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禅室随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明代董其昌撰。四卷。内容论述古书画帖、笔墨技法及诗文纪游、随笔杂感等。

☚ 画旨   程氏墨苑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笔记著作。明董其昌撰。董其昌(1555—1636),字元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己丑(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詹事府詹事,崇祯初告归,卒谥文敏。以书画著名,自成一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四卷,卷一论书,卷二论画,卷三分记事、记游、评诗、评文四门,卷四皆小品杂文。其卷三评诗一门,兼记诗事,共十六则,多论山水风景诗作。于前人“澄江净如练”、“齐鲁青未了”等佳句,极表赞赏,称“寥落片言,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以其取境真也”;又称“千古奇语,不必有所附丽,文章妙境,即此了然”。并以亲身游历所见,领悟“古人诗语之妙”,称“惟当境方知之”。大抵以书画家论诗,别具眼目,故特标举一“境”字。有《四库全书》本。

☚ 玉笥诗谈   佘山诗话 ☛

画禅室随笔

笔记。明董其昌(1555—1636)撰。四卷。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复官后督湖广学政,不徇情属,为势家所怒,谢事归。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为著名书画家。奄人请书翰者皆逊谢。著有《容台集》、《画旨》、《画眼》等。此编杂记书画及文艺理论,颇有深度。其画论讲求笔致墨韵,风格清润,强调士气,标榜文人画,许多高论,均可为鉴赏家之指南。其论诗评文颇重实践体会,宗法自然,融诗画为一体。所论皆多年艺术实践体会,片言只语,造诣极深。然亦有失检处,如以陆鲁望白莲诗为皮袭美作,未免舛误。有《四库全书》本,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二册。一九八三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绘画论著。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画旨》条)撰。
卷一论书,卷二论画。论画多论具体画法,兼评名家风格、技法特点。由于作者对绘事解悟很深,故所论颇多精义。作者虽然一仍宋人所论,以“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但又强调后天努力,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可见仍对实践很重视,而万卷书、万里路之说,几为后代画人、论者众口相传。当然,表面看来,“若其气韵,必在生知,转工转远”似与前说矛盾,但作者所强调的是画外功夫、文学陶养和山川实见,而非仅在画之本身。就技法言,所论能分合、明虚实、知详略、用疏密,都具全局意义。此外,如论倪瓒侧笔、董源点笔及山用树皴,甚能窥见其中奥秘;论范宽、李成山水构图、风格,亦极精到;所传画树法,字画之各有门庭、生熟等,更是独得之秘。董其昌在此编中曾自道学画历程,指出李昭道、赵伯驹、伯骕一派既精工又有士气,仇英即出此派,自己行年五十,才知此派不可习,因为“譬之禅定,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地也。”这是南北宗论的另一种说法,也可见董氏画学思想转变之由。
未载《容台集》,并非董其昌自己编定,所采诸条亦有误入者。有《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又有《艺林名著丛刊》1936年世界书局排印本等。《中国画论类编》将与画法无关者删去,节录刊出。

☚ 画眼   装潢志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书画杂论。四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画旨》条)著。
《画禅室随笔》共分十五门:论用笔、评书法、跋自书、评古帖、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评诗、评文、纪事、纪游、杂言、楚中随笔、禅说。其言书画之旨,皆深造微妙,其要领归纳为“运笔”和“用墨”。各论之中,融会长期实践经验之所得,其以书迹神妙于法度之中,而法者流通于书迹之外。其中“论用笔”与“评书法”两门,则是作者关于书学观点的核心部分。如作者对于“笔法”之论中,提出了墨法的重要关系和作用,曰:“字之巧妙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提笔时须定宗旨,若泛泛涂抹,书道不成形象。用笔使人望而知其为某书,不嫌说定法也。”“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揠,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信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笔法在整个作书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关于“笔意”,作者认为:“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皆言布置不当平均,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则把较为抽象的笔意概念加以具体的剖析,从而得出其变化规律。关于“墨法”,作者以为:“用墨须使有间,不可得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关于“作书”,其自抒心得曰:“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其评古人书云:“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支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皆为有感而发,避开了常人论书专以神、理、气韵、风骨等玄妙处入笔的通病。其涉猎广泛,又能循依书史发展的脉络而展开,且所论多树卓见。
《四库全书》著录谓:“其昌于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其“论书”之作,虽然尚存在品书评人较为保守,系统性欠强,前后间有未能一贯等局限,但仍不失为明代书学论著中不可多得之作,对后人书法理论的研究亦颇有参考作用。
传世有康熙庚子长洲杨氏刊本、《金台别集》本、乾隆中董氏刊本、掞藻堂刊本和《艺林名著丛刊》本等,流传较广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的选录本。

☚ 书法雅言   书筏 ☛

画禅室随笔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 (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家,画则集宋、元诸家之长,潇洒生动。著有《画禅室随笔》、《画眼》、《画旨》、《筠轩清秘录》、《容台文集》等。所论多有精到之见,在后世书坛画苑,甚有影响。此书四卷,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四子部,皆论书法之语;卷二分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四子部,皆论画之语,其中多为手迹题跋之文,凡所评定,颇得书画三昧,作者于此道解悟甚深,故谈言切中要旨,足为艺事指南之助;第三卷分记事、记游、评诗、评文四子部。董其昌对于八股文最有法度,所以评文多谈制艺,实有可采之处。但其中亦不免有舛误之处,如以陆龟蒙《白莲诗》误为皮日休所作等,但瑕不染玉,可采处实多。第四卷亦分杂言上、杂言下、楚中随笔、禅悦四子部。杂言上、下,皆为小品、闲文。楚中随笔,为册封楚王时所作,可以作为史料之参考。禅悦一门中,董其昌颇推崇李贽、陶望龄诸人。此书有掞藻堂刊本,书后有张穆、许瀚二跋,还有康熙五十九年 (1720) 长洲杨氏刊本、《金台别集》本、乾隆中董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26:24