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省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省制度 元朝为控制其辽阔的疆域而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为行省制度。金朝曾在开封等地设行台省。元在统一过程中沿用金制,每占一地,设一行省,如燕京行省、西域行省,当时的行省是为军事行动的需要而设立的临时机构,代中央行使职权。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元世祖把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最高行政机构,设平章政事一人,掌管省内军政大事,另设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全国分12个大区,京师附近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为中央特区,直属于中书省,称“腹里。”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设11行中书省,简称11行省。据《元史·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继秦朝郡县制后,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一项重大变革。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Xingshen zhidu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建立后,在政权组织形式上遵用汉法,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行政。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又简称为行省或省,掌管地方行政、财政、军政大权,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朝除“腹里”(元大都周围一带,包括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之地)地区直属中书省管辖,吐蕃及诸王封地归宣政院管辖外,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即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岭北。各行省设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长官。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严密完整的地方政权机构,是秦汉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建立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人们仍习惯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为行省或省。 ☚ 怯薛 达鲁花赤 ☛ 行省制度元代疆域之广,汉、隋、唐、宋皆不及。元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其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的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周围地区,包括今北京市、河北、山东、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亦称“腹里”。其他地区,则分设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和征东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和省。各行省除岭北、辽阳、征东外,一般比现在省大,包括现在的几个省。行省置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管理政务、军事。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中书行省与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政权,一般是路领州、县,中书省则有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之别,但也有府、州直隶省的。明、清时虽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往往仍称为行省或省;直隶省则是由中书省演变而成,名虽异实则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