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脊髓损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脊髓损伤病名。即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脊髓所导致的损伤性疾病,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合并症。 脊髓损伤脊髓受到外力打击而引起的实质性或功能性损害。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等。 脊髓损伤myelic injury系由脊柱骨折、脱位所引起的脊髓传导功能障碍。可分为脊髓震荡、部分挫裂伤、完全挫裂伤及马尾神经损伤等。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生理反射、膀胱与肛门括约肌功能等不同程度的丧失。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治疗在于解除压迫,恢复其功能。全瘫者预后不良,不全瘫或马尾损伤者预后较好。 脊髓损伤jǐsuísǔnshānɡ病名。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脊髓所导致的损伤性疾病, 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合并症。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一种残废率很大的损伤。占全身损伤的0.2~0.5%,在地震灾害中发病率高达10%,在脊柱骨折中伴发脊髓损伤者约占20%。闭合性脊髓损伤多见于工厂、矿山和施工等意外事故,偶见刀剑或匕首等凶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战时火器性脊髓损伤中,以硬脊膜穿破的开放性损伤较多见。但也有一部分为硬脊膜完整的非开放性损伤。实验研究证明,脊髓的原发性损伤往往并不严重,伤后迅速产生的继发性 “脊髓中央出血性坏死”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的原因,在手术治疗上。前路减压术对屈曲性脊柱骨折伴发脊髓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图1胸腰椎骨折时病人的搬运 图2颈椎骨折时病人的搬运 (1) 椎板切除术: 解除脊髓受压,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伤后1~2日内即可进行。术中亦可行脊髓后正中切开术,对减轻继发性脊髓中央出血性坏死和恢复脊髓功能有帮助。局部降温或用大量冷盐水反复冲洗损伤部,对神经功能恢复有好处。 (2) 前入路减压术: 适用于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如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上缘和椎间盘突出压迫,早期手术效果较好。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褥疮、泌尿系感染及肢体挛缩畸形,要勤翻身,清洁及保护皮肤,在容易受压的部位采用软垫及间断按摩、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痰,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病人起床或坐轮椅活动。注意导尿和膀膀冲洗的无菌操作,适当地应用抗生素。康复治疗有: ❶在肢体完全瘫痪的过程中应加强被动运动,预防肢体挛缩和关节强直; ❷肢体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后,在被动运动和理疗基础上,嘱病人加强自动运动,进行锻炼; ❸晚期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如足下垂可行跟腱延长或三关节固定; 内收肌痉挛可行内收肌切断或闭孔神经切断术; ❹职业训练,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职业技能。 开放性(刀戳性)脊髓损伤 是由于刃器刺入脊柱引起的脊髓损伤,创口处可有肌肉外突或脑脊液流出。约有1/3伴发胸腹脏器损伤。受伤的部位以胸椎最多,颈椎次之,腰椎最少。1/3的脊髓损伤为完全性,2/3为部分性。部分性损伤中,脊髓半侧损害者约占半数。根据脊柱X线平片中骨折和折断刃器的位置而了解脊髓损伤部位。根据有无休克、皮下气肿、气胸、血胸和腹腔内出血,以确定伴发的合并损伤。治疗必须首先手术取出致伤物。在取折断的刃器时,尽量不使其移动,以防止将不全性脊髓损伤变成完全性。并应在直视下取出致伤物。对可能有大血管和胸腹腔脏器损伤者,术前备血应充足,术中临床多科协作共同处理。脊髓全切断时,可借牵拉神经根使脊髓断端对合,完全性脊髓切断恢复困难,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约有半数可以恢复工作,膀胱功能多可恢复良好。合并胸腹脏器伤者死亡率高。 火器性脊髓损伤 平时多见于低速(200~350m/s)的投射物如手枪子弹所伤,战时多见于高速 (650~1300m/s)的枪弹或弹片所伤。以后者为严重。根据投射物作用于脊髓的方式可分为: ❶盲管伤,脊髓内有异物存留; ❷贯通伤,投射物穿过脊髓; ❸椎旁伤,投射物在脊髓邻近通过,引起脊髓震荡或挫伤。又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损伤两类,一般在脊髓圆锥以上多见完全性损伤; 而马尾部多为部分性损伤。常伴有颈部大血管、气管和食管,以及胸腹腔脏器的损伤。诊断时除根据外伤史和临床表现外,应摄脊柱X线平片,了解子弹和弹片的位置,以及椎管内有无异物和碎骨片及腰椎穿刺以了解有无血性脑脊液及有无蛛网膜下腔梗阻。治疗方面,应用破伤风抗血清和大量抗生素。早期手术清创,摘除椎管内异物和碎骨片。