❺也许,或许。如:他没来开会,许是不知道。 ❻大约的计量。如:许多,许久。 ❼处,地方。如:何许人也? ❽姓。 许 许xu不定数词。(一)或用于数词后,或用于两个数词之间,或用于数量短语后,或用于数词与量词之间,表示约数,相当于“约” “来” “左右”等。如: ❶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世说新语·俭啬》“许”句:郗公开始以为只减少数百万左右。) ❷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世说新语·容止》“许”句:庾公一会儿领了左右十来个人走过来。) ❸述果使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余营,并出攻汉。(《后汉书·吴汉传》“许”句:公孙述果然让他的大将谢丰、袁吉率领兵众十来万人,分成二十多个营,一起出发进攻吴汉的军队。) ❹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世说新语·术解》“许”句:服药后就大泻,泻下几段纸,象拳头那么大。) (二)用于动宾短语后,相当于“些”。如: ❺君章云:“不审公谓谢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胜我许人。” (《世说新语·规箴》“许”句:君章说:“不清楚你认为谢尚是什么样的人?”桓温说:“谢尚是比我强些的人。”) (三)用于“多”“多多”“诸”“少”“几”后,构成“多许”、“多多许”“诸许”“少许”“几许”,分别相当于“许多”“许多许多”“一点儿”“多少”等。如: ❻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世说新语·假谲》“许”句:〔王敦〕命令骑士追赶〔晋明帝〕,已觉得追了许多里路。) ❼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世说新语·赏誉》“许”句:〔王怀祖〕只用真诚坦率一点儿,就足以抵上别人许多许多。) ❽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世说新语·容止》“许”句:〔如果对王长史父亲加以〕保护和重用,可以作许多事情。) ❾上问尚书库部郎顾琛:“库中仗犹有几许?”(《资治通鉴·宋纪·文帝元嘉七年》“几许”句:文帝问尚书库部郎顾琛说:“兵库中武器还有多少?”) ☚ 徐 还 ☛ 许(許)hǔ(构词成分): ~ ~ [- -][书] (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 the sound produced to synchronize movement while working 另见 see also xǔ。
许(許)xǔⅠ ❶ (称赞; 承认优点) praise: 推 ~ esteem and commend; 赞 ~ praise; commend ❷ (答应) promise: 他 ~ 过我一张票。 He promised me a ticket. 他 ~ 下要给大报酬的诺言。 He made reward. ❸ (允许; 许可) allow; permit: 此处不 ~ 吸烟。 Smoking is not permitted here. 每人只 ~ 携带50公斤行李。 Only fifty kilos are allowed for personal luggage. 只 ~ 前进, 不 ~ 后退。 No retreat is allowed, only advance. ❹ (许配) betroth a girl; engage to; affianced to sb. Ⅱ ❶ (也许; 或许) maybe; possibly; perhaps: 他今天没来, ~ 是生病了。 He didn't come today; perhaps he's ill. 他 ~ 不来了。 Perhaps he isn't coming. 天这么黑, ~ 是要下雨吧。 It's so dark. Perhaps it's going to rain. ❷ (表示程度或大约的数目) about; approximately: 年 ~ 40 about forty years old; 少 ~ somewhat; a little Ⅲ ❶ [书] (处; 地方) place: 何 ~ 人? Where does the person come from? ❷ (周朝国名) Xu,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❸ (姓氏) a surname: ~ 慎 Xu Shen 另见 see also hǔ。 ◆许多 many; much; a great deal of; numerous; plenty of; a great many of; many a; a large amount [quantity] of; lots of; a lot of; 许婚 pledge daughter's hand in marriage; betroth a girl; 许久 (for) a long time; for ages; for long; 许可 permit; allow; permission; allowance; consent; licence; 许可证 licence; permit; 许可证贸易 licensing trade; 许可制 licence system; 许诺 make [give] a promise; promise; give one's word; 许配 betroth one's daughter to; be betrothed to; be affianced to; 许许多多 lots and lots of; 许用(的) allowable; permissible; permitted; 许愿 make a vow (to a god); promise sb. a reward; 许字 [书] betroth a girl 许羌族巫师名。羌语音译。尊称“阿爸许”,又称“释比”,俗称“端公”。有较高社会地位与威望。专门从事祭山、还愿、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合婚、婴儿命名、死者安葬和超度等活动。仅限男性充任,并可成家。无宗教性组织或寺院,但须供奉历代祖师和护法神“猴头童子”。除少数为父子传承外,一般由巫师口传,学艺3年。主要唱经有上中下3坛,各10余部,约70余段,须数年始可背诵。法器有猴皮帽、竹帽、羊皮鼓、神棍、师刀、猴头、铜锣、令牌、野兽牙骨卦、羊角卦等;其中以猴皮帽和猴头最为贵重。法事通常有预卜、送鬼(送茅人)、踩红锅、踩犁铧头等。巫师作法前用净水洗脸,燃柏枝熏身,杀白鸡敬祖;在祭山大典时,依古俗还要斋戒沐浴7天。 许国名。姜姓,相传为炎帝之后。周武王封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市东30里。西周时许为周王室戍守南土的重镇。春秋中期以后依附于楚,并多次迁徙:楚共王十五年(前576)自许迁叶,许国故地(亦称旧许)为郑所有;楚灵王八年(前533)迁于夷;楚灵王十年迁于荆;两年后平王继位,迁回叶城;楚平王五年(前524年)迁于白羽;楚昭王十年(前506)迁于容城。约在战国时为楚(一说魏)所灭。 许❶县名。秦置,治所在河南许昌县东。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于此。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改为许昌县。
❷侯国名。东汉建初四年(79年),封执金吾马光置。治许县(今河南许昌县东)。后废。
❸国名。唐武德元年 (618年),宇文化及建,都魏县(今河北大名县西南),次年亡于窦建德。 许古国名。也作。姜姓。在今河南许昌东,周武王时封文叔于此。春秋时常为郑国所逼,依楚国而存。许灵公时迁于叶(河南叶县),许悼公时迁至城父(安徽毫州东南),后复还叶。公元前524年又迁白羽(河南西峡)前506再迁容城(河南叶县西)。战国初期为楚所灭。 许xǔ ❸ 封官许愿
❹ 孤高自许|意气相许
许許xǔ(6画)
  【提示】讠,2画,第二笔一笔连写,不要错分成两笔。 *许(許)xǔ6画 言部 (1) 答应;应允: ~可|允~|准~|不~现在离开。 (2) 认可其优点;赞同: 推~|赞~。 (3) 预先答应给人东西或做某事: ~愿|~配|以身~国|这张票我已~给别人了。 (4) 或者;有可能: 或~|也~同意,也~不同意|他~是忘了。 (5) 〈书〉表示约数: 几~|鱼可百~头。 (6) 这样(表示程度): ~多|~久|水清如~。 (7) 〈书〉处;地方: 先生何~人也? (8) 周代古国名,在今河南许昌东。 许許xǔ西周以来的形声字。从讠(言),午声。声母演变如咬洨、尧晓、砚现例。韵变如午御、虎虚、疏胥例。应允,认可义。《说文》说是“听”义,听读去声,也有听从义。应允义如:特许|不许。组词如:允许|准许。引申为承认其优点。如:赞许|推许。又引申为预先答应给与。如:以身许国|我许给他一本书。假借转义指地方。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又作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如:几许|少许|年三十许(指三十岁左右)。又指这样。如:如许|许多|许久。古书上假借许字为周代国名和姓氏,金文本作无(無),与许字古音通。后《说文》作从右耳刀(邑),从无(無),亦声。读“许”。中古以后假借转义为或者,可能。如:或许|也许|他下午许来。 许許★繁◎常★常
許,表意,从言从午,午为杵,指捣杵,本义读hǔ,捣杵舂米时呼喊以助劳,引申为集体劳作时共同发出的号子声(用以协调步伐,一齐出力);又读xǔ,引申为应允、答应给予、女方接受男方求亲、认可、称赞,假借为数词(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姓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许”。 【辨析】 以“许”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hǔ:浒。许〈代〉指示代词。这么;如此。 《金》十一: 爹~久怎的也不在里边走走?例又见〖许大〗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