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 節】
此章言‘道之不行’,由於知之過不及;‘道之不明’,由於行之過不及,以承上中庸‘鮮能’之意,以起下知行相資之意也。承上章中庸‘鮮能’而言過不及,以明‘無過不及’之為中。篇題及章句以‘無過不及’言中者,皆本於此也。
章句首章第二節‘道’字,承上文‘率性之道’而言,而上有‘天命之性’一句,但言率性之意,可知其出於天,故不曰天理,而曰‘事物當行之理’也。此章‘道’字,承上章‘中庸’而言,而上無‘天命之性’一句,但曰‘中而已’,則無以知大原所自,故曰‘天理之當然’,以明此道之出於天也。第二章章句言‘天命所當然’,亦此意也。
凡言道者,莫非中也。而獨於此章‘道’字曰‘中而已’者,所以起下文知愚、賢不肖之過不及也。
中是道也,道無不‘具於心’。而雲峯胡氏但以‘不偏不倚’之中為‘具於心’者,然則‘無過不及’之中不‘具於心’乎?但知此章‘中而已’之道謂‘無過不及’者,而不知首章‘具於心’之道,即通貫動静者,故其言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