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画禅室随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明代董其昌撰。四卷。内容论述古书画帖、笔墨技法及诗文纪游、随笔杂感等。 ☚ 画旨 程氏墨苑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笔记著作。明董其昌撰。董其昌(1555—1636),字元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己丑(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詹事府詹事,崇祯初告归,卒谥文敏。以书画著名,自成一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四卷,卷一论书,卷二论画,卷三分记事、记游、评诗、评文四门,卷四皆小品杂文。其卷三评诗一门,兼记诗事,共十六则,多论山水风景诗作。于前人“澄江净如练”、“齐鲁青未了”等佳句,极表赞赏,称“寥落片言,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以其取境真也”;又称“千古奇语,不必有所附丽,文章妙境,即此了然”。并以亲身游历所见,领悟“古人诗语之妙”,称“惟当境方知之”。大抵以书画家论诗,别具眼目,故特标举一“境”字。有《四库全书》本。 ☚ 玉笥诗谈 佘山诗话 ☛ 画禅室随笔笔记。明董其昌(1555—1636)撰。四卷。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复官后督湖广学政,不徇情属,为势家所怒,谢事归。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为著名书画家。奄人请书翰者皆逊谢。著有《容台集》、《画旨》、《画眼》等。此编杂记书画及文艺理论,颇有深度。其画论讲求笔致墨韵,风格清润,强调士气,标榜文人画,许多高论,均可为鉴赏家之指南。其论诗评文颇重实践体会,宗法自然,融诗画为一体。所论皆多年艺术实践体会,片言只语,造诣极深。然亦有失检处,如以陆鲁望白莲诗为皮袭美作,未免舛误。有《四库全书》本,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二册。一九八三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绘画论著。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画旨》条)撰。 ☚ 画眼 装潢志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书画杂论。四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画旨》条)著。 ☚ 书法雅言 书筏 ☛ 画禅室随笔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 (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家,画则集宋、元诸家之长,潇洒生动。著有《画禅室随笔》、《画眼》、《画旨》、《筠轩清秘录》、《容台文集》等。所论多有精到之见,在后世书坛画苑,甚有影响。此书四卷,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四子部,皆论书法之语;卷二分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四子部,皆论画之语,其中多为手迹题跋之文,凡所评定,颇得书画三昧,作者于此道解悟甚深,故谈言切中要旨,足为艺事指南之助;第三卷分记事、记游、评诗、评文四子部。董其昌对于八股文最有法度,所以评文多谈制艺,实有可采之处。但其中亦不免有舛误之处,如以陆龟蒙《白莲诗》误为皮日休所作等,但瑕不染玉,可采处实多。第四卷亦分杂言上、杂言下、楚中随笔、禅悦四子部。杂言上、下,皆为小品、闲文。楚中随笔,为册封楚王时所作,可以作为史料之参考。禅悦一门中,董其昌颇推崇李贽、陶望龄诸人。此书有掞藻堂刊本,书后有张穆、许瀚二跋,还有康熙五十九年 (1720) 长洲杨氏刊本、《金台别集》本、乾隆中董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