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耆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耆长

耆长

年老有威望掌主一村一乡政务的人。《续资治通鉴·宋纪·神宗元丰八年 (公元1085年)》: “司马光乞尽罢诸处保甲、保正、长使归农。依旧署耆长、壮丁,巡捕盗贼; 户长催督税赋。”

☚ 圻父   起部郎 ☛

耆长

又称三大户,宋代职役名。五代后周时,以百户为团,每团以三家大户轮充耆长。宋承周制,也轮差乡村第一、二等户三户充任耆长,作为乡役,维持治安,并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行免役法,耆长改为雇役。实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耆长。南宋时,福建路仍轮差或雇募耆长。

耆长

耆长

宋代乡役名。五代后周以百户为团, 每团以三家大户轮充耆长, 故又沿称 “三大户”。一般轮差乡村第一、二等户充任, 官户亦不能免。职掌维持地方治安。其属有壮丁。辖于州县巡检司、尉司。是地方武装人员。与里正、户长同属基层政权头目。凡侦察防范农民反抗行为,处理民间打斗词讼, 警惕烟火, 督修桥梁、道路、水井, 解送公事, 押解犯人, 驱逐流民, 护送来往官员士子, 巡察寺观、庙宇、酒坊、河渡、亭舍、馆驿、客店, 协助里正、户长修造五等版簿等, 均属其管辖范围,握有统治、监督、支配、镇压农民的广泛职权。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轮差为雇役。实行保甲法后, 由保正取代耆长。然南宋时, 福建路仍有轮差或雇募耆长者。

☚ 壮丁   保正 ☛

耆长

各州及乡村负责捕盗的地方吏人。

耆长

宋代乡役名。以乡村上户轮充耆长,掌维持治安,并参与户等推排,编制五等丁产簿等事宜。熙宁三年(1070)实行免役法时,改为雇役,后又推行保甲法,以保正取代耆长。

耆长

乡役名。又名三大户,始于后周。《文献通考·职役考一》记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诏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均之。”耆长选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北宋前期沿用此制,轮差第一至第三等户充任,作为乡役,维持治安,并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实行免役法,耆长改为雇役。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实行保甲法后,由保正取代耆长。南宋时福建路仍轮差或雇募耆长。

耆长

职役名。在乡与乡手、壮丁等逐捕盗贼,维持治安(《大事讲议》卷3《定役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