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宝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宝草 【名称出处】:《本草从新》 【概况】: 异名 茅草香子(《简易草药》),灯台、双合合(《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草木便方》),对月草(《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的全草。 原植物 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Hypericum electrocarpum Maxim.),又名大对叶草(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排草、对经草(江西),红旱莲、宝塔草、穿心箭(浙江)。 历史 元宝草始载于《本草从新》,云:“元宝草生江浙田塍间。茎直上。 叶对节生。如元宝向上。 或三四层或五六层。”在《百草镜》中亦载:“……其叶中阔两头尖,如梭子形,穿茎直上、或五六层或六七层,小满后开花、黄色。”在《纲目拾遗》中载有:“……此草有两种:一种两叶抱茎,亦对节生,一种独叶,茎穿叶心,入药以独叶者为胜。”茎穿叶心者,即为元宝草。《植物名实图考》也载:“元宝草,江西、湖南山原、园圃皆有之。独茎细绿,长叶上翘,茎穿叶心,分杈复生小叶,春开小黄花五瓣、花罢结实。 根香清馥,土医以叶异状,故有相思、灯台、双合合诸名。”据上述和附图,即为本种无疑。本品近代广为药用。《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 形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体无毛。单叶对生,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向茎贯穿其中;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1~3.5cm,散生黑色腺点。 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直径6~10mm;萼片5,有黑色腺点;花瓣淡黄色,有黑色腺点和腺条纹;雄蕊多数3束,花药有黑色腺点;子房3室。蒴果卵状长圆锥形,长6~9mm,散生黄褐色囊状腺点。 种子黄褐色、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0卷第2分册.图版8:4-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路旁、草地、沟边及灌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日本、越南、缅甸和印度也有分布。。【生药】: 栽培 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种植。 用种子繁殖,于3~4月或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27~30cm开沟,深约4cm,播后覆土,每亩用种子150~200g。 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间苗、补苗,按株距10~13cm留苗1株;亦可穴播,每穴定苗2株。生长期追肥1次。收获后结合迹地清理,再中耕除草与施堆肥,促使次年生长旺盛。栽种3~4年后,需翻蔸换地另种。 病害有白粉病,可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蚜虫、红蜘蛛为害叶片和果实,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 采集 6~7月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泥沙杂质,晒干。药材产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鉴别 全草常碎断。根长3~7cm,支根细小,棕黄色。 茎圆形,光滑,外表棕黄色,直径2~5mm,节微突起,基部节较密,顶端节渐稀,并有细小分枝,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茶褐色,叶背于扩大镜下可见黑色的圆形腺点;叶基部两两相连,呈元宝状。 较老的茎梗顶端有黄色小花。果实细小。 以干燥、色泽棕黄、有叶片者为佳。 显微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 叶片横切面观:在海绵组织中可见圆形的分泌腔,直径60~122μm。 茎(直径1.5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 皮层细胞5~6列,外侧2列细胞含叶绿素,内皮层1列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宽,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1列细胞。髓中空。 (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184)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 苦、辛,凉。 ❶ 《本草从新》:“辛,寒。”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效 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 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❶ 《本草从新》:“补阴。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者30~60g)。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❶ 《四川中药志》:“无瘀滞者忌服,孕妇慎用。” 方选和验方 ❶ 《中草药学》:“治月经不调:元宝草15~30g,益母草9g,金锦香根15g。水煎,黄酒为引,月经前,每日1剂,连服5剂。” 单方应用 ❶ 《浙江民间草药》:“治阴虚咳嗽:元宝草30~60g,红枣7~14枚。同煎服。” ” 食疗 ❶ 《泉州本草》:“治咳嗽吐血:鲜元宝草60g(干者30g)与猪肉炖服,连服5~7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