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玉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玉米

1.玉米

50年代,种植地方传统优良品种。通过农家品种评比、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主要有玉米黄、白马牙、白头霜、红骨子、秋傻子、旅大红骨、白八行、二白、金皇后等。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主要推广系统选育的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种。如英粒子、白鹤、白马牙和辽农1号、2号、8号、凤杂1号、5号、凤杂5401、凤杂5402等。70年代推广普及单交种。主要有丹玉6号、丹玉9号、沈单3号、旅丰1号、复单2号、辽单2号、丹玉2号、辽单16、白单1号、4号、吉单101、铁单4号、中单2号、丹玉11号等。80年代以后,开始试种、推广、普及由省内科研育种单位研制和培育的多基因型、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一批优良玉米单交种,并开始种植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高赖氨酸玉米等特用玉米新品种。主要优良品种有:
(1)丹东市农科院(农科所)育成的品种。丹玉6号、丹玉11号、丹玉13号、丹玉15号、丹玉16号、丹玉22号、丹玉23号等,大多属中晚熟种,具有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抗倒伏等多种抗逆性,每公顷产量从6 000~9 750公斤。其中推广面积最多的是丹玉13号,已在全国24个省、市、区累计种植面积达2 666.7万公顷以上,年最高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6。
(2)铁岭市农科院育成的品种。铁单4号、铁单8号、铁单9号、铁单10号。有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抗倒伏、耐旱等特点,每公顷9 000公斤左右。其中推广种植面积最多的是铁单4号,从1975—1990年累计推广种植230万公顷。
(3)沈阳市农科院和海城市种子公司育成的品种。即沈单7号和海单2号。都是中晚熟种,具有多种抗逆特点。前者单产7 500~12 000公斤,后者单产9 000公斤左右。都有相当的推广种植面积。

☚ (一)粮食作物   2.水稻 ☛

1.玉米

1.玉米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48年来,玉米生产大体可分为传统玉米生产、杂交玉米生产、名特优新玉米生产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辽宁玉米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49—1973年为传统玉米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年种植玉米面积在58.2万~103.6万公顷之间,由于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单产很低。全省年玉米总产量为191.7万吨,最低年份为86.5万吨,平均单产2 077.5公斤。种植的品种多为农家老品种,有黄、白马芽、白头霜、红骨子、秋傻子、旅大红骨、白八行、二白、金黄后等,这些种子混杂退化严重,产量很低。虽然通过种间杂交选育成一批新品种,但在品质和产量上也没有大的突破。再加上采用大垄稀植,造成广种薄收。
1974—1990年为玉米大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由于杂交玉米的选育成功,使玉米单产大幅度提高。代表品种有丹玉3号、丹玉6号、丹玉13、沈单7号、铁单7、8、9号,老品种迅速被优质高产新品种所代替。在栽培上,采取2比空,3比空,和缩垄增株,大垄深松,深层施肥等先进技术,加之实行土地承包,增加化肥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全省玉米面积逐年增加,单产不断提高,总产逐年增多,最终成为全省第一大粮食作物。1990年全省玉米面积、总产、单产分别为136.6万公顷、812.3万吨和5 955公斤,分别比1973年增长31.8%、1.7倍、1.04倍。
1991—1997年,辽宁省玉米生产步入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新阶段。这个时期,全省相继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在高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品质。先后推广了掖单2号、掖单15号、掖单16号、铁单10号、铁单11号、丹玉15号、丹玉16号、海单2号、东单7号等适宜密植的高产优质品种。特种玉米有:沈爆1、2、3号,沈甜2、3、4、11号,沈糯1、2号,沈笋1号,高油玉米和高赖玉米(本高5号)等有了较快的发展,面积达3.3万公顷左右。多用型玉米品种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玉米深加工的发展,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益。在栽培形式上,通过发展玉米与小麦间套种植,进一步推动了全省耕作制度改革,显著地提高了复种指数。到1997年玉米与小麦垄畦套种“吨粮田”面积3.3万公顷。米麦套种“双江田”面积达到23.3万公顷。同时,在东部山区、西部干旱地区搞地膜覆盖栽培,每年面积在13.3万公顷左右,全省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73.3万公顷。1996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57.3万公顷,总产量1 047万吨,平均单产6 450公斤,分别比1990年增长15.2%、28.9%和8.3%。

☚ (一)粮食作物   2.水稻 ☛

1.玉米

1.玉米

50年代初,玉米生产沿袭传统“大犁扣种或刨埯点种”等耕种方法。1953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习推广以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为主要内容的肇源丰产经验。许多地方对各种农作物,尤其是玉米,采取新旧栽培模型对比的方式,大力推广肇源丰产经验,当年落实丰产田15. 6万公顷,平均产量提高20%—80%。为了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195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玉米“一埯双株抓把粪”的经验。据全省32个县统计,播种面积27. 83万公顷,约有一半的播种面积增产幅度在30%—40%。60—7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推广了“深耕、轮翻、平播、后起垄”为核心的轮翻耕法,将作物合理轮作,深耕、轮翻、合理施肥、统一行距、合理密植、平播、苗眼镇压、中耕起垄等耕作栽培环节有机结合,获得增产效益。怀德县南崴子公社,1976—1978年在3 666公顷旱田上,85%实行机播,连续三年保持公顷产量7 500公斤的丰产记录。在总结推广“玉米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1988年制定了“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规程”。为全省尤其是中部地区玉米生产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模式。随着许多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玉米生产的耕作和栽培技术进入系列化综合配套的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将机翻、机耙、机播和品种、密度、施肥、植保等一系列技术环节综合配套,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玉米公顷产量由1978年的3 225公斤提高到1984年的5 955公斤,1990年的6 900公斤。全省玉米总产由1978年的489. 5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1103. 8万吨,1990年的1529. 5万吨。

☚ (二)耕作栽培技术   2.大豆 ☛

1.玉米

1.玉米

河北省自营出口玉米始于1978年,到1984年的7年间出口数量不多。1978年向韩国出口86 250吨,出口额289万美元; 1980年向香港出口500吨,出口额6万美元; 1983年“以出顶进” 的方式出口525吨,出口额7万美元; 1984年向日本出口29 452吨,出口额364万美元。
1985—1987年3年间,河北省粮食连年丰收,玉米出口有了丰富的货源。世界上养殖业发展很快,玉米用途更为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玉米出口形成高峰。1985年出口421 176吨,出口额5 328万美元;1986年出口725 799吨,出口额8 265万美元,是河北玉米出口的最高年份; 1987年出口491 447吨,出口额3 916万美元。1991—1994年,是河北玉米出口的第二个高峰,1991年出口407 753吨,出口额4 534万美元; 1992年出口628 509吨,出口额7 380万美元;

表9-3-1 玉米出口统计


单位: 吨、万美元

年份出口量出口额年份出口量出口额
1978
1980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86 250
500
525
29 452
421 176
725 799
491 447
249 379
289
6
7
364
5 328
8 265
3 916
2 584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44 671
252 534
407 753
628 509
691 283
558 342
5 491
0
3 113
3 001
4 534
7 380
7 434
5 912
60
0

1993年出口691 283吨,出口额7 434万美元; 1994年出口558 342吨,出口额5 912万美元。玉米主销市场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毛里求斯、瑞士、巴拿马、朝鲜、原苏联等。1995年以后,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及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河北玉米出口急剧下降。1995年仅有少量出口,1996年出口为零。全省玉米出口情况见表9-3-1。
☚ (一)粮棉油类产品   2.杂粮杂豆类 ☛
000247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