休克时注意处理胸、腹合并伤。 ❶部分性脊髓损伤症状在加重者; ❷椎管内有金属异物或碎骨片存留者; ❸颈静脉压迫试验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者; ❹创口有脑脊液流出持续时间较长者,均应作椎板切除探查。脊髓圆锥以上的完全性损伤预后不佳,圆锥和马尾的部分性损伤预后较好。 屈曲性脊髓损伤 是暴力造成屈曲性脊柱骨折时所引起的脊髓损伤,为闭合性脊髓损伤中最常见者。高处坠落时足或臀部着地,或弯腰工作时重物击中肩背部,使脊柱骤然过度前屈,常在脊柱活动范围较大的胸腰椎交界部(胸11~腰2)发生压缩性骨折。其中以胸12或腰1骨折最多见,胸11或腰2骨折次之。一般多为1个椎体发生压缩骨折或骨折脱位,有时可见2个以上椎体压缩者。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向,如脱位的分力较挤压的分力大时,容易发生脊柱骨折和脱位,此时后纵韧带多被撕裂,椎体脱位也常伴有关节突的骨折或交锁(跳跃); 如挤压分力大于脱位分力,则产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脱位很轻或无明显脱位。一般可见压缩椎体的后上缘突入椎管内,其上方的椎间盘也同时破裂并突入椎管内,导致脊髓的损伤或受压。骨折脱位明显者,脊髓常在下位椎体的后上缘与上位脊椎的椎板之间遭受挤压,神经根也常因挤压和牵拉而致伤。根据损伤的方式,伤后的症状和脊柱X线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此种脊髓损伤压迫主要来自前方受伤的椎体和椎间盘,故前路减压效果较好,其他处理参见闭合性脊髓损伤。 伸展性脊髓损伤 是暴力作用使脊柱过度伸展时引起的脊髓损伤,此种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跌跤时额面部着地,或跳水时额部触碰池底,均可由于颈部过度伸展而造成颈椎骨折。上位椎体可向后脱位,并伴有脊椎附件骨折,脊髓因挤压而致伤。又如高处仰面坠落时,腰背部恰落于栏杆或石块上,致使脊柱过伸,造成脊椎后部附件骨折和椎体后脱位,脊髓除直接遭受挤压外,尚可因椎管延长而产生牵拉伤。根据损伤时的方式和脊柱X线平片所见可以确诊。治疗上与屈曲性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不同,不能采用过伸复位,而应使脊柱稍屈曲,附件骨折迫压脊髓时,应行椎板切除减压。 挥鞭性损伤 暴力作用于躯干以腰背部为多见,引起躯干的突然加速运动,由于惯性作用,头部的运动落后于躯干,于是发生头部与颈部之间的快速前后摆动,引起强烈的过伸和过屈,有如挥鞭样动作,造成颅颈交界处即延髓和颈髓邻接部的损伤,称为挥鞭性损伤。损伤严重时可立即造成死亡,神经损伤除延髓和颈髓交界处外,颈髓上段、下段和神经根亦可产生牵拉伤,颈部软组织如肌肉、肌腱和韧带撕裂、椎间盘破裂、但颈椎多无骨折和脱位。处理上参见脑挫裂伤和闭合性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脊柱受击后所产生的暂时性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震荡,约占脊柱脊髓伤的1%。功能障碍多是不完全性的,感觉和膀胱功能仍可存在。脊髓神经细胞和传导束并无破坏,在肉眼和显微镜下也看不到明显的病理改变。十几分钟或几小时后,脊髓功能可完全恢复,或近于完全恢复。恢复的顺序是先下肢功能恢复,其次是臂部,最后是手功能的恢复。除严密观察注意与其他类型的脊髓损伤鉴别外,无特殊治疗。 脊髓挫裂伤 是脊髓的实质性损伤,肉眼和显微镜下可看到小的点状出血、水肿、血栓形成,甚至软化坏死。临床表现取决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其严重程度。脊髓表面的软脊膜仍保持完整者称脊髓挫伤,如软脊膜撕裂,脊髓实质和神经束部分断裂,或有液化脊髓组织自裂口溢出者称脊髓裂伤。脊髓挫裂伤晚期,坏死组织吸收形成小的假性囊肿,损伤处纤维组织和神经胶质增生,形成纤维胶质瘢痕,病变局部脊髓萎缩和变细。损伤早期可采用手术减压,术中可用大量冷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晚期病人,除加强护理外,无特殊治疗。 脊髓休克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消失,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及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失禁。这种现象总称为脊髓休克。如脊髓损伤轻,为脊髓震荡时,脊髓功能常在十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残缺,此时,在功能障碍和临床过程上很难与脊髓震荡作严格的区别。如为脊髓挫裂伤,脊髓休克持续时间长,需2~4周后腱反射、感觉和运动才能相继恢复。如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则运动和感觉将不能恢复,但在脊髓休克消失后,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并逐渐形成自主性膀胱。当病人的全身情况不佳,如营养不良、尿路感染和褥疮等情况下,脊髓休克的时间可以延长。在脊髓休克期间,很难判断脊髓功能障碍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一般认为,脊髓休克历时越长,表示脊髓损伤越严重。但实验证明: 脊髓休克并非由于损伤本身对脊髓的影响所产生,而是由于损伤的脊髓失去高级中枢调节的结果。 ☚ 藏毛窦 脊髓中央出血坏死 ☛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高处坠地,颈、胸、背部的挤压伤、产伤均能引起脊髓损伤。其临床分类与脑损伤相似,有: ☚ 颅内出血 颅后窝肿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