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甘蔗栽培技术推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甘蔗栽培技术推广

1.甘蔗栽培技术推广

甘蔗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92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46.66万公顷,总产2 354.87万吨,每公顷产52.5吨多,面积是1950年的1.5万公顷的31.1倍,产量是1950年42.75万吨的55.08倍,单产也比1950年的每公顷28.5吨提高了约85%。
广西甘蔗生产的发展,除了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各种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蔗栽培技术推广方面主要措施是:
(1)甘蔗品种的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甘蔗是以竹蔗为主,这种蔗产量和含糖量都低。1954—1955年,引进台糖134和台糖108等新品种,其中台糖134在广西得到迅速推广。60年代初,种植面积已达甘蔗总面积的85%左右。1965年后,陆续推广广西甘蔗研究所培育的桂糖系列,同时引进适于水田栽培的粤蔗7号和旱地栽培的选三等品种,但直至1970年,台糖134仍占广西甘蔗总面积的80%左右。
1980年广西各地开始推广适于旱地栽培,且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耐寒性好的桂糖11号。到1987年,种植面积达7万公顷,占当年甘蔗面积的32%;1992年面积约20万公顷,约占当年甘蔗种植面积43%,成为当年广西甘蔗面积最大的品种。
从1980—1990年,广西还推广了桂糖12号、新台糖1号、2号和10号等良种。1991年全自治区良种面积已占甘蔗面积的85%以上。
(2)甘蔗栽培技术的改进。新中国成立初期,甘蔗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一般每公顷有效茎仅3—4.5万条,某些地方也有密度过大的情况。50年代中期,经过密植试验后,证明旱地甘蔗行距1米,水田及冲积土行距1.06—1.17米较合适,下种则以每公顷4.5万—5.25万段双芽苗双行品字形排列为好。60年代以后,这种规格在大部分蔗区推广,并提出每公顷有效茎要达到大茎种6万—9万条,中茎种7.5万—10.5万条,小茎种9万—12万条。对于果蔗,改挖穴种植为开沟种植,使之发芽率提高,且芽齐芽壮。
新中国成立初期,甘蔗主要是施农家肥,每公顷结合施用硫酸铵150—225公斤。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农家肥施用量在减少,化肥工业又跟不上,故每公顷单产长期徘徊在22.5吨左右。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施用磷肥。70年代中期,推广施用钾肥。80年代,强调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合理配施。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还着重研究和推广综合的甘蔗增产技术,如1987年在贵港等六县(市)进行大面积旱地甘蔗生产试验示范,内容包括调整品种布局,改革施肥措施,加强宿根管理以及推广冬植蔗地膜栽培和喷施稀土等综合成套高产技术。1991年推广先进适用的植蔗技术,共计推广秋冬植蔗10万公顷,地膜覆盖栽培2.66万公顷,喷施稀土8.53万公顷,配方施肥近20万公顷。

☚ (二)经济作物   2.麻类技术推广 ☛
000152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