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苍梧词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苍梧词序 苍梧词序清陈椒峰撰。见于《苍梧词》(有1936年开明书店铅印《清名家词》本)。作者在序中除了回顾董元恺(字舜民,《苍梧词》作者)生前与自己过从甚密且时相酬唱的情形,对董氏的溘然长逝一掬伤心之泪以外,着重评析了董氏《苍梧词》“能按古谱、出新意”的特点。作者指出:“宋之能词者六十馀家,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远、吴梦窗数子,始可称以新意合古谱者。”作者深契杨万里论词之语,并据己意加以进一步阐释:“杨诚斋论词六要,一曰按谱、二曰出新意是也。苟不按谱,则歌韵不协;歌韵不协,则凌犯他宫,非复本调。不出新意,则必蹈袭前人,即或炼字换句,而趣旨雷同,其神味亦索然易尽。”作者循此考察《苍梧词》而得出如下结论:“今观《苍梧词》,既绝此二病,而于秦、史诸家,贯串变化,别成一家之言,其并传也奚疑哉?”作者又征引曹植《与杨修书》,反复剖白自己为《苍梧词》作序之本意:“昔曹子建《与杨修书》云:‘丁敬礼尝作小文,使余润色之。仆自以为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予于《苍梧词》,所以迟之又久而不敢序者,亦窃谓才不过舜民。今勉为之,仅免舜民后世谁知之叹。”又,《苍梧词》卷首还刊有陈维崧及尤侗所作序文二篇。陈序以骈俪形式,畅抒作者的怀旧悼往与感时伤世之情。序文起首云:“若使人间罢长恨之歌,天上少销魂之曲,井公多暇,惟解投壶,彭老无愁,未尝观井,则秦缶不弹,燕歌遂歇,石何言于晋国.鹤无语于尧年。无如海水长干,蓬池易浅,赵厕有不平之客,吴关多可惜之人,此则大夫思告其哀,匹士愿歌其事,言之不足,悲矣如何!”才情既极充沛,文采亦甚富赡。序文结尾云:“仆也老而失学,雅好填词,壮不如人,仅专顾曲。慨自邹、董既亡之后,泪满蝉钿;况复曹、王久别以来,心灰兔管。见吾友之一编,动鄙人之三叹。啼成绀碧,不让江潭红豆之思;泣化琼瑰,何殊风雨苍梧之恨?永传乐府,长播词林。”在对董氏《苍梧词》的赞赏中,寄寓了作者的无限人生枨触。尤序首先阐发了作者“词由哀乐而出”的见解:“文生于情,情生于境。哀乐者,情之至也。莫哀于湘累《九歌》、《天问》,江潭之放为之也;莫乐于蒙庄《逍遥》、《秋水》,濠上之游为之也。推而龙门之史,茂陵之赋,青莲、浣花之诗,右军、长史之书,虎头、龙眠之画,无不由哀乐而出者,何况乎词?”接着举实例论证词之能感人者,正在“哀乐”二字:“每念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辄欲以眼泪洗面;及咏周美成‘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则泪痕犹在,笑靥自开矣。词之能感人如此。”然后备述董氏一生所历种种“哀乐”之事,并强调它们正是董氏《苍梧词》所抒写的中心内容。作者对《苍梧词》的总体印象和基本评价是:“以抑塞磊落之才,使飞扬跋扈之气;以嵚崎窈窕之遇,抒缠绵凄怆之怀。其为词也,或取诸骚焉,或取诸子焉,或取诸史焉,或取诸赋与诗焉,或取诸书与画焉。无不有也,无不似也。岂非哀乐过人,一往有深情者乎?”作者还指出:“或者谓声无哀乐,词亦何能感人?试以《苍梧》一编,付之铜将军铁绰板,一唱而凉风生,再奏而繁霜落,如听雍门之琴,莫不欷歔泣下矣。又使双鬟女郎按红牙歌之,则彩云为之徘徊,青鸟随而翔舞,如明皇击羯鼓,四顾柳杏,有不嫣然发笑者乎?”通观其一篇之旨,尽系于“哀乐”二字。 ☚ 衍波词序 珂雪词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