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点
1. 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贵州出口的农副产品包括: 粮油、土畜、医药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产品等。1978年农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3.27%。1990年下降到24.27%,但出口绝对额从266万美元,增长为3 267万美元,呈现农副产品出口在总出口额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出口绝对额逐步上升的特点。1985—1990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累计达1.68亿美元,为全省外贸出口总额5.99亿美元的28.09%; 1990年比1985年农副产品出口增长1.2倍,年均增长率为12.1%,成为贵州出口创汇产业中必不可少的支柱,为贵州对外贸易出口提前两年实现“七五”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出口创汇指标做出贡献。
2. 农副产品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随着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增大,农副产品出口的品种也在逐年扩大,由1978年的24个到1990年增加到74个。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农副产品主要有杂豆、菜籽饼粉、蔬菜、冻牛肉、生漆、兔毛、半夏等。1985年贵州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贵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增派了出国推销人员。当年组织出国推销考察小组21个,到了11个国家和地区,对扩大贵州农副产品出口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到1990年,农副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1985年的18个增加到50个。贵州农副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比重是: 港澳台占27.13%、日本占21.19%、美国占13.45%、欧洲共同体占12.50%、前苏联(独联体)占2.36%、东欧占8.35%、其他(包括东南亚和发展中国家)占15.02%。
表7-3-3 贵州省各主要时期农副产品出口收购情况
项 目 | 单位 | 恢复期 | “一五”期 | “二五”期 | 调整期 | “三五”期 | “四五”期 | “五五”期 | “六五”期 | “七五”期 |
1950— 1952年 | 1953— 1957年 | 1958— 1962年 | 1963— 1965年 | 1966— 1970年 | 1971— 1975年 | 1976— 1980年 | 1981— 1985年 | 1986— 1990年 |
全省出口商品收购 总额 其中: | 万元 | 982.7 | 16 371.1 | 53 874.7 | 15 899.0 | 20 451.3 | 32 585.9 | 55 066.4 | 76 407.0 | 269 427.0 |
农副产品出口收购额 占出口收购总额比重 | 万元 % | 409.4 41.70 | 4 646.8 28.38 | 27 681.2 51.38 | 10 131.6 63.72 | 15 764.6 77.08 | 20 062.8 61.57 | 28 972.0 52.61 | 33 159.0 43.40 | 92 164.0 34.21 |
表7-3-4 贵州省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情况
项 目 | 单 位 | 试点出口 | 全 面 自 营 出 口 |
1978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一、 全省出口创汇 | | | | | | | | |
全省直接出口总额 比上年增减 | 万美元 % | 285.4 | 4 009.5 | 6 361.4 58.66 | 9 296.2 46.13 | 11 586.4 24.64 | 13 322.0 14.98 | 15 358.0 15.28 |
其中: 农副产品出口额 比上年增减 | 万美元 % | 266.2 | 1 480.3 | 2 830.8 91.23 | 2 980.4 5.28 | 3 266.0 9.60 | 3 008.2 7.90 | 3 267.0 8.60 |
占出口总额比重 二、 主要农副产品创汇 (一) 粮油食品类 | % | 93.27 | 36.92 | 44.50 | 30.74 | 28.19 | 22.58 | 21.27 |
杂 豆 油菜籽 菜籽饼粉 桐 油 蔬 菜 |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 | 1 193/45 668/22 11 882/102 55/6 1 751/47 | 1 916/64 9 314/177 28 154/274 923/78 2 019/69 | 4 528/150 10 605/209 19 844/287 591/53 1 781/73 | 7 884/324 7 808/227 19 152/232 1 177/109 1 781/93 | 9 137/385 4 051/132 14 507/211 1 193/96 1 747/99 | 14 080/540 1 744/59 12 803/152 735/76 2 022/118 |
冻牛肉 | 吨/万美元 | 78.8/9.8 | | | | 19/2 | 372/63 | 1 392/219 |
冻山羊肉 | 吨/万美元 | | 38/6 | 152/24 | 212/44 | 113/17 | 100/13 | 67/11 |
活 牛 (二) 土产畜产品类 | 头/万美元 | 8 329/86.4 | 2 917/64 | 2 454/59 | 2 118/50 | 2 314/50 | 1 951/53 | 2 048/57 |
茶 叶 柏木油 生 漆 |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 | 448/54 268/65 | 1 219/69 314/78 | 969/79 275/58 | 840/109 474/146 8/6 | 737/72 408/119 33/69 | 751/74 197/45 50/103 |
木 材 麻 条 | 万美元 吨/万美元 | | 20 112/14 | 7 577/246 | 31 275/154 | 15 56/32 | 5 | 19 |
猪 鬃 猪肠衣 兔 毛 | 箱/万美元 桶/万美元 吨/万美元 | | 4 079/150 788/55 | 6 042/204 1 000/48 | 7 995/296 270/13 7/27 | 8 399/243 1 900/134 10/16 | 6 223/157 600/36 90/118 | 2 945/73 1 485/64 75/185 |
羽 绒 | 吨/万美元 | | | 5/5 | 182/262 | 65/91 | 20/44 | 87/39 |
杂 皮 (三) 医药保健品类 | 张/万美元 | | 5 504/6 | 20 100/24 | 13 500/25 | 12 500/25 | 59 953/47 | 3 265/24 |
半 夏 茯 苓 | 吨/万美元 吨/万美元 | 14.6/12.3 | 91/115 261/100 | 152/152 295/77 | 204/167 442/69 | 296/174 163/50 | 256/249 152/35 | 174/141 223/59 |
3. 农副产品出口货源实力进一步增强。1985年以来,全省建立了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加工专厂、专车间达到41个,主要有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活牛和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大蒜、竹笋、罐头、再制蛋、菜籽饼粉等生产加工基地。)对农副产品深加工,升级换代,提高创汇价值起到重要作用。到1990年,全省出口农副产品106个,重点出口创汇农副产品增加到20个,其中,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有7个,占全省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出口商品的27%左右。创汇额达808万美元,占出口商品创汇额的23.78%。农副产品中杂豆出口突破年创汇500万美元大关,成为屈指可数的出口“拳头商品”之一。1985—1990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收购额累计达到9.93亿元,1990年比1985年增长190.53%。全省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格局初步形成,使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货源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 农副产品出口结构有所改善。1985—1990年,部分产品逐步提高了加工能力。到1990,全省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额达2 195万美元,占农副产品总额的67.19%,比1985年的1 100万美元,增长99.55%。
5. 农副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贵州农业系山区立体农业,适宜于生产很多种出口创汇的农副产品。贵州农业出口产品,一方面,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上批量,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农副产品原料出口商品;另一方面,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对农业原料进行加工增值后出口的轻工、纺织、旅游、日用化工、医药、食品等出口商品。贵州轻纺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将逐年扩大。如烤烟生产发展为卷烟生产,蚕桑生产发展为桑蚕丝及其制品生产,家禽养殖业发展为羽绒及其制品生产,中药材生产发展为中成药生产等等(表7-3-3,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