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条件作用
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首创了迷笼、迷箱等实验装置,把白鼠、猫等动物放在控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试验。以白鼠实验为例,饿鼠刚进入迷箱时,作出许多诸如乱跑、嗅闻等无效动作。 偶而按压杠杆,一粒食丸滚入食盘。白鼠吃完食物后,杠杆重新播入原处,引出动物下一次的尝试动作。一次尝试动作作为一个周期,动物也只有在此期间可使用杠杆。只要一个特定的反应跟著一个强化,就能增强反应的概率。经过多次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迷箱内情境与反应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在这种反应过程中,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故称为工具性条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