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疑古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疑古派 疑古派亦称“古史辨派”。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研究中出现的以疑古辨伪为主旨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五四时期学术界即已有 “疑古” 的风气。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为发端,1926年以顾颉刚的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集 《古史辨》 刊行,标志该派正式形成,故名。该派继承我国历代疑古辨伪的优良传统,吸取社会学和考古学的知识,运用近代的科学方法,把我国先秦至两汉的古书上有关古史的记载,作了系统的辨析,揭露出它们本来的神话传说的真面目。提出治古史要敢于 “疑古”,“打破治古史‘考信于六艺’”的传统见解,主张“离经畔道非圣无法的《六经》论” (钱玄同 《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主张对于东周以下的史料“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胡适《自述古史观书》)。认为“东周以上只好说无史,现在所谓很灿烂的古史,所谓很有荣誉的四千年的历史,自三皇以至夏商,整整齐齐的统系和年岁,精密的考来,都是伪书的结晶”(顾颉刚《自述整理中国历史意见书》)。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作为疑古派的主要理论依据。后“疑古”发展为 “辨伪”,并出版 《辨伪丛书》。其文章均收入《古史辨》。在反对封建史学“唯古是信”的思想上有一定积极作用。该派至抗战时期正式消失。 ☚ 扬州学派 古史辨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