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中部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奋斗目标
甘肃中部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力争3年(1984—1986年)停止生态破坏,5年(1987—1991年)基本解决温饱,10年20年改变面貌。围绕3年、5年的规划目标,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认识:
(1) 明确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改变“三西”地区贫困面貌的根本大计。按照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合理调整“三西”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恢复生态的良性循环,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乱挖草根草皮,滥垦荒种粮,破坏生态,造成恶性循环的做法。
(2) 明确了“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由于投资有限,不可能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所以,“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一定要保证重点。重点就是要力争3年停止破坏、5年基本解决温饱这个目标的实现。凡是同这个目标无直接关系的项目,都不能往里挤。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原来在“三西”的正常投资和其他专项投资也不能因为有了“三西”专项资金而减少。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撒胡椒面,不能任意提高补助标准,也不能扩大使用范围,目前只能先保两省区最困难的26个县和开发河西、河套地区。
(3)吸取过去只给投资不管效益的教训,一定要注重投资效益,要有一套保证投资效益的管理办法,两省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必要的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各类项目都要有专人负责执行工作(可称项目执行人),还要相应地有一套落实各个项目的合同、图表和手册,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目标和建设项目的实现。项目执行人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每人分包若干农户,具体负责一个或几个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验收和提供服务等工作,不必脱产,适当补贴。凡已落实的项目,都要签订合同,以乡为单位绘图制表,每个农户都有个手册,手册要对每户需要解决的口粮、燃料、饲料作出明确安排,需要国家补助的节柴灶、种薪炭林、种草和“三田”建设的数量及完成期限等,都登记清楚,并保证完成后不再乱挖草根、草皮和滥垦荒。以县为单位,对于种草种树、推广节柴节煤灶、“三田”建设和短期技术培训等四个方面的计划安排,既要有控制指标,又允许超额,但一定要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经验收合格,才能给投资。要建立相应的经济组织,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行政部门负责检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