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的采集
蒙药的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以野生植物为多,在采集中要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分、山坡坡向等;植物的根、茎、叶、花、子、实,以及某些动物类药,又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期,若误失收采时机,既影响产量,又减低功效,因此,掌握采集时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❶全草、茎、叶。一般在生长旺盛时及开花初期采摘,如篇蕾、梅花草、布氏紫堇、悬钩子茎、草乌叶等。
❷根和根茎,常在秋末或初春采挖,因这段时间植株枯萎或春苗未出,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大部内存,所含的有效成份较高,如乌头、苍术、黄精、玉竹、百合、党参、黄芪、甘草等。
❸花及花粉,要在含苞时或初放时采摘,如黄刺玫花、玫瑰花、槐花等;也有的在开放时采摘,如红花、菊花、金银花、旋复花等; 蒲黄则在盛花期采收。为时过早则气味不足,过迟则气味散失。采摘时以晴天、清晨为好,可保持花朵完整并迅速干燥。
❹果实、种子,一般果实多在初成熟或未老熟时采收,如石榴、木瓜、五味子、枸杞子等。种子、核仁多在老熟时采收,如杏仁、桃仁、茺蔚子、白扁豆等。也有的在将要成熟时采集,如急性子、青葙子、芝麻、小茴香等,因为老熟后果实破裂影响质量,或种子散落,不便收集。
❺树皮及根皮,以春夏间为好,因这时植物生长旺盛,皮内养分较多,皮层和木质部也容易剥离,如黄柏、榆皮等; 采根皮以秋后为好,此时,养分多贮存于根部,如地骨皮、沙棘根皮、杏树根皮、桑白皮等。
动物药的采集,也有一定的时机。畜、禽、兽类应在秋、冬凉爽季节,选取膘肥、无病的为上。昆虫类药物,其孵化发育、都有一定的时间,一般均在夏、秋采收。
矿物药四季均可采收,但要注意舍弃裸露地面、经风吹日晒者。
采集要合理,注意保护药源:历代医家和药物工作者都主张“吃山要养山”,利用天然野生药物资源防病治病,发展人民医药卫生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健康成长,繁衍生息。所以,应当爱惜一草一木,认真保护药源,合理开发使用,不可滥采乱挖。
(1)合理采药: 有计划地采药,原则上应该用多少采多少,用什么采什么,防止积压浪费。除了必要的贮存以外,不要采集过多。仅用地上部分的多年生药材,担心不要连根拔出,可于离地面1—2寸处割取,或留下主茎而剪取侧枝。用多年生块根或根茎的药材,要逐年采挖,不可一次挖光,使其绝种。应当留下一部分,以便来年再长。用枝叶的草药,一棵树不可采得太多,应该留一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以利生长。用树皮的药材最好在采伐同时采皮,生剥时注意要有间隔地纵剥,不要环剥,避免将树剥死。
(2)留下种子: 采挖的同时要注意繁殖留种。用全草的一年生药材,在大面积采集时,要有计划地留一部分生长茁壮的植株,以备传种接代。多年生草药,要有计划地留根、留母树或注意采收种子,帮助其繁殖。
(3)充分利用: 即充分考虑到一种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用途。例如草乌主要用其根,可历代蒙医将根、叶、花均用,提高了对药材的利用率; 文冠果木则主要用其木材,但多年来用其枝、叶、而其木材下脚料则制成“文冠木膏”,应用于临床,疗效提高数倍,并节省了木材。有许多药材,取下药用部分以后,留下不供药用的根、头部,还可以做为栽培材料。如芍药、麻黄、远志、枸杞等。这样做,即可以充分利用,又能保护发展天然药源,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4)野生变栽培: 野生药源虽然丰富,但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对一些疗效高、产量少的药材,如黄芪、肉苁蓉、款冬花、牛蒡子、紫乌头等,要有计划地使其由野生变栽培,以满足需要。此外还要正确地处理好采和养的关系,须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封山种药、轮封、轮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