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玉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1.玉米 1.玉米50年代,种植地方传统优良品种。通过农家品种评比、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主要有玉米黄、白马牙、白头霜、红骨子、秋傻子、旅大红骨、白八行、二白、金皇后等。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主要推广系统选育的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种。如英粒子、白鹤、白马牙和辽农1号、2号、8号、凤杂1号、5号、凤杂5401、凤杂5402等。70年代推广普及单交种。主要有丹玉6号、丹玉9号、沈单3号、旅丰1号、复单2号、辽单2号、丹玉2号、辽单16、白单1号、4号、吉单101、铁单4号、中单2号、丹玉11号等。80年代以后,开始试种、推广、普及由省内科研育种单位研制和培育的多基因型、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一批优良玉米单交种,并开始种植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高赖氨酸玉米等特用玉米新品种。主要优良品种有: ☚ (一)粮食作物 2.水稻 ☛ 1.玉米 1.玉米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48年来,玉米生产大体可分为传统玉米生产、杂交玉米生产、名特优新玉米生产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辽宁玉米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一)粮食作物 2.水稻 ☛ 1.玉米 1.玉米50年代初,玉米生产沿袭传统“大犁扣种或刨埯点种”等耕种方法。1953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习推广以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为主要内容的肇源丰产经验。许多地方对各种农作物,尤其是玉米,采取新旧栽培模型对比的方式,大力推广肇源丰产经验,当年落实丰产田15. 6万公顷,平均产量提高20%—80%。为了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195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玉米“一埯双株抓把粪”的经验。据全省32个县统计,播种面积27. 83万公顷,约有一半的播种面积增产幅度在30%—40%。60—7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过试验、示范,推广了“深耕、轮翻、平播、后起垄”为核心的轮翻耕法,将作物合理轮作,深耕、轮翻、合理施肥、统一行距、合理密植、平播、苗眼镇压、中耕起垄等耕作栽培环节有机结合,获得增产效益。怀德县南崴子公社,1976—1978年在3 666公顷旱田上,85%实行机播,连续三年保持公顷产量7 500公斤的丰产记录。在总结推广“玉米早熟丰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1988年制定了“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规程”。为全省尤其是中部地区玉米生产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模式。随着许多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玉米生产的耕作和栽培技术进入系列化综合配套的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将机翻、机耙、机播和品种、密度、施肥、植保等一系列技术环节综合配套,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玉米公顷产量由1978年的3 225公斤提高到1984年的5 955公斤,1990年的6 900公斤。全省玉米总产由1978年的489. 5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1103. 8万吨,1990年的1529. 5万吨。 ☚ (二)耕作栽培技术 2.大豆 ☛ 1.玉米 1.玉米河北省自营出口玉米始于1978年,到1984年的7年间出口数量不多。1978年向韩国出口86 250吨,出口额289万美元; 1980年向香港出口500吨,出口额6万美元; 1983年“以出顶进” 的方式出口525吨,出口额7万美元; 1984年向日本出口29 452吨,出口额364万美元。 表9-3-1 玉米出口统计 单位: 吨、万美元
1993年出口691 283吨,出口额7 434万美元; 1994年出口558 342吨,出口额5 912万美元。玉米主销市场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毛里求斯、瑞士、巴拿马、朝鲜、原苏联等。1995年以后,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及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河北玉米出口急剧下降。1995年仅有少量出口,1996年出口为零。全省玉米出口情况见表9-3-1。 ☚ (一)粮棉油类产品 2.杂粮杂豆类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