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论中的教育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论中的教育思想 中论中的教育思想《中论》为徐干所著。徐干,字伟长,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山东北海(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人。魏文帝曹丕称徐干“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魏志·王粲传》)现存《中论》上下两卷,内容属儒家思想。《中论》认为“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中论》中教育思想丰富。《中论》主张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三方面:“第一,六德:智、仁、圣、义、中、和。第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第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德旨在培养人的品质,六行旨在培养人的行为,六艺旨在于培养人的技能、美感。这是对传统教育内容的继承和完善,对后世影响很大。《中论》中的儒家思想成份很重,对教育对象的道德修养要求很高。《中论·虚道》指出,“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学道也”。“才敏过人,未足贵也;博辩过人,未足贵也;勇决过人,未足贵也。君子所贵者,迁善惧其不及,改过恶其有余”。《中论》提出要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也充分体现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中论》认为成功的教育必须以深刻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点为前提。《中论·贵言》指出,“君子将语人以大本之源,而谈情义之极者,必先度其心志,本其气量,视其锐气,察其坠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也必须时时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默契配合,相机引导,给以恰当的教育。《中论·贵言》论述道:了解了学生的特点“然后唱焉以观其和,导焉以观其随。随和之微发乎音声,形乎视听,著乎颜色,动乎身体,然后可以发幽而步远,功察而治微。于是乎闿张以致之,因求以进之,审论以明之,杂称以广之,立准以正之,疏烦以理之,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欲其自得之也。故大禹善水,而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在求学的态度和方法上,《中论》认为,求学必先立志。一个人虽有才,但没志,是不会成功的。“志”是学习中的“老师”,“才”是学习中的“徒弟”。学者不怕才不够,就怕志不立。求学必须虚心,《中论·虚道》说:“人之为德,其尤器与?器虚则物注,满则止焉。故君子常虚其心志。”另外,求学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论·治学》举子贡、颜回求学的例子加以论述说:“昔颜渊之学圣人也,闻一以知十,子贡闻一以知二。斯皆触类而长之,笃斯而闻之者也。” ☚ 历代皇帝尊孔 中庸之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